陳勝的傳說

陳勝(?-前208年),字涉,秦朝南陽郡陽城(今河南省方城縣)人。秦末農民戰爭領袖。因秦法嚴苛,與吳廣帶領約九百名戍卒起事,首先抗秦,後敗,遭車夫莊賈刺殺而死。陳勝早年窮困,僱農出身,“嘗與人傭耕”,胸有大志,曾因說“苟富貴,無相忘”而遭嘲笑,自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和吳廣為屯長(小軍官),帶領九百名戍卒前往漁陽(今日北京密雲西南)戍邊,遇雨誤期。按法令,誤期者當斬首。於是陳、吳二人討論在蘄縣大澤鄉(安徽宿州東南的劉村集)起義,殺掉秦的縣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占領陳縣(今河南淮陽)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號曰:“張楚”,取“張大楚國”之意。陳勝為王之後,他早年的同伴來看望他說:“伙頤,涉之為王沉沉者。”

陳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在被徵調戌地途中,率眾揭竿起義,反對秦王朝的暴政,並於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後失敗,被叛徒所殺。
射鹿台
宿縣城南有個土台子,名叫射鹿台。為什麼叫射鹿台呢?有這么一個傳說。
宿縣南邊。有個地方叫陽城(今河登封縣東南)。離陽城不遠有個小陳莊。這莊東頭有個壯年小伙子,名叫陳勝,既無父母又無哥嫂,只有兄妹倆在家過活。那陣子正是秦二世橫徵暴斂的時候,連年征糧抓兵,鬧得老百姓沒法過日子,年輕點的差不多十有八九都被抓去當兵了。陳勝在幾次抓兵時雖然僥倖躲過,家
里日子卻過得非常困苦。兄妹兩個風裡來雨里去,頭頂露水腳踏霜地辛苦一年,收下的糧食到頭來都被朝廷徵得一乾二淨。
這一年夏天,秦二世為了鎮守邊疆漁陽(今北京這密雲縣西南),派了兩個都尉來陽城抓人。陳勝這次不巧被抓去了。都尉見陳勝身高力大,就叫他當了個臨時的小頭目——屯長。
這次一共抓來九百多人,全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會齊。被抓來的人誰都不願去漁陽,就在路上拖延了幾天。這時正碰上黃梅季節,一連幾天的大雨,把淮北平原變成了一片汪洋,人們藉口雨路難行,待到了蘄縣(今安徽宿縣)更不願走了。
陳勝看到大夥都不願走,就乘機偷偷地對大伙兒說:“天下雨呀!無論如何不能按期趕到了;就是趕到漁陽,按朝廷的律令,誤期也要殺頭的!”九百多人本來就不願意去漁陽,現在聽陳勝這么一說,大伙兒心都亂了,都尉說話誰也不聽了。都尉見不能按期趕到漁陽,又見大伙兒不聽他的活,整天火冒三丈地亂打人。這樣一來,大伙兒的怨氣更大了。
陳勝見人們都有抗秦的情緒,便私下去找另一個屯長吳廣商議。吳廣是陳勝的表弟,他倆從小就要好,碰到—起,什麼話都能談得來。
陳勝說:“這次抓咱們去漁陽,去是死,不去也是死,你看怎么辦?” 吳廣說。“我看活路只有一條。反他娘的”!
“我也早想反,就是怕大伙兒不齊心。再說當初秦國滅了咱們楚國,把鐵都收盡了,哪來的武器呢?”
吳廣想了想說。“聽說蘄縣城裡有個算卦先生,斷卦如神,不如找他算一課,也許會有辦法。”
陳勝到了城裡,果然找到了算卦先生。陳勝上前搖了一課,那個算卦先生將陳勝打量一番,問道“你問的什麼事?”陳勝說:“我想辦一件事,問問能不能辦成?”先生說;“事能辦成,可是一半靠人,一半靠鬼神。”陳勝又問:“怎么靠人,怎么靠鬼神?”先生笑著說:“卦上這么說,我就這么講。卦上沒有的事我就不知道了。”陳勝見他不講,只好回來了。
陳勝回來,把算卦先生的話告訴吳廣。吳廣琢磨了好一陣也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陳勝說:“依我看,一半靠人,是要靠我們被抓來的九百人,至於一半靠鬼神嘛,我看蘄縣老百姓家家供奉狐狸大仙,我們就說狐狸大仙顯聖,叫我們這么乾的。你看如何?”吳廣說:“表兄說得對!”於是兩個人就商定由吳廣在夜裡學狐狸叫。
當天夜裡,大夥剛睡著,就聽見大廟後邊有狐狸叫,叫的是:“大楚興,陳勝王”!
大伙兒聽了都很奇怪,你交頭我接耳地議論紛紛。都尉聽到叫聲就派人去查,卻什麼也沒查到。打這以後一連幾夜總是叫聲不斷,大伙兒都說這是狐仙顯聖。
雨過天晴了,雖說水還沒有退盡,路卻可以走了。都尉立即下令出發。吳廣說:“現在已經誤了期限,誤期就要殺頭。依我看,不如大家散夥吧!”都尉一聽,勃然大怒,拔出寶劍就砍吳廣,被吳廣劈手奪過劍來,一劍把都尉砍死。另一個都尉見事不好,剛要逃走,被陳勝一把拉住,也殺死了。
殺死兩個都尉之後,這九百人全都擁護陳勝為王,起來造反。陳勝命吳廣到城裡買了匹白綾,把白綾剪成小塊,上面寫上:“秦當滅,楚當興,陳勝要為王。自帶鋤頭、竹竿、木棍,在南門土台會齊。”寫好後,派人到田裡捉魚,再將白綾塞進魚肚子裡,挑到街上去賣。這時老百姓因為莊稼被洪水淹沒,只能吃魚當飯。他們上街買回魚來,剖開魚肚子,發現裡面都有寫著黑字的白綾,都說這是“天書”。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時間,四面八方人人都知道了。
到了約定的這一天,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扛著鋤頭、木棍、竹竿,直奔城南土台子,都來參加陳勝領導的反秦起義隊伍。
陳勝站在土台上,命令手下人砍樹為兵器,每人拿根木棍,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揭竿起義”。陳勝正在土台上和大家說話,忽見一隻花鹿遠遠地跑來,陳膽拔出一支箭,搭上弓,對大家說;“我若有王位[起義軍不久打下陳縣(河南淮陽)後,曾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權。陳勝稱王,並定國號為“張楚”。]這箭就能將鹿射死!”說罷,弓開弦響,一箭正射在鹿身上,鹿負傷逃走,死在一個空湖裡。於是,後來人們就把陳勝射鹿的土台稱作“射鹿台”,死鹿的地方稱做“死鹿湖”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