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空軍元老]

陳剛[空軍元老]

陳剛,北碚區復興鎮青槓堡人,原中央空軍軍官學校畢業,1970年1月1日退休。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陳剛,字東岡,出生於1917年9月,原江北縣復興區太山石鄉青槓堡(現北碚區復興鎮青槓堡人),1936年夏季重慶川東師範高師數理20班畢業。抗日戰爭爆發後,當時重慶國民政府號召革命青年投軍,儲備抗日幹部。他毅然投筆從戎,報考陸軍。陸軍招兵處看到他是高師學歷,怕耽誤他的前程而沒有收錄,並介紹他報考中央航空學校。他順利考入了國民黨原中央空軍軍官學校第十期,1939年畢業。後因高空作戰鬥飛行身體不適,轉入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4期步兵科2總隊(黃浦軍校第14期),轉學陸軍。

陳剛1950年畢業後,任台軍某師中校作戰科長。後任金門防衛司令部某師上校副參謀長、某師支援指揮官、陸軍總部人事組副組長,同時在陸軍總部戰略督查研究室工作,1970年1月1日退休。在此之前很早就享受少將待遇,食終生一級奉祿。

空軍經歷

空防戰術建奇功
抗戰初期,中國陸海空軍都處於劣勢,中國空軍經過武漢航空大會戰後,中國空軍幾乎損失殆盡,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小日本開始了對西南大後方瘋狂的低空轟炸和掃射。成都空軍特務旅在防空上方面,戰鬥力非常薄弱,空軍特務旅每團只有兩個高(小)炮連,裝備很差,另有一個高平兩用機槍連(三連)。敵機來勢洶洶,迅雷不及,讓西南後方成都、重慶等大城市防不勝防。雖然各處設定了高射火力和雷達裝置,但敵人採取低空轟炸和掃射,雷達根本不能發現目標,等敵機飛到上空,高射炮根本沒有辦法瞄準,甚至來不及進入陣地,敵機已逃之夭夭了。
鑒於此情況,陳剛詳細分析了日本各種飛機的性能和飛行狀態,他思考如何用這種低劣的裝備,在日本飛機怎樣的飛行狀態下,組織步兵火力對空射擊。通過認真研究,他編制出一套低空高射訓練教材,製作出一套訓練器材,並親自帶兵進行訓練。他用藉紡紗車牽動一具模型飛機在一條長鐵絲上快速滑動,來訓練對敵機的瞄準射擊。步兵的輕機槍也參加訓練,採取一個人雙手撐助槍的腳架,一人擔任射手。日空軍日益猖狂,出入西南猶如無人之境,日軍飛行員也變得無比狂妄自大,曾在太平寺機場著陸並拔走了機場的警戒旗幟。陳剛組織層層步兵交叉火力,加大對敵機的低空射擊,不久,果然打下了敵機。陳剛參觀了飛機殘骸,找到了飛行員的半邊照片,照片上隱隱約約有幾個字:□□□木村中尉。從此後,日本飛機到西南後方的戰略轟炸改為高空轟炸掃射。中國空軍總算鬆了一口氣,陳剛因此而榮獲大功。空軍組織全軍學習陳剛的低防戰術,軍官們也非常尊重他,都稱他為空軍元老。

成就榮譽

陳剛撰寫了《民族戰史壯烈燦爛之一頁——宋元合州釣魚城之攻防戰》,刊於《新四川》月刊第五期。1940年他撰寫的《歷代據蜀人物考》刊載於《新四川》月刊第十二期,(原件均藏於重慶圖書館)。另著有《我國往代唯一戰績彪炳的女將——秦良玉新傳》、《讀罷“嘉陵江賈霸沱的縴夫”之後略談川江中拉縴行船的實況》、《橋牌實戰技巧》、《美式卡賓槍使用手冊》、《新編三字經》、《儒教與佛教的思想比較》、《易經與玄學》等近百篇(部)著作。抗戰期間,由他編寫的《空軍地面警衛勤務手冊》,呈空軍總司令審核,頒行全軍遵行,因此而獲“績學獎章”一座和獎金若干。據陳剛的部屬回憶,陳剛是同學中文筆最好的,擅長詩賦,當時與作家易君左等人經常往來,以詩賦遣懷。翻閱陳剛的遺作手稿,漢英通譯,觀點精闢,感其學識龐博,涉獵廣泛,儒雅大家風範,不愧為一代英才儒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