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原陝西區調隊)組建於1956年4月,隸屬於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其前身為中蘇合辦“秦嶺區域地質測量大隊”,是建國以來從事區域地質調查最早、業績最為突出的區調專業隊伍之一。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原陝西區調隊)組建於1956年4月,隸屬於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其前身為中蘇合辦“秦嶺區域地質測量大隊”,是建國以來從事區域地質調查最早、業績最為突出的區調專業隊伍之一。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現有職工316人,其中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1人,中級60人,初級52人;擁有各類設備儀器200多台套;持有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土地規劃等甲級資質以及其它等級的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測量、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勘查、設計、施工、工程勘察等專業資質。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組建以來,長期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生產、科研任務,以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為主業,足跡遍及秦嶺巴山,工作區域跨及豫、鄂、陝、甘、川、藏、新等省(區),完成1∶20萬、1∶5萬、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和地球化學測量約60萬平方千米。在全國率先完成本省應測1∶20萬區域地質填圖工作,正式出版了建國後國內的第一幅1∶20萬地質圖和陝西省第一幅1∶5萬地質圖,是國內最早運用“三新”開展1∶5萬區調填圖的地勘隊伍之一。先後發現了包括河南省南泥湖鉬鎢礦、陝西省公館汞銻礦、湖北省竹山廟埡鈮稀土礦、陝西鳳太和甘肅西成盆地鉛鋅礦等在內的100多個大、中、小型礦床。提交出版了一批以《陝西區域地質志》、《秦巴花崗岩》、四代《1∶50萬陝西省地質圖》、《1∶50萬陝西省鐵、銅、硫、磷礦產分布規律與找礦遠景圖及說明書》等為代表的科研成果和地學專著。曾多次參加部、省組織的重點地質科研項目攻關,填補了一系列基礎地質研究空白,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套用方面做出了大量有益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工作。累計向國家、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交各類成果報告600餘份,其中40餘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00多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陝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作為國家區域地質調查的先行者,為我國地質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多次受到國家和省、部嘉獎,被評為全國公交系統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被原地礦部授予“在地質找礦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單位”的光榮稱號,在陝西省科學大會上被評為先進集體,現為陝西省地礦局文明單位和陝西省鹹陽市文明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