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Op.35,第三樂章著名的送葬進行曲先作於1837年,時蕭邦在馬堯卡島療養失敗,住在George Sand(喬治·桑)的故鄉。舒曼稱之為“神秘莫測的,好像臉帶嘲弄的笑容的獅身人面像”。這自然不是像海頓或莫扎特奏鳴曲那樣“從前好世道”的音樂,這是蕭邦獨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

創作背景

舒曼稱之為“神秘莫測的,好像臉帶嘲弄的笑容的獅身人面像”。這自然不是像海頓或莫扎特奏鳴曲那樣“從前好世道”的音樂,這是蕭邦獨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

樂章

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包括4個樂章:

1. 極慢板,從呻吟般的極慢板開頭,接著用雙倍速度奏出第一主題。這第一主題一直情緒不安,直到第二主題出現,才趨於安靜。但安靜的第二主題馬上也激動不安。結尾陰沉不安,它並沒有帶來寧靜的氣氛,沒有使人感到戲劇已經結束,而使人急切期待著以後將發生的事件。

2. 諧謔曲,以陰鬱開頭,猶如低雲密布,大風咆哮的感覺。速度轉慢後,有天籟般的甜美。在諧謔曲的最後,低音區中低沉的八度敲擊聲也說明已經失去了光明的希望……

3. 慢板,送葬進行曲。這首進行曲是蕭邦1837年為哀悼失去祖國而作,開頭表達送葬隊伍出動,喪鐘的低鳴。中部有一段寧靜的來自上帝的安慰,帶有“模糊的回憶”般的抒情,然後再重複送葬隊伍,直至遠去,留下一片空白。

4. 急板。舒曼評述:“這是非旋律,沒有歡樂的樂章,像是強有力的手壓抑了叛逆的靈魂,使那特別恐怖的幽靈與我們對話。”結尾“像是帶著被獅身人面像愚弄過的微笑終了。”蕭邦要求這個樂章,要“左手與右手七七八八地齊奏同音。“尼克斯對這個樂章的評述是:”葬儀之後,那邊有兩三位鄰居在議論這位已故者的為人,沒有惡意的批評,只有善意的讚揚。”而克拉克則認為,“像是秋風吹散枯葉,飄落在新墓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