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註

附註就是對文字的附加的解釋和說明。目的是為了讓別人和自己很容易看懂。對書籍或文章的語彙、內容、背景、引文作介紹、評議的文字。

儘管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地位不容置疑,但其內容已被高度濃縮提煉,因此仍不足以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全貌。出於對財務報表內容進一步分解、解釋或補充的考慮,財務報表附註逐漸成為企業財務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於:(1)提供與某些報表項目相關的必要定性信息;(2)揭示報表項目的性質或有關的限制;(3)補充列示比報表正文更為詳細的信息。出於報告格式的限制,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的數據只能總括說明相關經濟資源或業務活動的存在及發生與否,而不能直接說明其來源和構成情況。因此,有關報表數據的形成來源及結構的分析性信息只能以附註形式來加以反映。
在會計實務中,財務報表附註可採用旁註、附表和底注等形式,重點反映企業會計政策、報表項目注釋、有關事項說明、特殊交易事項、分部報告等明細情況。這些信息雖然不能更正表內錯誤或與正文數據發生矛盾,但往往具有更多的分析價值。例如,銀廣夏2000年年報中披露的“應收帳款”為5.44億元,僅占其流動資產總額26.06%,與同期“貨幣資金”餘額大致相當,似乎十分正常。不過,如果仔細分析其報表附註中的“欠款情況分析表”即可發現:其中屬於“德國誠信貿易公司”的應收款項高達2.68億元,約占該項目總金額的一半。這一信息至少表明:銀廣夏的商業信用集中度過高,一旦重要應收款項出現風險,則公司業績將大受影響。

合併財務報表附註

附註是合併財務報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對在合併資產負債表合併利潤表合併現金流量表合併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中列示項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細資料,以及對未能在這些報表中列示項目的說明等。
財務報表中的數字是經過分類與匯總後的結果,是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的高度簡化和濃縮的數字,如果沒有形成這些數字所使用的會計政策、理解這些數字所必需的披露,財務報表就不可能充分發揮效用。因此,附註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是財務報表的重要組成部分。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應當全面閱讀附註。
附註披露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附註披露的信息應是定量、定性信息的結合,從而能從量和質兩個角度對企業經濟事項完整地進行反映,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
2.附註應當按照一定的結構進行系統合理的排列和分類,有順序地披露信息。
3.附註相關信息應當與合併資產負債表、合併利潤表、合併現金流量表和合併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中列示的項目相互參照,以從整體上更好地理解財務報表。

對於投資者來說,

以下財務報表附註內容是特別值得關注的:(1)重要會計政策變動,包括報表合併範圍的變化,折舊方法及其他資產攤銷政策的變更,長期、重大供銷契約利潤的確認(典型案例如銀廣夏與其德國貿易夥伴於2000年1月簽訂的總價值為1億1千萬德國馬克的供貨契約),特別收入事項的確認(如1997年某上市公司將一重要軟體代工及回購協定的9600萬元相關收入加以非正常確認),等等。(2)關聯方交易的性質與金額,包括與關聯方之間的應收款項或應付款項。例如,內蒙宏峰(000594)在其2000年年報附註中披露:關聯方內蒙古宏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其形成的往來債務已高達31,982.75萬元,累計拖欠利息也有3490萬元。這一附註信息反映了典型的大股東非正常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問題,投資者可從中直接了解相應的關聯風險。(3)分析性附表。附表所反映的是財務報表中某一項目的明細信息,包括項目構成情況及年度內的增減來源及金額。投資者一般可從應收帳款帳齡表、主營收入明細表、營業外收支明細表等重要附表中判斷相關業務的穩定持續與否,從而對企業收益的質量作出判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