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城鳳山道院

附城鳳山道院

鳳山道院位於山西省陵川縣附城村,據現有碑記載原名就叫鳳山道院。

鳳山道院

而且鳳山與附城古稱“芙蓉”齊名,聞名遐邇。鳳山道院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不是古建,勝比古蹟,流光溢彩,金碧輝煌。在現代的仿古建築中,無論是廟殿、塑像、壁畫,柱石、還是走道、長廊、院落,其布局、規模、氣勢,堪稱大手筆,大氣派,大功德。這裡集儒、釋、道為一體,是少有的全神廟建築。更山秀景美,鳳鳴人和,空氣清新。名山仙境,道尊德貴,嘆為觀止。

目錄

簡介

鳳山變遷

鳳山傳說

鳳山道院考記

重建鳳山道院碑記

院內布局

簡介

鳳山道院位於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附城村西側的鳳凰山上。此山勢如虎臥,形如鳥栖,峻而不險,拔而不高。因其四垂不同,又山形各異。東看如巨人一般高聳,手擎日月,頂天立地;西瞭如懸天掛壁,蒼松翠柏,一道屏障;南視如虎踞龍盤,北觀若巨輪泊港。祥雲朵朵,紫氣飛升。從南沿階而上,青階若雲,步步登高,三大平台如三界各有奇景。棲鳳亭、聚鑫橋、甘露池、梧桐瑤、銀杏林、十二個漢白石柱更是熠熠生輝。

道院遠景 道院遠景

拜別夫子,神農氏的塑像後,恢宏的鳳山道院前殿便豁然躍入眼帘。鳳山道院一進兩院,全長90米,跨度50米。玄武殿、玉皇正殿、三清殿交相輝映,恢宏壯觀。加之道院兩側和前後偏殿,總計19個神殿,136尊神像,占地面積為1590餘平方米。雕樑畫棟,流光溢彩,金碧輝煌,嘆為觀止。其建築風格,規模和布局都是道院中極少見的。更蒼松翠柏、草坪鑲嵌、曲徑通幽,環山公路、白碧石欄、花燈錦簇。使得鳳山生態園林公園清新幽雅,典朴峻秀,一幅回歸自然的絕妙畫圖。因此這裡不僅是朝拜的聖地,更是觀光旅遊的絕好去處。

鳳山變遷

相傳,鳳山古稱棲鳳山,山上長有一棵梧桐樹,傳說神仙所值,玉檻梧桐浩蕩,鳳凰翔集。每當鳳凰展翅之時山巔金光閃閃,紫氣東來,霞光萬道,實為人間之奇觀。山勢雄而吐紫氣,市井盛以泛瑞氣,萬株松柏布滿全山,微風吹動,濤聲陣陣,更添秀美幽靜之感。

巍巍鳳山,馬鞍山之支脈,周邊山巒之首。鳳山道院創建之於唐代年間,明朝嘉靖擴建,順治八年鳳山道院生紫芝,康熙十三年道院擴建修繕,廟院建築氣勢雄偉,房間二百有餘,山門紅偉,庭院深深,大殿嵯峨。一進三大殿,從北到南,道院、政院、學院、排列有序,結構嚴謹,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炫目多彩。道院香火靈驗,施雲布雨驅邪災,恩澤萬民四季平。。四面八方民眾,雙手合十頓首膜拜布施禮羊焚香祭祀,薪火相傳代代不息。。抗日戰爭前這裡是附城地區政治、教育、文化、道教之中心。這一龐大的古建築群實為一重要之歷史文物聖地。然毀於一九四三年冬季,此傳承鳳山文脈恢復道院文物古建就成了百姓不了的心愿。2007年附城村委的領頭人秦三勝終於使這一心愿成為現實,重建道院功不可沒。率先捐資288萬元,帶領村委開始打造鳳山道院和生態園林公園這一不朽的工程。三月動工,2009年7月竣工。占地面積56畝,建築面積1591平方米,總投資為1370萬餘元。其布局遵循古建,結構嚴謹有序,規模浩大,氣勢宏偉,功德無量。

盛世昌隆九天籟,

聖山重迎鳳凰來。

敢問天宮有幾許,

梧桐樹下不勝嘆。

鳳山道院不僅是打造文化附城嶄新的里程碑,更為弘揚道學文化構建和諧社會書寫了嶄新的一頁。

鳳山傳說

相傳古時,天上有隻供王母娘娘玩賞的小鳥過不慣天庭寂寞枯燥無味的生活,趁天兵天將看守不嚴,悄悄飛出了南天門。它在天空穿雲破霧自由自在遨遊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被人間的美好的景色吸引住了。當飛到附城上空時,看到這裡有座美麗的小山山頂祥雲片片紫氣生騰,風和日麗,紅牆綠瓦,廟宇坐北朝南雕樑畫棟,氣勢宏大,仙光四射,朝拜人群熙熙攘攘,香火連綿不斷,山上樹木鬱鬱蔥蔥生機盎然。山間小溪流水潺潺清澈透明,。山坡芳草青青奼紫嫣紅,好一處人間仙境,於是便落在山上的梧桐樹上。它高昂的頭像燃燒火炬一樣火紅,又長又大的尾巴像鑲滿了串串珍珠一樣的明亮,全身金黃色的羽毛不時閃耀出五彩繽紛的光環。它銅鈴般的鳴叫娓娓動聽撩人心弦。同時找來許多鳥兒圍在它身旁翩翩起舞。人們被它震撼了。十分崇拜珍愛這為天上的來客,親切的稱它為“鳳鳥”。

為了讓它長期住下來,人們從山下數里外的老西溝挑來甘甜的泉水讓它喝,從家裡拿來僅有的糧食讓它吃。狂風暴雨嚴冬季節取來樹枝草皮為它擋風遮雨驅寒,到夜晚守護在山上生怕傷害著它。在這裡他深深的感受到了溫馨的環境和人間的親情。決心留下來再也不回天去了。它從遙遠的地方取回天書、聖文、真經,循循善誘傳承啟迪人們。它不辭辛勞銜來五湖四海的雨露,采來三山五嶽的樹苗、藥材、異花奇草帶來大江南北的各類良種灑在這片田野上。

每當東方破曉時便唱起美妙動人的歌,相伴著勤勞的人們男耕女織書聲郎朗開始一天新的生活。只要聽到它的歌聲,這裡的人們就沒有勞累,沒有偶煩惱。從此這裡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林草茂盛,人煙稠密,英才輩出,六畜興旺,無疫無災,時機平安,百姓和睦相處,安居樂業,一排太平盛世景象。方圓百十里的人們都十分羨慕這塊風水寶地,管附城叫“富城”。

終於有一天王母娘娘要召它回歸天上,無奈之下離開附城時依依不捨地在小山的上空慢慢的盤尋了九圈,意在和這裡朝夕相處的藍天、大地、村莊、青山、碧水、樹木、相鄰、小鳥、六畜道別。又長鳴了九聲,意在給這裡的父老鄉親惜別時唱上一曲永恆的祝福歌。歌意是:附城好,天堂比不了;附城好,親情舍不了;附城好,蒼天保佑了附城好,來日再見了;附城好、、、、、、它再也無法唱下去了,傷心的含著兩行淚珠展翅騰雲而且。這兩行淚珠在空中化作九顆金豆子灑落在小山旁。這九顆金豆子就是現在附城的北頭、西街、東街、坡里、趙河、村里、坡底、河東、佳祥九個自然村。

後來,人們為紀念這隻鳳鳥,就將它棲息過的小山叫為“鳳山”。從此,鳳山就成為附城百姓心中的“聖山”,“母親山”。

鳳山道院考記

鳳山道院屹立尊莊,山蘊靈氣,地合龍脈。古時松柏茂盛,梧桐呈祥,因鳳凰來棲而得名。山巔鳳山道院諸神靈驗庇佑一方,為黎民春祈秋報之聖地。居官者望升遷、經商者求利市、學生者盼前程、平民者祈安樂。香火旺盛,福澤上當地區,盛名遠播,傳至豫陝徽三省。山上輕鬆翠柏,濃蔭蔽日,廟貌巍峨,景觀別致。山下商貿雲集,店鋪林立,買賣興隆,日進斗金。南來北往客商在此交流貿易乃繁榮之市鎮。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七月二十、十月二十屆舉辦廟會,請戲班,唱大戲,熱演三天。各地士農工商紛至沓來,整個鳳山人山人海。元宵節在街上耍故事、游花燈延傳至今,形成當地獨有的文化風俗。鳳山道院乃陵川唯一以道院命名之廟院,創建年代不詳。今以史冊中考證,歷朝歷代均有鳳山道院記載。據澤州志載明嘉靖壬寅年有修建鳳山諸神詞碑,作者為南陽教諭李邦詹。清康熙八年陵川縣令孫必振撰文鳳山道院記。澤州府志建設志寺觀又載,鳳山道院在縣西南四十里附城鎮,有宣聖神農諸殿。據山西省志載,清順治八年,鳳山道院生紫芝。另據原址遺存清康熙十三年重建鳳山道院記,碑文記述鳳山者,巋然圓秀,屹立尊莊,斯則附城主鎮也。山巔聖廟不知創自何年,復有神農、濟瀆諸殿,雕棟碧瓦備極威嚴。當時因廟院傾壞予以重修。鳳山靈氣環繞村莊,行德布善廣思恩澤,佑集鎮市井繁華,商鋪興隆;佑農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佑學子登科及弟,代代出高官,文豪富商。元代有路元尚書名垂青史。據澤州府志人物誌一節行記載,路元剛果不撓,為省曹尚書郎五典事類以鷙擊豪,猾見憚以路包拯呼之。另據有關文史資料考證,自清康熙十三年,鳳山道院重建後,歷代具有增建鳳山道院崇祖的神祇,以道教和佛教為主,除神農掌殿外,還有孔聖廟,亦敬有各種民俗神,是一座集道佛儒為一體的全神廟。鳳山原有道院座北向南,主殿氣勢宏偉,鋪院結構嚴整。總體由三大院,六小院,四個戲台,六大正殿,十三座偏殿,十個大小廟門。有山神廟和大鐘樓等組成。共有房屋二百三十餘間,占地約百餘畝。系陵川縣境內數一數二的寺廟建築群。抗日戰爭時期鳳山道院被毀,僅留原址根基,民間仍虔誠信奉神靈,年年在此朝拜,進香者絡繹不絕。鳳山道院根基雖在,但廟院無存,百姓敬之無堂,拜之無像,扼腕嗟嘆。一九九四年附城有善士領頭,民眾志願集資,在舊址上修乾簡易廟堂,至二零零一年農曆四月十五日完工,供百姓祈福進香。水有源樹有根,鳳山道院為附城之主鎮,乃方圓百十里村莊之聖地,為恢復鳳山古剎原貌,重修附城百姓祈福之聖地,開發鳳山旅遊景點,二零零五年,附城村成立了以秦三勝為首的重修鳳山道院領導組,開始籌劃建設鳳山道院及生態園林工程。以上為近年考察鳳山歷史之紀實,特邀請本村知名人士共議結論。據此為鳳山道院考記。

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王旭勇 沐拜手撰

二零零九年農曆七月二十日

重建鳳山道院碑記

鳳山附城之主山陵川境內之名山因道教興盛也稱聖山山巔鳳山道院古剎聖聖相脈崇重三教籍寶地神道靈驗四面八方所有人事的神靈庇佑而昌隆興旺自古凡商戶求財讀書求成工礦求盈作坊求順百病求治占卜問卦均在此朝拜進香有求必應安康吉祥公元一九一九年陵川縣高級國小在道院內設校教學附城周邊西河底丈河潞城曹莊等鄉鎮農家子弟均在此讀書借鳳山文脈靈氣人才俊傑層出不窮原山西省委第一書記衛恆及路憲文李乾張寅生等革命幹部台灣商郭台銘之父郭愛物著名作家韓文州等一批社會名流均出自鳳山學校抗戰期間鳳山道院被毀後原來鳳山高級國小先遷西街後搬自東街會館改名為附城高級國小歷經五十餘年培養出一代代優秀人才以及一大批幹部官員文化精英工商人士在社會各界施展才華效力祖國附城由此被譽為文化之鄉鳳山道院毀廢六十多年來百姓惋惜神無居所道無壇場翹首以盼重修道院然時勢不順工程浩大缺少資金難遂眾望2004年九月秦三勝任附城村領頭人順應天時聚合民意立興村富民大志展人才興村商貿活村企業強村之宏圖為培養附城傑出人才捐資百萬元修建鳳山學校2005年為傳承鳳山文脈恢復道院文物古建同時依託鳳山林秀山奇之美景集旅遊觀光避暑休閒健身於一體的生態園林公園秦三勝殫精竭慮德善兼施先捐資二百八十八萬元籌劃重修鳳山道院及新建築鳳山生態園林公園經多方籌措詳細規劃於二零零七年三月動工道院重建工程占地五十六畝建築面積一千五百九十一平方米投資六百八十八萬元鳳山四周護山石牆工程投資二百五十二萬元生態園林綠化及輔助工程投資四百三十萬元總投資一千三百七十萬元於2009年七月報竣從策劃到竣工歷時三年期間領頭人日夜操勞四處奔忙領導組成員人人努力協調管理建設單位精心施工方圓百姓大力支持各界人士誠心贊助自開展各項工程以來神靈顯現三教俱佑百事順利無一事故鳳山神明功德無量重修鳳山道院循古廟建制主廟殿宇恢弘雕棟畫梁輔殿清堂碧瓦典雅寬敞廟院規模浩大布局有序山門內聯外通巍峨高聳佛道儒三教合一和諧共存諸神神祇重塑金身碧宇輝煌山上生態園林公園曲徑通幽林秀花香游山觀景美如畫廊實為一方聖廟之佳境傳播文化道德之善場重修道院功德流芳和諧文化萬眾景仰昭示後代永誌不忘

山西作家協會會員 王旭勇撰文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 立石

院內布局

道院為前後兩院,前殿為玄武大殿,主殿為玉皇大殿,後殿是三清殿。三個大殿皆是雕樑畫棟,重檐脊獸,琉璃銅瓦,青階玉欄,尤以玉皇大殿為最,平地再起高台,四邊走廊,石刻雋秀,漢白玉欄,如入仙境。道院兩側,均是神殿。主要有王母殿、三官殿、十二上仙殿、十二老母殿、濟瀆殿、關公殿、二仙殿等。

道院示意圖 道院示意圖
正殿 玉皇殿 正殿 玉皇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