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瓦里

阿赫瓦里

1968年的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坦尚尼亞選手阿赫瓦里被人擠倒踏傷,當他拖著被踩穿孔的膝蓋和脫臼的肩膀,一瘸一拐地最後一個人跨過終點線時,數萬人的會場,全場肅穆,觀眾全體起立,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這一幕後來被人們奉為“奧林匹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幕”。

概述

馬拉松選手約翰.史蒂芬.阿赫瓦里,只代表祖國參加了一屆奧運會——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在完賽的57名參賽者中墊底,在此之前、之後他也並未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成績被紀錄,這在長跑高手層出不窮的非洲可謂平平無奇。但就是這樣一位墊底者,卻獲得了比不少奧林匹克冠軍更響亮的名聲,和更廣泛、更深久的影響力,如今時過境遷已近40年,人們仍忘不了他,他的名字被鐫刻在奧林匹克名人錄,成為北京奧運系列節目《英雄之歌》的一分子,在他的家鄉坦尚尼亞,一個“約翰.史蒂芬.阿赫瓦里競技基金會”正開足馬力運作,以為那裡家境貧寒、但有運動潛力的田徑新苗提供資助,他曾被法國《隊報》譽為“最美的墊底者”。
奧林匹克的宗旨不是更快、更高、更強么?這位墊底者究竟做了些什麼,竟獲得如此高的榮譽?

歷史起源

話說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是第一次在高原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盛會,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那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好戲連台,出現了許多空前的好成績。相形之下,馬拉松比賽的成績太一般了,冠軍、衣索比亞人馬默.沃爾德的成績2小時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兩屆奧運金牌得主“赤腳大仙”阿貝貝.比基拉在4年前東京奧運會上創造的2小時12分 11秒2差了一大截,亞軍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軍紐西蘭的麥可.瑞安2小時23分多的成績更是平平無奇,記者們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頒獎式,最多關注一下因傷只跑了17公里便頹然倒地的“赤腳大仙”比基拉,對其他選手並未太在意,觀眾們也沒對馬拉松投注過多熱情,等頒獎式結束,場地內其它項目都已比完,他們便三三兩兩地退場回家了。
過了一個多小時,組委會開始通知馬拉松沿途的服務站開始撤離,結果得到一個讓所有人都吃驚的訊息:有個選手還在跑!
原來這個還在跑的選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19公里後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但他並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繼續向終點跑去。漸漸的,所有選手都將他遠遠甩在身後;漸漸的,圍攏在街道兩側打氣助威的人群已散盡,天色也越來越黯淡,所有人都覺得馬拉松比賽已經結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堅定地跑著,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比賽遠未結束。
又過了半小時,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繼續著。由於劇痛,他的慢跑比尋常人散步還要慢,他的膝蓋不住流淌著鮮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麼時候,他的身邊出現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畫報》的記者,這位記者同情地看著他,不解地問,為什麼明知毫無勝算,還要拚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顯然毫無準備,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會兒,才突然堅定地答道:“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被深深感動的記者不但向自己的雜誌社發了稿,還立刻把稿件發回奧林匹克新聞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會就通過廣播迴蕩在墨西哥城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許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紛紛趕到路邊,為這位勇敢的選手助威、歡呼,在觀眾的鼓勵下,阿赫瓦里拖著傷腿,頂著滿天星星,走入了專門為他打開燈光的阿茲特克體育場,幾乎是一碼一碼蹭到了終點線。
他被當作英雄般簇擁著,受到了遠比冠軍更隆重的禮遇。由於過於激動,人們忘了統計他的確切成績(4個多小時),在奧運成績冊上只有他獲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後的18位選手,都是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場的。
生於英屬坦噶尼噶的姆布盧Mbulu,參加墨西哥城奧運時已是30歲老將。雖然他此前並無煊赫成績,但作為坦尚尼亞歷史上首位參加奧運競技的選手,他沒有辜負國家的厚望,成為 “最美的墊底者”。奧運後不久他便退役,進入坦尚尼亞奧委會工作,如今他將主要精力投注於“約翰.史蒂芬.阿赫瓦里競技基金會”,他希望能幫助更多小選手,讓他們在今後的奧運賽場上不再跑在他人身後。

名人名言

最強的肌肉是我的心
The strongest muscle is my heart。
My country did not send me to 7,000 miles to Mexico City to start the race。 They sent me 7,000 miles to finish the race。

今日阿赫瓦里

年屆古稀的“英雄”約翰·史蒂芬·阿赫瓦里,四十年後再續奧運緣。
二00八年四月十三日,阿赫瓦里在自己的祖國,在坦尚尼亞的海濱城市三蘭港,手持祥雲火炬跑了六十三米。
一九六八年十月二十日,阿赫瓦里在墨西哥城參加奧運馬拉松比賽,他帶傷堅持跑完了四十二公里一百九十五米。“我的國家不是送我來墨西哥開始比賽的,而是完成比賽!”他的話已然成為奧運史上的名言。
四十年來,這位馬拉松運動員“永不言棄”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運動員與普通人。
十三日清晨,三蘭港吉力馬札羅凱賓斯基飯店門前,阿赫瓦里在慢跑,為下午的火炬接力做準備。儘管六十三米的距離對於擅長跑步的他來說易如反掌,但阿赫瓦里仍不敢懈怠,提前一個多星期就來到了三蘭港。
臨近中午,阿赫瓦里完成熱身返回飯店。歸途中,他將隨身攜帶的礦泉水給了路邊的窮人。就連裝水瓶用的黑色塑膠袋,他也地送給了一個小販。
“我的祖國,還有許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我要盡力去幫助每一個人。”七十歲的阿赫瓦里早已退役,他和他的家人生活在距離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近八百公里一個偏遠的小村莊裡,過著簡樸的生活。除務農外,他還經常會指導一些少年選手練習中長跑
慷慨的阿赫瓦里,年輕時就曾有過義舉。一九六三年,他前往希臘參加國際馬拉松賽,最終獲得第二名。亞軍的成績給他帶來了一座獎盃、一張證書,還有一千美元的獎金。在當時的坦尚尼亞,一千美元不是個小數字。但是歸國之後,他便在政府的號召之下,捐出了一千美元的獎金,用以幫助青少年運動員參與體育運動。
慷慨的阿赫瓦里,卻對一九六八年的墨西哥奧運會耿耿於懷。“我一直在三蘭港訓練,這裡的海拔要比墨西哥低許多。當年,八十個參賽選手中,有六十三個沒有能夠完成比賽,我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最後一分鐘,完成了比賽,但我一直在忍耐。”
阿赫瓦里告訴中新社記者,如果在平原進行比賽,他完全有實力問鼎奧運冠軍。參加墨西哥奧運會之前,阿赫瓦里獲得了東非馬拉松比賽的冠軍和南非馬拉松比賽的冠軍。在東非這片長跑好手林立的地區,他算是佼佼者。但在墨西哥高原上,剛剛跑過半程,阿赫瓦里就因為缺氧與寒冷摔倒在了路上,右腿嚴重受傷。
如今,阿赫瓦里手裡沒有奧運金牌,只有一張國際奧委會頒發的證書,上面寫明了他在墨西哥奧運會上的經歷。
如今,阿赫瓦里的手裡又多了一把祥雲火炬,北京奧運聖火經過他的傳遞,添加了新的意義。
這就是“英雄”約翰·史蒂芬·阿赫瓦里時隔四十年的兩段奧運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