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達人

阿蘭達人

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後遭英國殖民者大批屠殺,至19世紀中葉已不足2000人,現僅存數百人。

簡介

阿蘭達人(Arandas)大洋洲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亦稱“阿龍塔人”。分布在中部高原艾爾湖以北沿芬克河至麥克唐奈山脈一帶。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為澳大利亞種族的典型代表,身材高度中等,皮膚為深棕色,頭髮為波狀黑色,鬍鬚濃密,鼻寬唇厚,眉脊突出。使用阿蘭達語,系屬不詳。在交往中曾廣泛使用手勢語。

歷史來由

18世紀末英國殖民者侵入時,尚處在氏族公社階段,保存著氏族胞族和部落組織,已由母系向父系過渡。每個氏族劃分為2個或4個婚姻級,實行婚姻級之間的群婚和對偶婚(見對偶家庭)。南方部落分4個婚級,北方部落分8個婚級。同一氏族或同一婚級內部禁止通婚。使用石木工具,從事採集和狩獵,過著漂流不定的生活。盛行圖騰崇拜,敬畏一種繪有圖騰形象的神秘聖物“丘靈加”,並相信巫術。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中最大的部落之一,分為4大支系:坦卡人、達拉人、羅阿拉人和烏利巴人,分布很廣,人口眾多。後遭英國殖民者大批屠殺,至19世紀中葉已不足2000人,現僅存數百人。
阿蘭達人阿蘭達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