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性陰道炎amEBICvaGInITIs

中醫病名
帶下病,陰癢,陰蝕。
定義及釋義
阿米巴性 陰道炎 ,是因感染了阿米巴原蟲引起的一種陰道炎症。當機體處於 健康 水平下降,全身情況較差,外陰陰道有損傷時,阿米巴原蟲得以侵入陰道的組織中共繁殖生長,引起病人出現陰部疼痛,膿血樣白帶量多及陰部潰瘍形成為主的臨床症狀。
病 因
西醫病因
導致阿米巴性陰道炎的阿米巴原蟲多來自於腸道感染。通常阿米巴滋養體隨阿米巴 痢疾 患者的糞便排出,污染了外陰陰道所致。
流行病學
阿米巴性陰道炎發病率較低,臨床罕見。
發病機理
當阿米巴侵入陰道黏膜後借偽足的活動及所分泌的溶組織酶的作用,使上皮細胞壞死,形成潰瘍。
病機探微
本病的形成多由素體氣血虛弱,飲食不節,情志不爽,肝鬱脾虛,濕熱下注,蘊久生蟲,蟲蝕陰中所致。本病以虛為主,挾有邪實。
診 斷
中醫診斷
辨 證:
阿米巴性陰道炎的主要症狀是陰部不適、灼熱、瘙癢、疼痛及帶下的改變,因此辨證時應以陰部不適的情況及帶下的量、色、質、味和伴有的全身症狀作為本病的重點,參合舌質、舌苔、脈象進行辨證。同時注意與能使陰部出現潰破的其它病變作鑑別。
1. 脾虛濕熱
主證:陰部瘙癢、灼熱、墜痛,陰部有潰爛,帶下色黃,混有血絲穢臭,伴心煩少寐,便溏,口淡食少,小 便澀痛,大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分析:脾虛生濕,濕郁久化熱,濕熱流注下焦故帶下色黃;濕熱傷及陰絡放帶中有血;濕熱久漬生蟲,蟲淫泛濫故陰癢、陰痛灼熱,甚則熱腐成膿故陰部潰爛;脾虛濕熱中阻故納少便溏;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放心煩少寐。余證為脾虛濕熱之象。
2·肝經濕熱
主證:陰癢、灼熱破潰刺痛,帶多色黃赤,質稠味臭,伴心煩易怒,胸脅脹痛,目赤腫痛或 耳聾 耳腫,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分析:七情鬱火,傷損肝脾,濕熱下注,久蘊生蟲,蟲蝕陰中致陰癢潰爛,陰部紅腫灼熱;濕熱傷津故帶如膿黃赤且多;濕熱久漬腐敗成膿故味臭;肝經濕熱循經上犯故有胸脅脹痛、目赤腫痛,耳聾耳腫等證;濕熱鬱結膽熱液泛故口苦、舌脈為濕熱內盛之象。
西醫診斷
診斷標準:
本病參考診斷標準如下:
1,膿血樣自帶量多,陰道痛, 性交 痛。
2. 典型的陰道潰瘍,觸痛,散在或融合成片。
3.實驗室及病理檢查找到阿米巴滋養體或原蟲。
具備1~2項可診斷,第3項可確診。(王淑貞. 實用婦產科學 第1版 人民衛生出版和1992:564~565)
症 狀:陰道分泌物呈血性、漿液性或黃色粘液膿性,量多味更。外陰陰道疼痛、瘙癢、性交痛。
體 征:
婦科檢查可見陰道有典型的不規則表淺潰瘍,邊緣隆起,表面被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或黃棕色壞死組織覆蓋,極易出血,觸痛明顯。潰瘍可以散在或融合成片。少數病人常因組織增生反應強烈,使陰道呈不規則腫瘤樣增生。容易誤診為惡性腫瘤或結核。
體 檢:婦科檢查可見陰道有典型的不規則表淺潰瘍,邊緣隆起,表面被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或黃棕色壞死組織覆蓋,極易出血,觸痛明顯。潰瘍可以散在或融合成片。少數病人常因組織增生反應強烈,使陰道呈不規則腫瘤樣增生。
實驗室診斷:
1.陰道分泌物塗片或培養:可以找到阿米巴原蟲或滋養體。
1.患者糞便檢查;可以找到阿米巴原蟲或滋養體。
1.潰瘍處活組織檢查:當陰道分泌物檢查為陰性時,取活組織病理切片,常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
鑑別診斷
一、白帶增多的鑑別診斷
1. 滴蟲性陰道炎:阿米巴性陰道炎與滴蟲性陰道炎均可引起白帶增多,但二者性狀不同。滴蟲性陰道炎的陰道分泌物是灰黃色、稀薄,有泡沫,陰道壁黏膜充血,有小出血點,無明顯的潰瘍形成。
2.黴菌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的白帶改變呈豆腐渣樣,凝乳樣,常粘附在陰道壁上,撕下後見黏膜充血明顯,與阿米巴性陰道炎的白帶改變有明顯不同。
二、陰道潰瘍的鑑別診斷
1. 惡性腫瘤;阿米巴性陰道炎呈腫瘤樣增生時,往往肉眼不易與惡性腫瘤區別,因此需通過組織活檢後方可明確診斷。惡性腫瘤病人無阿米巴原蟲及滋養體。
2. 結核性潰瘍;阿米巴性陰道炎可出現陰道潰瘍;結核性潰瘍也可表現在陰道黏膜上。但結核性潰瘍邊緣不齊,呈鼠咬狀,潰瘍底部有顆粒狀突起的結核結節。病理切片無阿米巴滋養體而為乾酪樣壞死及類上皮樣細胞和郎格罕氏細胞形成的肉芽腫。
3.急性單純性潰瘍:偶爾見於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見於陰道前後壁膨出時,由於黏膜受壓摩擦引起。陰道分泌物塗片檢查無阿米巴滋養體。陰道黏膜取病理檢查可見鱗狀上度增生,底部為肉芽組織,無阿米巴滋養體。而阿米巴性陰道炎分泌物塗片及組織病理檢查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
治 療
中醫治療
治法與方藥:
本病的治療應根據證候表現的特點,進行辨證施治。按照本病的陰癢、灼痛、帶下黃稠穢臭、夾雜血絲等症狀的歸屬多與肝脾兩髒功能失調有關,故治療上以調理肝脾功能為主結合脈證遣方用藥。因牌虛生濕蘊熱者當以健脾利濕為主;因肝經濕熱下注而病發者應以清肝利濕為主,同時注意伍用解毒殺蟲之品內外合治,有利於本病的治療。
一、辨證選方
1.脾虛濕熱
治法:健脾清熱,利濕殺蟲。
方藥:萆薢滲濕湯加味。萆薢e20g,薏苡仁15g,黃柏15g,木通15g,茯苓15g,澤瀉15g,滑石15g,白朮15g,生薑10g。若陰癢、陰痛明顯者加貫眾15g,川楝10g,鶴虱10g,白鮮皮15g。
2. 肝經濕熱
治法:清肝泄熱,除濕殺蟲。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味。龍膽草30g,柴胡15g,桅子10g,黃芩15g,甘草10g,澤瀉10g,木通10g,車前子15g,當歸10g,茵陳15g,白鮮皮15g,蜂房10g。若伴口苦 便秘 者加大黃10g。
二、專方驗方
l.取皂角適量,用稻草燒皂角,煙燻陰部10餘次,陰癢、陰痛症除。
2.百部50g,加水1. 5千克煎煮30分鐘,棄渣,溫水坐治10~20分,每日2次。3~7天即可治癒。
中藥 :
1. 婦科白帶丸:本方健脾利濕,補腎固沖,收澀止帶,適用於脾虛濕熱證。每次50粒(約3g),每日3次口服,連服2周~1個月。
2.調經白帶丸:本方健脾益氣,除濕止帶。每次9g口服,l日 1次,半月一療程。
3.白帶丸:本方清熱燥濕,適用肝經濕熱症。每次1丸約9g,每日2次,半月一療程。
西醫治療
本病的治療以殺蟲滅菌為主。
一、局部治療
1.用0.2%甲硝唑注射液250ml作陰道灌洗,諾氟沙星10粒去膠囊保留粉劑噴撒陰道壁,每日1次,5—7次一療程。
2、喹碘方5g,噴撒陰道壁,每日1次,7天一療程。
二、全身治療
1.滅滴靈片200~400mg,每日3次口服,10~14天為一療程。
2. 喹碘方 0.5~0.75g,每日 3次口服,7天一療程,並要加服土黴素 0.5~10g,能夠提高療效。
歷史考證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關於:“婦人手少陰脈滑而數,陰中即生瘡。陰中生瘡蝕爛者,狼牙湯主之。”的記載以及清·吳謙《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中關於“蟲蝕成瘡膿水淋,時疼時癢若蟲行,少腹脹悶尿赤澀,食少體倦哺熱蒸,”的論述與本病的表現極其相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