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特大街

阿爾巴特大街

阿爾巴特大街是莫斯科的文化中心,擁有50000人口的阿爾巴特大街有四家電影院,華麗的瓦可堂果夫戲劇院及其戲劇學校和音樂學校,如今阿爾巴特地區有大型的超市、娛樂中心、飯館以及遊樂市場。而書店、古玩店、珠寶店集中在老阿爾巴特街。

阿爾巴特大街阿爾巴特大街
起源:阿爾巴特一詞來源於阿拉伯語
歷史:阿爾巴特目睹過商人的駝隊和侵略者:蒙古人,波蘭軍隊拿破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座建築物(包括瓦可堂果夫戲劇院)毀於納粹炮彈。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在人行街道發現房主的名字:托爾斯泰,加加林等。

大街

阿爾巴特大街始建於何年,如今已無法查考,但從俄羅斯官方的《莫斯科年鑑》的記錄看,最早可追溯到1493年7月28日。俄羅斯的名門望族,如托爾斯泰、加加林、亞歷山大等家族都落戶在這裡。他們留下了風格各異,裝飾有涼台、女像柱和族徽的華麗房屋,至今人們仍可以在門楣上發現他們的名號。

阿爾巴特街的名聲,還因為現代俄羅斯作家阿納托·納烏莫維奇·雷巴科夫的一部小說《阿爾巴特街的兒女們》而盛名。這部小說以上世紀30年代蘇聯的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群居住在阿爾巴特街上的青年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如今的阿爾巴特大街全長不足1公里,在莫斯科的街道中既比不上高爾基大街的繁華,也不如列寧大道那樣寬闊,但那方石砌就的道路兩邊裝飾著圓形玻璃燈罩的街燈,將阿爾巴特大街裝點得既典雅古樸,又洋溢著詩意。有人形容那造型古雅的街燈像個頭戴面罩的古代騎士,昂然站立,守護著古老的街市。

在阿爾巴特大街的兩端,有兩座著名的建築,一處是莫斯科最大的餐廳布拉格酒店,富麗堂皇;另一處是被無數國內外觀光者視作文學聖地的普希金故居,端莊雅致。

店鋪

阿爾巴特大街的店鋪很多,在這裡能找到許多奢侈品,這些奢侈品無一例外都來自西方,但都經過了改頭換面,帶有或濃或淡的俄羅斯本土風格。位於阿爾巴特大街36號的“俄羅斯新貴世界”就是一家專門出售奢侈品的商廈,這裡的顧客誠如店名,是俄羅斯現今湧現出的私人企業家、體育明星等社會新貴。

遊人必到的阿爾巴特店鋪位於阿爾巴特大街27號,這家店在莫斯科可謂獨一無二。首先是這裡所供應的商品較全,從價值15盧布的藝術小匙到高達5000盧布的套娃,品種齊全。其中套娃是最富有俄羅斯民族特色的紀念品之一。

阿爾巴特店鋪出售的套娃形象十分豐富,有傳統的俄羅斯姑娘、著名演員,還有體育明星和國家領導人,外層塗以各種色彩鮮艷的顏料或油漆,給人以健康、美麗的印象,顧客往往愛不釋手。其中最受人歡迎的套娃是一個塑造成圓臉蛋的農村姑娘的形象,身穿粉紅色碎花底的花襯衫和一襲絲織的金黃色的長馬甲,腰扎潔白的圍裙,頭系青藍色花巾,懷裡還抱著一隻大公雞。木娃娃可以拆開,每層各套裝有一個小一點的,這樣一個套著一個,一共有八個,色彩和圖案各有不同,顯示出阿爾巴特店鋪藝人的獨特匠心。

寶石商店位於阿爾巴特大街35號,這是一家很大的專門出售俄羅斯歷代、特別是前蘇聯時代首飾的商店。帶有濃厚的前蘇聯色彩的各式項鍊,鐫刻和印製著紅星、紅旗圖案的手鐲和琥珀胸針,琳琅滿目,好像一個博物館。寶石商店的另一個特色是它的外牆設計,牆面上陡然一看似乎滿是塗鴉,亂七八糟的線條,色彩互相纏結。但靜心再看,又發現藝術的韻律線上條和色彩中迴旋,令人頓生百感。據說這面牆是寶石商店特意為紀念俄羅斯著名的搖滾樂界大腕維克多·措伊開闢的。每年有許多崇拜者從各地來到阿爾巴特大街的寶石商店緬懷這位流行歌手,每來一次,自然都少不了一頭扎進店裡,購買一些商品。

與寶石商店相比,阿爾巴特藏品店所出售的商品都是比較時尚的現代旅遊紀念品,而且把顧客鎖定在行色匆匆而不懂門道的遊客上。阿爾巴特藏品店裡的油畫、地毯、玻璃器皿、茶飾、首飾、漆盒、木雕、琥珀和寶石製品,加以精美時新的豪華包裝,讓許多遊客以為買到了價廉物美的俄國斯真品。

商販

隨著俄羅斯經濟和政治體制的轉軌,經商逐漸成為莫斯科青年喜愛的職業之一。許多受過西方經營管理教育的年輕人投身商海,而阿爾巴特大街正是他們一試身手的地方。他們或租賃街頭的小店或擺地攤,出售以油畫和藝術玻璃器皿為主的商品。在阿爾巴特大街出售的油畫,一般不裝裱,捲成一束,略加包裝即可,便於顧客攜帶。當街為遊客繪畫是阿爾巴特大街繪畫銷售的又一特色。油畫、版畫、速描畫、立體畫……阿爾巴特大街上的繪畫品種之多令人咋舌。在這些或是妙齡女郎或是白髮老者的畫家筆下,碳素、粉墨、油彩運用自若,片刻之間遊人的形象就惟妙惟肖地躍然紙上,一手交錢一手取畫,客主雙方其樂融融。

詩歌是俄羅斯文學藝術中的瑰寶,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詩歌也走出了象牙塔,變成了路口街頭出售的商品。在阿爾巴特大街上,一些俄羅斯青年詩人拿著自己新創作的詩歌在大街上當街朗誦、出售,成為阿爾巴特大街獨異的文化風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