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昆都楞鎮

2008年完成新型農牧民培訓1200多人。 累計各類造林28000畝,完成公益林保護12.6萬畝。 全鎮現有低保戶510戶、1210口人。

基本信息

引百科名片

阿日昆都楞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境內,以鎮駐地取名。“阿日”蒙古語,即北面;“昆都楞”,蒙古語,橫著的意思;阿日昆都楞,即北面橫川,意此地是山巒間橫臥的一個平川。鎮政府所在地是白音查乾嘎查。

歷史沿革

於1986年建立,前身是阿日昆都楞蘇木,是從原巴雅爾圖胡碩鎮分離而出。2001年蘇木鄉鎮機構改革,把原霍林郭勒蘇木並於阿日昆都楞蘇木。2006年6月再次撤併鄉鎮時,阿日昆都楞蘇木更名為阿日昆都楞鎮,定位為扎旗四大中心鎮之一。

自然概況

阿日昆都楞鎮位於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魯北鎮北部120公里處,北鄰霍林郭勒市,東與興安盟科右中旗接壤,西與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相連,土地總面積為210.9萬畝,轄10個嘎查、1個自然村。地形以山地為主,山間有平川。境內有阿日昆都楞河、霍林河等10餘條河流,均屬嫩江水系。

人口狀況

全鎮總戶數1219戶,總人口4318人,非農業人口376人,農業人口3942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滿等民族相結合的聚集地,其中族人口900人,占21%;蒙古族人口3242人,占75.1%。牧民均是蒙古族。

資源特點

自然資源豐富,耕地面積22365畝,草牧場面積164萬畝。主要以冷配西門塔爾牛為主,綿羊主要是東烏珠穆沁大尾羊,山羊以罕山絨山羊為主。礦產資源主要有雲母、螢石、珍珠岩、葉臘石等。野生動物主要有狍子、野豬狐狸、山雞等。野生植物主要有楊樹、樺樹、柞樹等,中草藥材主要有芍藥、白莧皮等。

經濟發展

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3670萬元。三次產業比54.1:27.2:18.2。財政收入323萬元,人均純收入4714元。主導產業為畜牧養殖業

農牧業

農業主要是種植青貯等飼草料,種植面積2萬多畝,產量2億多斤。2008年大小畜存欄13.1萬(頭)只,其中牛存欄15642頭,存欄1167匹,羊存欄11.2萬隻,豬存欄1981頭。大小畜出欄6.6萬頭只,其中牛出欄4785頭,羊出欄55617隻。豬出欄1700頭。全鎮有黃牛改良站28個,小畜改良站10個,有養羊專業村6個,養專業村4個,農牧業結合戶1219戶。土特產有奶豆腐、烏日莫、黃油、奶皮子等奶製品特產。溫室大棚22座,成立了蔬菜協會、特金罕馬文化協會2個,入會會員100多戶。全鎮共建成規模化牧場15處,實現水、電、棚、窖、林、草相配套。1999年以來共協調爭取扶貧項目資金450多萬元,牧業扶貧共購置扶貧羊1743隻,幫助建造棚圈23座、窖池67座,“整村推進”扶貧項目落實資金100萬元,建棚圈20座,購羊500隻。市、旗兩級包聯單位累計投入扶持資金192.8萬元,扶持324戶1230口人,完成轉移貧困人口35人。

二三產業

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魯霍煤炭公司、億誠能源公司、中電霍鴻駿鋁業、霍寧素二期工程、大唐集團和中國風電集團有限公司風電項目、霍一通一沙50萬伏超高壓輸電阿拉坦變電站、佳麗石油客運站等9個大型企業相繼落戶,使該鎮由牧業經濟逐步向工業經濟轉型。全鎮個體工商戶有14戶。有初、高級職稱的農牧民專業技術人才86人。2008年完成新型農牧民培訓1200多人。全鎮每年輸出剩餘勞動力1400人次以上。

生態建設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加大舍飼禁牧力度,實現304國道兩側500米及生態治理區的全年禁牧,同時收縮轉移完成99000畝草牧場圍封。累計完成小流域治理12萬畝。全鎮圍封草牧場達50萬畝。累計各類造林28000畝,完成公益林保護12.6萬畝。

基礎設施

304國道貫穿南北,砂石路村間道通暢。移動、聯通、廣播電視實現了全覆蓋。全鎮住房磚瓦化率達98%以上。在農牧業基礎設施方面,共建有普通棚圈1200座,標準棚圈400座,養殖小區1處,農牧業機電配套井23眼。

社會事業

該鎮現有國小1所,在校生120名,教師57名,是兩基達標學校。弘揚民族文化,每年都舉辦那達慕大會4—5場。有衛生院1所,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6%以上。全現有低保戶510戶、1210口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