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

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

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也是中國第16個綜合保稅區,總體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預計監管和基礎設施投資8億元。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將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共2.96平方公里,計畫投資3.2億元。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是新疆首個綜合保稅區,預計年內實現封關運營。阿拉山口口岸1991年通關。2010年過貨量達到2524萬噸,進出口貿易額和海關稅收雙超百億,分別達到118.7億美元、103.7億元人民幣,位居中國陸路口岸首位。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從2010年10月向中國國務院正式呈報,2011年5月30日正式批准設立。

簡介

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會議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會議

經國務院批准,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正式獲準建設綜合保稅區。這是新疆首個綜合保稅區。
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總體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預計監管和基礎設施投資8億元。今年將完成一期2.96平方公里的建設,實現當年審批、當年建設、當年封關運營的目標。

繼在新疆設立喀什和霍爾果斯特殊經濟開發區後,中國國務院近日批准在新疆西部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設立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綜合保稅區的設立將進一步擴大新疆對內對外開放,深化向西開放戰略。

特點

位於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自1990年6月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以來,經過20年的發展,阿拉山口口岸已經由我國著名的大風口和不毛之地,發展成為功能齊全、活力十足的綜合型口岸和新型邊境口岸城市;成為我國唯一的鐵路、公路、輸油管道三位一體的國家一類口岸。

博州是目前新疆唯一尚未探明煤、石油、天然氣和大型金屬礦產資源的地州,工業發展資源稟賦先天不足。但州內有阿拉山口口岸,該口岸2010年過貨量達到2524萬噸,進出口貿易額和海關稅收雙超“百億”,分別達到118.7億美元、103.7億元人民幣,三項主要指標分別占全疆總量的90%、69%和89%,已躍居中國陸路口岸首位。
綜合保稅區建成後,將以商貿物流為龍頭,以生產性服務為支撐,以生產加工為配套,通過建設“大物流、大貿易、大加工”平台,形成集運輸倉儲、內外貿易、採購配送、展示展銷、加工製造、信息服務、海關監管等功能於一體的新興產業園區,使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成為中國西部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儲備加工基地、新疆對外貿易的先導區、博州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
綜合保稅區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在內陸地區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享受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匯政策,是中國開展對外貿易、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的外向型特殊經濟功能區,是目前中國對外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經濟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特殊經濟區。

經濟發展

數據顯示,2010年,阿拉山口口岸過貨量達到2524萬噸,進出口貿易額和海關稅收雙超百億,分別達到118.7億美元和103.7億元,成為我國從中亞、西亞進口戰略能源資源的陸上安全大通道,也是我國西北地區貨運量最大、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口岸,在新疆外向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州長奧曲爾告訴記者,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建成後,博州將以商貿物流為龍頭,以生產性服務為支撐,以生產加工為配套,通過建設“大物流、大貿易、大加工”平台,形成集運輸倉儲、內外貿易、採購配送、展示展銷、加工製造、信息服務、海關監管等功能於一體的新興產業園區,使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成為我國西部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儲備加工基地、新疆對外貿易的先導區。
綜合保稅區是我國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在內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享受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匯政策,是我國開展對外貿易、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的外向型特殊經濟功能區。
在阿拉山口口岸設立綜合保稅區,有利於深化我國沿邊開放戰略、提升新疆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有利於鞏固國家能源資源陸路安全大通道的重要地位、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有利於豐富和拓展口岸功能、打造我國向西開放的戰略平台,也有利於聚集先進生產要素、破解制約口岸發展的關鍵問題,走出一條促進邊境地區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招商引資

2011年,口岸將緊緊抓住中央出台的政策機遇,充分結合綜合保稅區的政策預期,以綜合保稅區為切入點,充分利用綜保區這個大平台,高起點、高標準加快綜保區規劃、設計、建設工作,立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年內實現封關運行。目前已簽訂入區協定的項目有:地平線公司石油液化氣倉儲、物流項目;歐亞財團與八鋼集團合作在綜保區建設20萬平米的鐵礦倉儲基地和100萬噸鐵礦石選礦項目;浙江富陽遠征公司的銅礦倉儲基地和50萬噸銅選礦項目;同興貿易公司30萬噸廢舊鋼材加工項目;河北永青工貿公司10萬噸銅冶煉項目;新疆三寶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6600萬元的鹵蟲倉儲加工項目;新疆重華礦業礦產品儲備及加工項目。正在洽談對接的項目有:湖北二汽集團汽車配件及組裝出口項目;酒鋼集團阿拉山口綜保區鐵礦、球團礦倉儲及鐵選礦加工項目;白銀集團阿拉山口綜保區銅礦、鎳礦倉儲及選礦加工項目;太鋼集團阿拉山口綜保區鐵礦、錳礦倉儲及選礦加工項目;山東菏澤煉油企業阿拉山口綜保區50萬噸重油加工項目;浙江蘭溪自力銅業有限公司50萬噸銅加工項目。
下一步,將繼續加大綜保區宣傳推介力度,以綜合保稅區為載體,結合口岸資源區位優勢,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大量進口儲備各類礦產品原料,著力引進國際國內礦產品加工行業領軍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的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入區,推進口岸礦產品加工業的壯大發展,最終在口岸形成現貨交易平台;積極與湖北二汽集團、太鋼集團、酒鋼集團、白銀集團及新疆三寶實業集團等大企業進行更加廣泛深入的對接,加大八鋼、富陽遠征等已簽約項目的落實力度,督促地平線公司加快實施油氣倉儲設施建設步伐,儘快開展重油進口業務,並以此為依託,促使油氣煉化項目有實質性突破;充分利用“第一屆亞歐博覽會”國家級會展這個重要平台,精心籌劃,認真準備,圍繞油氣煉化、礦產品冶煉和選礦、汽車組裝等相關產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繼續做好與黃石市的受援對接工作,在2010年雙方對接商洽的基礎上,將黃石市的經濟、產業、技術優勢與綜合保稅區建設發展及口岸區位、資源等優勢有機結合,編制兩地產業合作發展項目冊,重點圍繞有色金屬礦產品加工,通過以商招商、資源招商等方式,吸引企業和社會資金來口岸投資合作。

規劃與建設

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會議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會議

㈠關於規劃工作。《綜保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由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於2010年10月完成,同年11月1日通過博州城鄉規劃領導小組評審,2011年1月7日通過了自治區建設廳組織的相關部門聯合評審。
㈡關於設計工作。綜保區項目施工圖設計招標工作於2010年12月21日完成。2011年2月17日,組織口岸各有關部門召開綜保區施工圖設計方案交流會,聽取了自治區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匯報,提出了修改意見。3月18日,通過了博州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家技術審查。目前,綜保區項目設計方案已上報州建設局,待自治州城鄉規劃領導小組會議通過後,將根據修改意見儘快完成施工圖設計及招投標工作,儘早開工建設。
㈢關於建設內容。綜保區10.9平方公里建設擬分二期進行,總投資約15.7億元。一期完成5.6平方公里海關監管設施建設並封關運行,計畫今年年底達到驗收條件和實現封關運行;二期進行配套完善,同時按照產業發展需求進行產業配套區建設。一期建設內容初步擬定為:圍網監管區內道路13.25km,停車、貨運裝卸及其他場地78萬m²,路燈225盞,保稅區圍網11.7km;給水管道20.55km,排水管道17.77km,供熱管道2×10.88km,南北各設定四進四出公路卡口及1個鐵路卡口,聯合服務樓北側卡口1.2萬m²、南側卡口0.2萬m²,海關監管信息化系統,南、北各建2個10kV供電開閉所。

機構情況

㈠機構設定。首先成立阿拉山口綜保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由州領導兼任,副組長由海關、檢驗檢疫局、口岸委領導兼任,相關單位作為成員單位並指定工作人員。其次成立綜保區管委會,由州黨委、州政府直接領導,與口岸管委會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使管委會的管理融於服務入園企業之中。同時,成立綜保區發展公司,綜保區管委會政府管理職能與綜保區發展公司服務企業職能融為一體,先全部由綜保區發展公司承擔,待中央編辦批准成立阿拉山口綜保區管理機構後,再逐步完善政府職能。
㈡運行方式。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要求和產業園區運行實際,進行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建立高效、精簡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領導層面:州黨委、政府;業務協調層面:口岸委與綜保區管委會;服務層面:綜保區發展公司,三級管理及服務體制,以公司運營為主。
㈢人員配置。在申報、規劃和建設階段,因以建設和吸引入區企業為工作中心,綜保區發展公司承擔入區企業服務工作,政府各部門職能可先由口岸委相關部門代為管理,弱化管理、突顯服務的理念。
㈣人才培訓。阿拉山口綜保區作為博州新型的經濟區域,在規劃和建設、吸引企業入區的初期,急需要各方面的管理及專業人才,建議分批、實地跟班進行學習和培訓,以學習借鑑好經驗,力爭使阿拉山口綜保區儘快帶動口岸區域的經濟發展。

目標與意義

“當年審批、當年建設、當年封關運營。”這是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黨委、政府給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定下的目標。
2011年6月13日,剛剛獲批的中國新疆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一期2.96平方公里監管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各項工程開工準備工作,目前已基本就緒,近期將開工建設。併力爭年內完成一期工程建設,達到海關總署等國家部委驗收標準。
博州黨委副書記、州長奧曲爾介紹,國務院批准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海關監管區規劃面積為5.608平方公里,預計總投資8億元。綜合保稅區建成後,將以商貿物流為龍頭,生產性服務為支撐,生產加工為配套。通過建設“大物流、大貿易、大加工”平台,形成運輸倉儲、內外貿易、採購配送、展示展銷、加工製造、信息服務、海關監管等功能為一提的新興產業園區,使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成為我國西部礦產資源的儲備加工基地。
據介紹,阿拉山口口岸80%以上的進口貨物是礦石,現在口岸的作用就是把礦石換裝後運往內地各大鋼鐵廠。綜合保稅區建成後,進口的國外貨物入區保稅,就可以在保稅區內對礦石進行加工,提高礦石品位,不僅能為企業節省運費,還能緩解國家運力的緊張狀況。
“國內貨物進入保稅區,附和退稅條件的商品,即可辦理退稅。”烏魯木齊海關相關負責人談到保稅區對對外貿易的促進時說,進入保稅區視同出境。除此之外,對進口貨物暫不徵稅,而採取保留徵稅予以監管。
同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海關總署令第164號),綜合保稅區主要政策為“境內關外、三稅、三免”。境內關外指在我國境內,海關辟出一個專門區域,進出國內的貨物就相當於進口和出口,進出境外的貨物不需辦理海關報關手續;“三稅”指保稅、退稅、免稅;“三免”指免許可證、免配額管理、免付匯核銷。

深化向西開放

該綜合保稅區依託新亞歐大陸橋的“西橋頭堡”阿拉山口口岸,這也是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
博州州長奧曲爾表示,在阿拉山口設立綜合保稅區,有利於深化國家沿邊開放戰略、提升新疆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有利於鞏固國家能源資源陸路安全大通道的重要地位、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有利於豐富和拓展口岸功能、打造中國向西開放的戰略平台,有利於聚集先進生產要素、破解制約口岸發展的關鍵問題,走出一條促進邊境地區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的道路。
博州副州長巴哈特·何德爾拜說,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國能源資源的陸路安全大通道,將發揮綜合保稅區“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優勢,努力將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建設成為中國戰略性能源資源進口和儲備基地。發揮綜合保稅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力求通過綜合保稅區的建設,促進口岸對外貿易進出口結構的不斷最佳化;貿易方式由單一的現貨貿易向多種貿易方式轉變,努力將綜合保稅區建設成為轉變博州乃至新疆貿易增長方式和經營及合作方式的重要載體。
中共阿拉山口口岸委員會書記尤占軍表示,根據綜合保稅區現有條件,今後5年到10年內,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將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業,進出口加工業、生產性服務業。隨著商貿物流業與進出口加工業在區內逐步形成產業聚集效應,綜合保稅區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層級還將進行調整和提升。
據悉,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海關監管區規劃面積為5.6平方公里,預計總投資8億元人民幣。綜合保稅區建成後,將以商貿物流為龍頭,以生產性服務為支撐,以生產加工為配套,通過建設“大物流、大貿易、大加工”平台,形成集運輸倉儲、內外貿易、採購配送、展示展銷、加工製造、信息服務、海關監管等功能於一體的新興產業園區,使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成為中國西部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儲備加工基地、新疆對外貿易的先導區、博州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
新疆與八國接壤,口岸眾多,擁有向西開放的獨特優勢。新疆有關政府部門曾多次表示,新疆將加大口岸建設力,發揮與中亞多國接壤的地緣優勢,提高與周邊國家交流合作水平,拓展中亞區域經濟合作領域。
阿拉山口口岸2010年過貨量達到2524萬噸,進出口貿易額和海關稅收雙超“百億”,分別達到118.7億美元、103.7億元人民幣,三項主要指標分別占全疆總量的90%、69%和89%,已躍居中國陸路口岸首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