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安·布洛迪

阿德里安·布洛迪

阿德里安·布勞迪(Adrien Brody),1973年4月14日出生於美國紐約,自小就立志成為一個演員。1993年參演名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劇情片《山丘之王》,贏得關注並得到機會。1998年,主演導演埃里克·布羅斯的電影《餐館》,並憑藉該片成為“獨立精神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者。2003年,出演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鋼琴師》,在片中飾演一位猶太鋼琴師,並憑藉該片獲得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等多個獎項。2008年,與碧昂絲·諾爾斯主演電影《藍調傳奇》。2009年,他擔任了自己主演的影片《鉛黃》的製片。2012年,出演馮小剛執導電影《一九四二》,客串《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2014年,參與拍攝由李仁港執導的電影《天將雄師》。

Adrien BrodyAdrien Brody

人物生平

姓名:阿德里安·布洛迪
性別:男
出生日期:生於1973年4月14日
出生地:美國紐約
身高:6尺 183CM
星座: 牡羊座
瘦長的個子,黑色的頭髮,陽光的外形,酷似年輕時的阿爾·帕西諾,加上不容置疑的表演天賦,讓亞德里安·布洛迪很早就確立了同齡演員中的領頭人地位,從邊緣演員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布洛迪1973年4月14日出生於美國紐約,自小就立志成為一個演員。其母親著名攝影家希爾維亞·普萊奇看出了布洛迪的表演天賦,鼓勵他參加各種表演班,先後把他送入表演藝術高中和美國戲劇藝術學院讀書。1993年,布洛迪參加了著名導演史蒂文·索德博格執導的描寫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崩潰時期貧民生活的劇情片《山丘之王》,其出色的表演贏得了一片讚譽聲,也得到了許多新的機會。
1993年,阿德里安參加了著名導演斯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執導、描寫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崩潰時期貧民生活的劇情片《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的拍攝。在這部影片中,他飾演童星傑西-布拉德福德(Jesse Bradford)的好朋友萊斯特(Lester)。出色的表演贏得了一片的讚譽聲,也得到了許多新的機會。包括:1994年在加拿大導演威廉-迪爾(William Dear)執導的喜劇荒誕片《棒球天使》("Angels in the outfield")中飾演丹尼(Danny),1996年在英國導演朱利恩-坦普爾(Julien Temple)執導的犯罪片《黑街殺手》("Bullet")中飾演米基-魯爾克(Mickey Rourke)患有毒癮的兄弟魯比(Ruby),1996年在埃里克-布羅斯(Eric Bross)執導的影片《甜衫》("Sweet Jersey")中主演一個賭棍雷(Ray),該片在1996年美國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上首映,得到了評論家們的一致好評。
1994年,布洛迪出演的喜劇片《棒球天使》、1996年的犯罪片《黑街殺手》以及1998年的《甜衫》都得到了評論家門的一致好評。1999年,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發現了他的潛質,邀他在恐怖片《山姆的夏天》中主演連環殺手的替罪羊里奇,其勁爆前衛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後《極速殺陣》和《飛揚的年代》再次證明了布洛迪完美的演技,讓他躋身於一流演技派的行列。
1997年,阿德里安與基努-里維斯(Keanu Reeves)及當時還不出名的格雷奇恩-莫爾(Gretchen Mol)和克萊爾-福蘭尼(Claire Forlani)合演了史蒂芬-T-凱(Stephen T. Kay)獨立製作的劇情片《意氣風發》("The Last Time I Committed Suicide"),他在這部影片中飾演詩人本(Ben)。同年,他還在《婚姻的責任》("The Undertaker's Wedding")和《在各方面》("Six Ways to Sunday")二片中擔綱主角,有著不俗的演出。1998年,他再次與埃里克-布羅斯合作,出演了影片《餐館》("Restaurant"),他因此片的出色表現於2001年獲獨立精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這一年,他還參加了特蘭斯-馬利克(Terrence Malick)執導、描寫二戰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戰役的戰爭片《細細的紅線》的拍攝,這部戰爭思考影片曾獲第71屆奧斯卡獎7項提名,但他只在片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法伊夫下士,很令他失望。
1999年,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發現了他的潛質,邀他在恐怖片《山姆的夏天》("Summer of Sam")中主演連環殺手的替罪羊里奇(Ritchie),勁爆前衛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隨後他又在理察-謝潑德(Richard Shepard)同類題材的罪案驚悚片《極速殺陣》("Oxygen")中飾演哈里(Harry)一角。這一年他的重頭戲是主演了奧斯卡金牌導演巴里-萊文森(Barry Levinson)反映種族問題的劇情片《飛揚的年代》("Liberty Heights")。此時,阿德里安已完全躋身於一流演技演員的行列。
2000年,阿德里安主演了英國著名寫實導演肯-洛區(Ken Loach)的劇情片《麵包與玫瑰》("Bread and Roses"),在片中飾演一位多情的工會組織者薩姆(Sam),組織社會底層的工人為權利而抗爭的故事。以及法國導演伊利-喬拉基(Elie Chouraqui)執導的《危機密布》("Harrison's Flowers")。2001年,阿德里安與希拉蕊-斯旺克(Hilary Swank)合作出演了查爾斯-施伊爾(Charles Shyer)執導的劇情片《項鍊事件》("The Affair of the Necklace"),在片中飾演伯爵尼古拉斯-德-拉-莫特(Nicolas de la Motte)。這部影片描寫了18世紀成為法國大革命導火線之一的著名"項鍊事件",生動再現了當時巴黎上流社會的生活,使整個事件乃至當時社會的風貌得以更為完整的體現。
2002年,阿德里安主演了著名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導的歷史傳記片《鋼琴家》("The Pianist")。該片根據波蘭猶太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阿德里安-布勞迪飾)的自傳體小說《一個城市的毀滅》("Death of a City")改編。描寫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但他的琴聲打動了一位德國軍官,在這位軍官的冒死保護下,終於迎來了自由。阿德里安紮實的表演,將溫文而雅的斯皮爾曼憂鬱之情演繹得感人至深。他甚至為了拍攝此片"放棄了一切",每天要練4個小時的鋼琴,體重也下降了30磅。當然,阿德里安的努力也取得了豐厚的回報,先後獲得了法國愷撒、波士頓影評協會、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獎,第56屆英國學院獎、第60屆金球獎、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作為演技派的代表人物,阿德里安-布勞迪在本片中令人讚嘆的表現,將他的演藝事業推到了頂峰。
2002年,布洛迪出演了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影片《鋼琴家》,本片讓布洛迪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影帝,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2010年的他更是扮演《人獸雜交》中的教授,而他本人也因此片獲得了莫大榮譽。
這之後布洛迪繼續出現在大銀幕上,在各種題材和角色間靈活轉變。他主演的《神秘村》《靈幻夾克》《金剛》《大吉利公司》等都是備受關注的作品。而近兩年的《藍調傳奇》《布魯姆兄弟》、《人獸雜交》等片類型各異,布洛迪都能完美地展現角色的魅力。2009年他還擔任了自己主演的影片《鉛黃》的製片。主演了美國版《死亡實驗》,又名《叛獄風雲》,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以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金巴多教授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為基礎的驚悚劇情片,本片翻拍自2001年德國電影《Das Experiment》,電影改編自馬利奧·喬丹努的小說〈黑盒子〉。

獲獎紀錄

2003年《鋼琴家》
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獲第60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獲第56屆英國學院獎(BAFTA)最佳男演員提名
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獎
 獲法國愷撒獎最佳男演員獎
 2001年
《餐館》獲獨立精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影視作品

2011年《叛獄風雲》(The Experiment )
2011年《失事》("Wrecked")
2010年《新鐵血戰士》("Predator")
2009年《人獸雜交》(“Splice”)
2009年《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ield Mouse (voice)
2006年《死亡實驗/叛獄風雲》 The Experiment
2005年《金剛》(“King Kong”)
2003年《歌唱偵探》("The Singing Detective")
2002年《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年《啞巴》("Dummy")
2001年《項鍊事件》("The Affair of the Necklace")
2001年《愛得辛苦》("Love the Hard Way")
2000年《危機密布》("Harrison's Flowers")
2000年《麵包與玫瑰》("Bread and Roses")
1999年《飛揚的年代》("Liberty Heights")
1999年《極速殺陣》("Oxygen")
1999年《山姆的夏天》("Summer of Sam")
1998年《細細的紅線》("The Thin Red Line")
1998年《餐館》("Restaurant")
1997年《在各方面》("Six Ways to Sunday")
1997年《婚姻的責任》("The Undertaker's Wedding")
1997年《意氣風發》("The Last Time I Committed Suicide")
1996年《甜衫》("Sweet Jersey")
1996年《黑街殺手》("Bullet")
1996年《機器戰士》("Solo")
1994年《越獄者》("Jailbreakers",電視)
1994年《棒球天使》("Angels in the Outfield")
1993年《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
1989年《紐約故事》("New York Stories")
1988年《安妮-麥圭爾》("Annie McGuire",電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