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廬風景名勝區

阿廬風景名勝區

阿廬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ISO9001/ISO14001國際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景區、全國三十五個王牌景點十六條旅遊專線之一。薈萃了阿廬古洞、吾者溫泉、土掌房、阿拉湖、歹魯瀑布、九溪山森林公園等五十餘個景點,以喀斯特地下岩溶和江、湖、瀑、泉自然景觀為主體。

地里位置

阿廬風景名勝區位於滇東南瀘西縣城北部,距昆明150公里,2小時車程,毗鄰著名石林風景名勝區,僅30分鐘車程。

景區簡介

阿廬風景名勝區阿廬風景名勝區

阿廬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ISO9001/ISO14001國際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景區、全國三十五個王牌景點十六條旅遊專線之一。 自古有“九峰十八洞”,曾是“古滇37蠻部落”之一阿廬部的穴居點。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入洞考察,並在其《滇游日記》中大篇幅描寫了阿廬古洞千姿百態、變幻無窮的地下岩溶景觀。阿廬古洞不僅以其規模宏大、景觀卓異而稱奇,而且也因其“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洞外有泉”的四大特點而被中外溶洞專家稱為“亞洲最壯觀和最具特色的天然洞穴之一”。多年來,阿廬古洞一直以“地上看石林,地下游阿廬”的黃金組合、以“佛光驚現、地河幻境、雲霧山中、天造神物”的洞內四大奇觀、以神秘原始的阿廬部落文化、觀音洞會習俗和獨具特色的小白彝民俗風情吸引著眾多中外遊客。
薈萃了阿廬古洞、吾者溫泉、土掌房、阿廬文化中心、阿拉湖、歹魯瀑布、九溪山森林公園等五十餘個景點,以喀斯特地下岩溶和江、湖、瀑、泉自然景觀為主體,輔以原汁原味民族文化,形成了具有生態

阿廬風景名勝區阿廬風景名勝區

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優美的人居環境和富有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區,是一個休閒、度假、康體的好去處。核心區阿廬古洞被譽為“雲南第一洞”,洞內四大自然奇觀--佛光驚現、天造神物、古洞雲海、地河幻景,世為罕見。城子古村城子古村位於瀘西縣永寧鄉城子村,距瀘西縣城25公里,是雲南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民居建築發展史上的“活化石”,至今仍保留有“昂土司府”、“李將軍第”、“姐妹牆”等歷史遺蹟,其古老的彝族土掌房民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原生態氣息是瀘西旅遊資源中極富價值的瑰寶。城子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飛鳳坡上,1000餘間土掌房牆牆相連,層層而上,依山伴水而建,遠處望去,猶如飛鳳飲水,頗為神秘和壯觀。相傳在很久以前,彝族白勺部的祖先選中這裡,曾用一棵樹的枝幹搭建了24間土掌房,住了24家人,從此便定居於此,生生不息。世代居住在這裡的彝族居民和諧相處、相親相幫,形成了淳樸友善的民風和世世代代與土掌房難以割捨的情緣,究其原因不僅在於土掌房冬暖夏涼的實用價值,更在於土掌房建築的不設防延生了人心的不設防。當你漫步在層層疊疊的土掌房間,你的手觸碰的是古老原始的牆垣,你的步履敲擊的是歷經滄桑的石板,你的雙眼網羅的是淳樸城子人與自然的和諧……那一刻,所有關於這個古堡神秘厚重的歷史文化都會在你的腦海里一一浮現

重要景點

雲南第一洞•阿廬古洞

阿廬風景名勝區阿廬風景名勝區

雲南的溶洞很多。阿廬古洞卻有“雲南第一洞”的美稱。非常值得深入一游。
真實意義上旅遊開始的地方,滇中名洞阿廬古洞
“地上石林•地下阿廬”,說的是石林、阿廬古洞兩景區組成了雲南喀斯特地貌奇觀精品,缺一成憾。上世紀80、90年代,東南亞國外遊客及國內港台、四川游客進入雲南後,去阿廬古洞是不二之選。人氣旺,熙來攘往,可見當時勝況一斑。
“天然有石洞,造化奪神工”果然大觀
阿廬古洞全長3000多米,分為三個旱洞和一個水洞,深居地下的瀘源洞、玉柱洞、碧玉洞以及玉筍河水洞等諸洞,洞洞相連,曲折幽深,景色奇絕,洞體分三層排列,呈立體布局,包容了當前所有溶洞景觀形態,是當今的世界溶洞博物館,被稱之為“雲南第一洞”。
阿廬古洞可以用4個字來描述它,那就是“古、朴、絕、奇”。同時它具有四大特點:第一,洞外有泉,泉水從洞裡地下河流出洞外。地下玉筍河清澈見底,2米深的水面,岸上觀之,仿佛就在眼前,確實清亮透澈。第二,洞內有天,洞內的天窗有3個,在深深的洞中可從窗上看到外面的天空。第三,洞中有洞。第四,洞中有河。

四大自然奇觀

阿廬風景名勝區阿廬風景名勝區

佛光驚現2006年11月18日8時18分,阿廬古洞洞中觀音菩薩首次驚現神秘佛光。佛光光芒四射,赤、橙、黃、綠、青、藍、紫。光環從一道漸變為多道,直徑約6至8米,持續時間30餘分鐘。據考證,佛光大都出現在佛教名山之巔雲海之上,在溶洞中出現實屬罕見。
天造神物生命之源(女性生殖器)、生命之泉(乳)、生命之根(男性生殖器),一個字:像!在中國性文化旅遊勝地中,江西龍虎山的金槍峰、羞女岩,四川鹽源公母山,廣東丹霞山陰元石,就形象的逼真程度來說,恐怕都不及南阿廬古洞的天造神物吧。
古洞雲海溶洞中也有雲海?溶洞中看雲海確實別有一番風味。古洞雲海中的景物若隱若現……
地河幻景地河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玉筍河,有三奇,奇聲、奇草、奇魚。奇聲:聲音從洞壁、折射進水面,又從水面浮出,聽起來有一種很奇秒的感覺。奇草: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看到地下1000米深的洞中也能長草。草的樣子很奇特。奇魚:全身透明得像玻璃,看得出骨刺和內臟。

喀斯特地貌的傑出代表

阿廬風景名勝區阿廬風景名勝區

目前世界上,地下岩溶洞穴唯有阿廬古洞可與石林、桂林山水地上岩溶相媲美抗衡,三者屬同一層級的岩溶地形。
歷史與現實、名人與美景的交相輝映
阿廬古洞,是古代雲南“三十七蠻部”之一“阿廬部”的穴居點,孟獲曾在此稱雄一方,諸葛武候也曾在此輕搖羽扇。三次入洞考察的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其遊記中寫道:“所入皆甚深,秉燭穿隘屢起屢伏,乳蛀紛錯,不可窮詰焉”。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遊覽後給予很高的讚譽,題詞“天下奇觀”。台灣著名言情小說家瓊瑤女士觀後也頗有感觸地說:“世上洞不少,奇數阿廬洞,洞中景景絕,天下第一洞”,並揮毫題詞“奇山奇水奇洞奇觀”。

中國最美的彝族村寨

城子古村土掌房

阿廬風景名勝區阿廬風景名勝區

城子古村,屬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中國民居建築發展史上的‘活化石’”。地處兩州(紅河州、文山州)三縣(瀘西縣、彌勒縣、丘北縣)交界處,距瀘西縣城25公里,屬永寧鄉。整個村子座落在200多米高的飛鳳坡上,東臨龍盤山,西接玉屏筆架山,北對芙蓉山(又名木榮山),後枕金鼎山。這裡原是彝族先民白勺部的聚居地,以後,漢族居民逐漸遷入。明朝成化年間瀘西土知府“昂貴”,在這裡建造了自己的土司衙門,改白勺(城子村舊名)為“永安府”,使這裡的建築物得到大規模的擴展,形成府城的格局,成為滇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盛極一時。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飛鳳坡土地面積60餘畝,建有1000多棟300年前的古民居土掌房(又名土庫房)群落,居住著400多戶人家。土掌房依山而建,用泥土築就屋頂,前後相銜,左右毗連,結為一體,下家的房頂是上家的場院,層層而上,直達山頂,最多的達17台,一般都在十台以上。遠遠望去,如堆疊齊整的蜂房,又如碩大無比的台階;似層層奇巧的梯田,又似質樸古老的布達拉宮殿。房屋外觀為彝族樣式,層構和內部結構為漢族風格;住樓已有石基和柱腳,上面雕龍刻鳳,圖案有大禹耕田、二十四孝、八仙等及雕鏤精細的各種奇花異草。“將軍第”,是全村規模最大的土庫房,大門為木架結構的八角飛檐形,做工非凡,雕刻精細,結構縝密。城子土庫房,可以說是彝漢民族建築藝術完美的結晶,標誌著明、清兩代“改土歸流”政策帶來的民族文化的融合,同時,還體現了歷史上軍事攻防的重要價值,這是其他彝族民居所不能媲美的。這裡的村民對土庫房情有獨鍾,重要原因不僅在於冬暖夏涼,利於防火的實用價值,更在於土庫房建築的不設防、人心的不設防的民族特質,村民世代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形成了淳樸友善的民風。在民主革命時期,這裡也是中共瀘西地下黨的根據地,是瀘西縣的小“西柏坡”。2003年,國家建設部風景名勝專家顧問、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宋林華一行,考察後認為:“城子土掌房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是極其難得的風景旅遊資源,並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第一、二、三、四、五條標準……”,書面建議瀘西縣委、政府,做好城子村的保護工作,並創造條件儘早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瀘西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城子土掌房是直接定位於國際市場的高端產品。

交通

阿廬風景名勝區阿廬風景名勝區

昆明有旅遊專車直達景區,遊客也可先遊覽石林,再從石林向東行80公里,即可到達阿廬古洞的洞口。另外,在菊花村客運站每天有三班車(7:30、8:30、12:30)開往阿廬古洞。
阿瀘古洞距縣城約3km,也可乘計程車前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