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夏組合

2005年底,阿夏組合正式推出他們的首張專輯《阿夏戀曲》,這首專輯裡的“大涼山,我的故鄉”、“阿惹妞”、“憂傷的母親”等歌曲成為傳唱非常廣的經典曲目。 “拉達的低音正適合填補阿克離開後的聲部空缺,而且他的舞台形象好,演出經驗豐富,他的加入,給我們組合注入了新的元素,給我們帶來了更好更新的氣象。 ”

2002年3月阿夏組合成立,當年火把節期間獲得涼山州首屆索瑪花藝術節聲樂類銀獎(金獎空缺);當年底,獲得四川省第四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創作一等獎、表演三等獎;2003年3月,奪得四川首屆組合大賽優秀獎;2003年9月,獲得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四川賽區涼山選拔賽通俗組金獎,四川賽區二等獎,2004年入圍央視比賽;參加央視西部頻道專題演出、2004年涼山州火把節明星演唱會……
2005年底,阿夏組合正式推出他們的首張專輯《阿夏戀曲》,這首專輯裡的“大涼山,我的故鄉”、“阿惹妞”、“憂傷的母親”等歌曲成為傳唱非常廣的經典曲目。
從2005年底推出《阿夏戀曲》之後,阿夏組合沉寂了一段時間,他們的新歌遲遲不出來,各種演出場合似乎也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歌迷們在期待中抱怨著:“他們幹啥去了啊?”
他們在生活,他們在沉甸,他們在和家人團聚,他們也在和朋友分離。在首張專輯推出後不久,因為音樂理念的不同,原組合成員阿克離開樂團。在組合之中,每個人主要負責的聲部不同,阿克的離開對樂隊的發展起了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楊智聰和喇友抓都在鹽源縣民族中學當音樂老師,同時還要照顧家庭,他們在樂壇出現的頻率就少了很多。
“其實暫時的沉寂不見得是壞事,走得太匆忙就會浮躁,就會為了唱歌而唱歌,那樣的歌曲就會很空洞,我們在生活中成長思索,再把這些點滴記錄下來轉化為創作,這樣的作品就會充實得多。”五年的沉澱,讓楊智聰和喇友抓累積了更多成熟的想法和創意,這期間斷斷續續創作的歌曲,他們覺得已經可以集結推出給歌迷了。而此時,他們又剛好迎來了阿夏組合的新成員馬比拉達。
馬比拉達也是鹽源人,從2002年起在吉林省長春歌舞團擔任舞蹈演員,2005年到廣元市民族歌舞團擔任歌舞演員,曾參加過2008年的“情系西藏和諧家園”晚會表演,“5·12”賑災慰問演出。2008年底,他回到鹽源之後,因為擔任某娛樂場所的舞蹈教練,都是一個文藝圈子的人,就和楊智聰他們認識了。互相投緣,再加上對音樂共同的熱愛,他們走到了一起,2009年,他正式加入阿夏組合。
“拉達的低音正適合填補阿克離開後的聲部空缺,而且他的舞台形象好,演出經驗豐富,他的加入,給我們組合注入了新的元素,給我們帶來了更好更新的氣象。”楊智聰滿意地說。而作為從鹽源走出去曾在外地闖蕩多年的拉達,也對回到家鄉之後能加入阿夏組合感到非常開心:“我在外面的時候就聽說了他們,也聽過他們的歌,對他們的音樂有了解,因此大家合作起來非常順暢,希望我們能在一起創造更好的成績。”
此次阿夏組合的新專輯收錄了10首歌,其中有8首漢語歌2首彝語歌,8首漢語歌全部由楊智聰創作,如“南高原的風”、“阿夏情”等,“等待”和“傷流”2首彝語歌採用了別人的詞曲。目前音頻錄製已經基本結束,MV拍攝即將進行。
據楊智聰介紹,相比第一張專輯清爽熱情、朗朗上口、通俗流行的風格,這張專輯在繼承了優質風格的同時,更為凝重,融合了民族、流行、搖滾等元素,加強了和聲部分,在製作上也花了更多的心血,加入了更多的器樂伴奏,在整體上更為凝重大氣一些。“隨著年華的逝去,閱歷的增長,我們的想法肯定也會變得更成熟內斂,樂如其人,這些都會反映在歌曲里。”
專輯中還有首純音樂“故鄉行”,主要用葫蘆絲演奏,只有少量人聲和聲。“音樂上要突破有多種方式,我平時經常聽英格瑪、班得瑞等純音樂作品,覺得純音樂也很美,能用無言的曲調錶達更深沉廣闊的意境,因此就創作了這首歌。”楊智聰讓記者靜靜地聽了這首歌,感覺和日本陶笛大師、作曲家宗次郎的著名作品《故鄉的原風景》有共通之處,給人以孤寂、滄桑的感覺,讓人想像出夕陽照在瀘沽湖上,風乍起,碧波蕩漾,蘆葦搖動,遠山蒼茫的景致。
不離不棄音樂夢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邊緣人,說你是歌星吧,你沒有大紅大紫到名利豐收的程度,說你是個普通人吧,在別人眼中這群搞音樂的人都是奇裝異束,前衛個性,好像還是有些光環,但我們平時就是個普通的老師和員工,音樂只是我們的夢而已,這種夢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激情和追求,也讓我們更能堅持。”
為了這個夢,當年他們曾經走南闖北到處跑場唱歌,背負著對親朋好友的內疚做個漂人;為了這個夢,他們回到家鄉各在鄉村國小當老師後,卻在深夜撫摸著吉他對著大山殘月高歌;為了這個夢,他們騎著馬走過崎嶇漫長的山路趕到一起排練;為了這個夢,他們離散又聚合,駐足又啟程。
“夢是永恆的,只是以前的夢比較虛幻,天花亂墜地做,現在的夢比較真實,觸摸可見地做。”楊智聰停頓了下,在一絲不易察覺的傷感後又笑了起來:“所以說現在我們的新專輯是在尋求一種契合點,既藝術又市場,既自我又聽眾,這樣才是理智的創作,相信這也是大多數音樂人的追求。”
據楊智聰說,這張專輯的製作成本基本上是他們自籌的,“現在我們還沒有得獎,但請允許我發表下感謝致辭,如果沒有親人的支持,朋友的幫助,鹽源民族中學的關照,州委宣傳部和州廣電傳媒的提攜,以及廣大聽眾多年無怨無悔的支持,我們走不到今天,我們還沒有放棄夢想,希望你們也繼續支持我們,讓夢想照進我們共同的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