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爾·比哈利·瓦傑帕伊

同年,人民黨在大選中獲勝,瓦傑帕伊出任德賽政府的外交部長。 在瓦傑帕伊執政的6年時間裡,他的政府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業績。 瓦傑帕伊的人格和他執政期間的業績都是優秀的,這是有目共睹的、世界公認的。

基本信息

前言

印度前總理阿塔爾·比哈利·瓦傑帕伊因印度人民黨大選失利而於2004年5月13日辭去總理職務,結束了他雄心勃勃的執政生涯。有人說,他“黯然辭職,結束了印度歷史上的瓦傑帕伊時代。”是的,瓦傑帕伊時代也許是永遠地結束了,但是,全世界都聽到了他在辭職當天面對媒體時所說的那番卓有風度的話,他似乎並不“黯然”。他之所以這樣寬懷大度,是因為他的一生經歷得太多太多,特別是後來的幾十年,他始終處於印度政治的風口浪尖上。起落跌宕,他拿得起放得下;褒貶毀譽,他想得開看得遠。他不愧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在他的時代結束的時候,我們反觀他的人格,回望他的業績,從中一定會受到不少啟發。

簡介

瓦傑帕伊1924年12月25日出生於印度中央邦瓜廖爾市的一個教師家庭,自幼喜愛文學,接受過家庭和學校的良好教育,這使他後來成為一位相當出色的詩人,並以“詩人總理”的名銜享譽世界。他曾就讀於瓜廖爾維多利亞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又在北方邦坎普爾德夫學院獲政治學碩士學位。他文采飛揚,畢業後曾任多家報刊的編輯和主編,至今出版過十餘種詩集、文集和講演集等。他曾經說過,不當總理以後,他還要做一名詩人。
瓦傑帕伊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是在英國人的殖民統治下度過的。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運動激起了這位年輕人的一腔熱血,激發了他的民族自尊,使他投身到民族獨立運動中去。從此,政治成為他的第一生命。1942年, 他因參加印度獨立運動而被捕入獄。1951年10月,人民同盟成立,他是創建者之一。人民同盟為激進的民族主義政黨,與教派主義組織國民志願服務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其骨幹成員均兼國民志願服務團成員,瓦傑帕伊也不例外。1957年起,瓦傑帕伊一直是印度人民院或聯邦院議員,並長期擔任人民同盟議會黨團領導人。1968—1973年,為人民同盟主席。1977年,人民黨成立,他是主要領導人之一。同年,人民黨在大選中獲勝,瓦傑帕伊出任德賽政府的外交部長。1980年,因政治分歧,瓦傑帕伊拒絕與國民志願服務團脫離關係而辭去部長職務,並另行成立了印度人民黨。在他的領導下,印度人民黨逐漸崛起,1996年成為印度第一大黨,瓦傑帕伊也因此做了13天總理,因在議會辯論中未得到多數支持而辭職。在1998年印度人民院第十二屆大選中,印度人民黨再次勝出,得以與其他17個政黨聯合組閣,瓦傑帕伊二度出任總理。1999年10月,以印度人民黨為核心、由24黨聯合而成的全國民主聯盟獲得第十三屆大選的壓倒性勝利,瓦傑帕伊第三次擔任總理。
瓦傑帕伊兩次坐牢(另一次在1977年),三次登上印度政治的顛峰,除了他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之外,還因為他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他終身未娶,生活簡樸,為官清廉;他雖然身為國民志願服務團成員,但卻並非激進的教派主義者;西方記者曾說他開會打瞌睡、記憶力差,其實他非常睿智,在複雜的政治局面下縱橫捭闔,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多有建樹;他堅持在各種國際場合講印地語,著民族服,其富於感情、文采和學識的演講很能打動人心;他外柔內剛,善於同各種人打交道、交朋友,贏得了國內外廣泛的讚譽,被認為是印度最佳的總理人選。
在瓦傑帕伊執政的6年時間裡,他的政府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業績。

經濟政策

他大力推進印度的經濟改革,使印度經濟快速增長。在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出現以後,印度經濟仍然以不低於5%的速度在增長,從1998至2003年,印度經濟的發展速度平均在6.5%左右,成為繼中國之後第二個快速發展的國家。瓦傑帕伊為實現其經濟發展目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改革,如取消或削減部分進口商品的關稅、最佳化投資環境以吸引外國公司和海外印僑資金、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財政和稅制改革、對國營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等。
其次,基本上堅持了世俗主義原則,公平處理教派衝突,維護了國家的穩定。不可否認,印度人民黨的崛起與教派主義有著密切關係。但瓦傑帕伊上台以後,頂住了來自反對黨和極右勢力的壓力,能夠堅持憲法規定的世俗主義原則,在處理教派衝突時大體做到了公平合理。2002年3月,印度古吉拉特邦發生了大規模的教派衝突,瓦傑帕伊政府及時果斷地制止暴亂,有效地控制住了局面。
軍事政策為實現大國夢想,發展了軍事實力。1998年,瓦傑帕伊上台伊始便指示有關部門在三天內進行了五次核試驗。他這樣做固然對內有鞏固其政權,對外威懾巴基斯坦和與中國抗衡的用意,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但另一方面,此舉也引起了全世界對印度的特別重視。由於連年提高軍事開支,印度的軍備得到加強,這使印度成為世界級軍事大國,成為多極世界中的一極,令人刮目相看。

外交政策

開展大國外交,改善與鄰國的關係。瓦傑帕伊上台以後,繼續同俄羅斯保持密切的關係,並不斷調整和改善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關係。他在2001年12月14日的演講中說:“吸取冷戰的教訓和不結盟運動的經驗,我們相信,只有通過多極合作,世界秩序才能穩定,才能獲得全球政治的均勢。”長期以來,印度一些有影響的政治家一直把巴基斯坦作為主要對手,把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威脅。但在瓦傑帕伊執政的後期,這種情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這和瓦傑帕伊的和平努力是分不開的。2003年8月10日,瓦傑帕伊提出通過對話解決印巴間的矛盾衝突。他說,印巴兩國人民有權利在和平的環境中共同追求經濟發展,兩國人民都願意建立一種“正常、和平、友好與合作的關係”。2004年1月,瓦傑帕伊到巴基斯坦去參加第十二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首腦會議,會上,他與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會見。會後,兩國發表聯合聲明,決定恢復對話,奠定了和平解決雙邊問題的基礎,使印巴關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轉。2003年6月22—26日,瓦傑帕伊來華訪問,會見了中國黨和國家的多位領導人。他的成功訪問受到中印兩國人民的高度評價,中印友好關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中印經貿關係也出現了空前發展的局面。

總結

瓦傑帕伊的人格和他執政期間的業績都是優秀的,這是有目共睹的、世界公認的。儘管他在最近的大選中失利,卻不能因此而貶低其人格和抹殺其業績。人無完人,任何偉人都不例外,更何況瓦傑帕伊年事已高,又有疾病纏身呢?他在政壇上的失利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眾說紛紜,自當別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