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穆黑哈聖體盒

阿勒穆黑哈王子曾經是瑪蒂娜·阿勒札哈宮廷的一員,瑪蒂娜·阿勒札哈是倭馬亞王朝於936年開始在西班牙建立的宮城。 阿勒穆黑哈聖體盒是進獻給瑪蒂娜·阿勒札哈宮廷成員的奢侈象牙製品中最精美華麗的一件作品。 阿勒穆黑哈王子最終未能如這件令人目眩神迷的象牙聖體盒上所示般,成功摘取權力的果實。

作品信息

瑪蒂娜·阿勒札哈宮廷工坊
阿勒穆黑哈聖體盒
公元968年
西班牙,瑪蒂娜·阿勒札哈城
象牙材質、雕飾與刻飾、可見黑色鑲嵌飾紋(煤玉?)痕跡
何亞諾(Riano)的古代收藏品,1898年獲得
OA 4068
伊斯蘭藝術

奢華的工藝品

這尊聖體盒於968年雕刻完成,為已故的哈里發阿卜杜拉·讓曼三世的兒子--阿勒穆黑哈王子而作,這位王子也是當時的君主哈里發阿勒哈坎姆的同父異母兄弟。在伊斯蘭世界,哈里發是對先知穆罕默德於632年辭世後,其繼承者所使用的稱謂。哈里發在其權力所及的領土內統治信奉伊斯蘭教的子民,被尊稱為信徒們的精神領袖。阿勒穆黑哈王子曾經是瑪蒂娜·阿勒札哈宮廷的一員,瑪蒂娜·阿勒札哈是倭馬亞王朝於936年開始在西班牙建立的宮城。
阿勒穆黑哈聖體盒是進獻給瑪蒂娜·阿勒札哈宮廷成員的奢侈象牙製品中最精美華麗的一件作品。裝飾盒蓋周圍的銘文寫道:“祈求聖主賜福,降臨恩典、喜悅、福樂於信徒們的偉大精神領袖之子阿勒穆黑哈,求聖主的仁慈寬恕與其同在”。
聖體盒的盒身飾以一系列豐富的人物畫像,分布在四個橢圓形浮雕中。其中一幅浮雕描繪的是一位男性或女性詩琴彈奏者,立於浮雕中央;其兩旁描繪的是兩個盤腿而坐的人,正以咄咄逼人的眼神打量著對方;他們手中所持的物品常與統治國家的君主相聯。與這一刻畫詩琴彈奏者的浮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所有的畫像都以互相對稱的方式重複出現。其中一些浮雕表現的是蘊含某些陰謀詭計的小場景:一幅浮雕刻畫的是兩個人背靠背正在鷹巢里拾取老鷹蛋,他們的腳踝骨被狗撕咬著;最後一幅浮雕描繪的是跨於馬上的騎士正在採摘成串的椰棗。盒蓋上顯示了一模一樣的構圖:孔雀、老鷹、獅子及騎士分布於各個浮雕之上。

象徵意義豐富的裝飾圖案

聖體盒上的裝飾圖案都帶有與倭馬亞王朝有著緊密聯繫的象徵意義,正如我們從同一時期的阿拉伯語文獻中得知的一樣。因而,結出椰棗的棕櫚樹,象徵著倭馬亞王朝被阿拔斯王朝驅逐而遷徙他鄉,被迫在西班牙的這片偏遠之地安頓下來。在此,被偷竊去鷹蛋的老鷹,就是倭馬亞王朝的象徵。在這件作品上,倭馬亞王朝的成員通過這些具象徵意義的圖案,展現了他們遭受威脅的處境:在採摘椰棗的人身後,我們可以看到老鷹正被牲畜緊咬不放;偷取鷹蛋的人也同時被狗咬住。當年輕的阿勒穆黑哈王子收到進獻的聖體盒時年僅十八歲;他收到這份禮物極有可能是因為他已經踏入成年。身為在幾年後過世的哈里發阿勒哈坎姆的同父異母兄弟和已故老哈里發的兒子,王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之一。但他後來被暗殺,皇位由一位年紀尚幼的王子繼承,而年幼的王子顯然更容易聽任擺布。阿勒穆黑哈王子最終未能如這件令人目眩神迷的象牙聖體盒上所示般,成功摘取權力的果實。

一件卓越的微型雕塑作品

這件聖體盒除了毋庸置疑的歷史學研究價值外,同時也是那個時代象牙製品的傑作。藝術家掌握了使雕刻材料物盡其用的精湛技藝:天才的藝術家凸雕某些部分,其它部分則完全從底部鏤空;凸起之勢尤為明顯;盒子的內壁厚達1.8厘米,而鏤雕部分達1.5厘米深。聖體盒上整齊的小洞賦予所有裝飾部分(帶狀裝飾、植物圖案裝飾等)以勃勃生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