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酸工作服

1 防酸工作服的選擇

防酸工作服種類和級別較多,顏色、款式各異,穿用者如果正確、合理地選用防酸服,不但可以有效防防護,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舒適性,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失誤。

1.1 供貨方資質的審核

防酸工作服屬於特種勞動防護用品,並不是隨便一家服裝企業就可以生產的,除必須具備應有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等相關證照外,還必須具備以下資質和條件方可進行生產:①由國家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誌管理中心核發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誌證書》。②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核發的《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③生產企業必須具備必備的生產設備和獨立的防酸產品檢測實驗室。④批量採購的防酸工作服應出具該批次的防護性能檢測報告。所以選擇防酸工作服時首先應核查不同供貨方的資質情況,並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檔案來證明它。即使有許多外部的購買建議,最終選擇和使用防酸服的責任在企業自己,不能轉嫁到外面的機構。

1.2 類型和面料的選擇

根據面料的不同,防酸工作服可分為不透氣型和透氣型兩類。接觸強酸作業等嚴重酸污染場所人員適宜選用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其面料一般採用單面、雙面橡膠塗覆織物(膠布)、聚乙烯塑膠薄膜(主要做圍裙、套袖等)等,由於面料本身特性不能很好地完成身體和外界環境之間的溫濕度交換,所以在服裝結構上可有不影響防護性能的透氣設計,以彌補面料的不足;防酸霧、酸性氣體腐蝕等中、輕度酸污染場所適宜選用透氣型防酸工作服,其透氣性好、穿著舒適、柔軟輕便,面料一般採用耐酸纖維織物,如粗毛呢、柞蠶絲、氯綸、滌綸等,氯綸、滌綸等合成纖維雖然不耐高溫、吸濕率低、對有機溶劑穩定性差,但耐酸穩定性優於粗毛呢、柞蠶絲等天然纖維織物,尤其是滌綸還對一般的有機溶劑有較好的穩定性,目前被廣泛選用。

1.3 防酸級別的選擇

按耐酸程度由高到低,透氣型防酸工作服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分為一級、二級兩個等級。選擇防酸服時應對工作環境進行相關的危險性分析,如工作人員將暴露在何種危險品之中,這些危險品的危險特性及對人體健康有何危害,它們的濃度如何,以何種形態(液態、氣態)出現,作業人員可能以何種方式(持續、偶然)與此類危險品接觸,再根據針對不同工種、不同作業場所酸危害程度的分析,綜合考慮防護性、耐用性,兼顧舒適性和成本因素,確定防酸服的種類(透氣型、不透氣型)及防酸級別(一級、二級、三級),選擇適當防酸級別的防酸服

1.4 款式的選擇

防酸工作服的款式有分身式、大褂式、連體式及圍裙套袖等。分身式防酸工作服包括上衣和褲子。上衣要求領口緊、袖口緊、下擺緊,褲子為直筒式;大褂式防酸工作服翻領和立領兩用,要求後背下部無開縫;連體式防酸工作服指上衣與褲子形成一體,要求領口緊、袖口緊和褲腳緊。對於防酸服而言,安全概念不僅指防護功能,而且款式結構在工作過程中也應符合安全要求。選用時應按照身體接觸酸液的部位選擇不同款式的防酸工作服,注意防酸工作服一般不應有明袋,以免積存飛濺的酸液。透氣型防酸工作服用耐酸線縫製而成,針碼密度一般為(14~18)針/3厘米,可選擇分身式和大褂式,其縫製技術直接影響了產品的防酸滲透性能,應注意在單道暗線縫製後,雙邊同向加道明線縫製並整燙。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採用膠粘合製成,可選擇連體式、分身式或圍裙套袖,並注意服裝上的通氣孔不得影響服裝的結構強度及使酸液侵入。

1.5 號型規格的選擇

透氣型防酸工作服的號型由號和型組成,號代表身高長度,從160到180,每5厘米一間隔,型代表胸圍或腰圍,胸圍從84到104,腰圍從72到92,每4厘米一間隔,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的規格分大、中、小號,應根據製造商提供的尺碼錶分別選用合適的防酸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按GB12012-1989附錄A《上衣號型表》、《褲子號型表》、《服裝控制部位尺寸》選擇,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按GB12012-1989附錄B《連體式防酸工作服尺寸》《分身式防酸工作服尺寸》《防酸圍裙、套袖規格尺寸》選擇,對號型規格以外的特殊體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1.6 顏色的選擇

防酸服顏色與環境色調有較大的反差,可創造良好的視覺效果,使在作業環境中工作的人員成為他人的視覺重點,增強安全效果,不至於誤傷。顏色的心理效應是巨大的,選擇淺藍、綠色、黃色、紅色等鮮明、歡快顏色的防酸服可以給人積極向上的感覺,創造舒適氛圍,有利於工作人員協調作業、減緩疲勞、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安全。

1.7 檢查防酸工作服的標識

服裝購買時首先應檢查每件防酸工作服上的專用標識,標識必備的內容包括製造廠名稱、商品名稱(防酸工作服)、產品等級(一、二、三級)、生產日期和安全標誌標識(LA標識)等,標識齊全方能採購。其中安全標誌標識由盾牌圖案和數字編號等組成,編號是三層共十位數字的組合,第一層兩位數字代表獲得標識使用授權的年份,第二層兩位數字代表獲得標識使用授權的生產企業所屬的省級行政地區的區劃代碼,第三層代碼的前三位數字代表產品的名稱代碼(防酸工作服代碼為402,即編號的第5~7位數為“402”代表產品為防酸工作服),後三位數字代表獲得標識使用授權的順序。

防酸工作服的使用

防酸工作服不是一穿永逸的,不正確的使用及處理不僅不能起到應有的防護作用,還會對穿用者造成傷害,不能滿足安全要求,因此,在使用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2.1 防酸工作服的使用對象

防酸工作服主要用於酸及其它化學品的生產、搬運及處理、罐等化工容器的清洗、修理和化工廢棄物、危險物質的清理等職業活動中。長時間接觸強酸等化學物質的人員穿著適當的防酸工作服,能夠有效地阻隔強酸、溶劑等有害化學物質,使之不能與皮膚接觸。國家經貿委2000年印發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試行)》中規定電鍍工、制鉛粉工、酸洗工、電解工、配液工、化工操作工等是配發防酸服的典型工種,這些工種的作業人員應配備不同類型和級別的防酸工作服。此外,對化工企業而言,雖然化工原料一般都是在管道和反應罐中封閉運行,但還應為接觸化學物質可能性較大或經常接觸的人員(如加料工、維修工等)配備適當的防酸服,這樣一旦工作場所容器、管道由於故障發生泄漏或操作失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2.2 防酸工作服使用者的培訓

防酸工作服使用前,首先應對使用者進行必要的使用知識培訓。讓使用者了解如何選定防酸工作服的類型和級別,企業選購怎樣的防酸工作服才能滿足其工作場所抗滲透性與耐久性要求,培訓如何正確使用防酸工作服,介紹酸危害嚴重場合與防護眼鏡、呼吸器等防護用品的配套使用知識,以及如何洗滌和處理防酸工作服,對不能正確使用防酸工作服及工作環境發生變化的人員應重新培訓並進行必要的考核。

2.3 防酸工作服失效的主要原因

防酸工作服的防護性能主要包括防酸滲透性能(酸液從表面滲透到裡面的時間)、拒酸性能(表面不附著酸液的性能,以試驗前後酸液重量比表示,稱效率指數)、抗酸壓性能(能承受的最大酸壓力)、耐酸性能(浸酸液後強力下降率)等,大量的穿用實例和實驗數據表明,防酸服拒酸性能和抗酸壓性能基本符合要求,造成防酸服失效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防酸滲透性能不滿足標準要求。

2.4 防酸工作服的正確使用

正確使用防酸服首先應兼顧防酸性、耐用性和舒適性,穿用不同類型和防酸等級的防酸工作服。區別於特定防護功能的化學防護服,防酸工作服只能在規定的酸作業環境中作為輔助安全用品使用。在偶然接觸、濃度低、酸液以氣體形態出現的輕度酸污染工作場所,可穿用透氣型防酸工作服,而在持續接觸、濃度高、酸液以液體形態出現的重度酸污染工作場所,應從防護要求出發,穿用防護性好的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適當配以面罩、呼吸器等其它防護用品。穿用前仔細檢查是否有潮濕、透光、破損、開斷線、開膠、霉變、龜裂、溶脹、脆變、塗覆層脫落等現象,發現異常停止使用。穿用時應避免接觸銳器,防止機械損傷,合成纖維類的防酸工作服應避免接觸明火。因服裝面料、縫線、附屬檔案等均使用耐酸、耐腐蝕的材料,且接縫的防酸性能不低於面料的防酸性能,故破損後一般不能自行修補。

2.5 防酸工作服的使用溫度

資料顯示,-2℃可導致人體凍傷,而溫度超過46℃可導致人體一度燒傷。因防酸工作服不提供任何熱防護,所以使用防酸服首先要考慮人體所能承受的溫度範圍。另外,防酸工作服的防滲透性能參數是在(17~30)℃的條件下測得的,因此要注意不同溫度對防酸工作服防護性能的影響。

2.6 防酸工作服的配套使用

在酸危害程度較高的場合,應按生產工藝檔案及操作規程的要求,配套穿用防酸工作服與防酸鞋(靴)、防酸手套、防酸帽、防酸眼鏡(面罩)、空氣呼吸器等勞動防護用品。

2.7 發生滲漏時的應急措施

硫酸、鹽酸、硝酸等強酸對皮膚、黏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人體接觸酸液後會造成灼傷、潰瘍等傷害。作業中一旦防酸工作服發生滲漏,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服裝,用大量清水沖洗皮膚至少15分鐘。此外,如眼部接觸到酸液應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如不慎吸入酸霧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者應予輸氧;如不慎食入則應立即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重者立即送醫院就醫。

3 防酸工作服的管理

防酸工作服使用過程中其防酸功能可能降低,而安全使用的前提是從第一次使用到最後一次使用,防酸服的防護性能都應達到標準的最低要求(見表1)。這就要求在不降低防酸服耐久性的前提下清洗以徹底除去前一次的污染物,定期維護、檢查並正確儲存。

3.1 防酸工作服的洗滌

防酸服的洗滌應儘量採用簡易方法進行,不要與其他衣物混洗。透氣型防酸工作服最好採用中性或弱鹼性洗滌劑手洗或洗衣機柔洗,切勿使用漂白粉、有機溶劑去污,以免影響防酸性能和衣料的牢度。洗滌水溫應在40℃以下,避免使工作服受到較強機械損傷的洗滌,切忌用毛刷等硬物刷洗、用棒棰捶打或用力揉搓。洗滌時間儘可能短,但應有充足的清水漂洗時間,以清除織物纖維中殘留的污物和洗滌劑。衣服宜在通風陰涼處自然晾乾,避免日光曝曬,因潮濕的服裝酸滲透時間明顯縮短,所以在半乾的狀態下,最好用115℃左右的熨斗熨燙一下,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防酸性能的下降。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一般應採用大量清水沖洗,可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污物,但切忌使用熱水、有機溶劑清洗,避免日光曝曬、烘烤、整燙,以免老化、龜裂、溶脹而失去防護性能。

3.2 防酸工作服的保存

防酸服保存時儘量避免摺疊,可以掛起來存放於通風乾燥、遠離熱源處,離地面和牆壁200mm以上、離一切發熱體1m以外。膠布和塑膠等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儲存時應避免高溫、日曬,如需摺疊,應撒上滑石粉,防止粘連。防酸服在運輸過程中上面必須有遮蓋物。

3.3 防酸工作服的使用期限

防酸的使用期限是由多方面因素確定的,與服裝自身材質、作業場所酸危害程度及服裝穿用頻率等有密切關係,如透氣型防酸工作服面料經整理劑處理,其使用期限一般比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短,同樣面料的防酸工作服,酸洗鈍化工穿用可能比槽罐清洗工穿用周期短,同樣是蓄電池裝配工,小型企業可能比大型企業作業者的穿用周期短。使用單位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國家標準(GB11651-1989)中的《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期限參考表》,結合腐蝕作業程度、服裝的耐用性能及受損耗狀況,核定不同工種、不同作業場所防酸工作服的使用期限,但使用期限最長不能超過生產企業標註的產品有效期或國家法律法規(如各地頒布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的明確要求,並嚴格按照特定工種及作業場所核定的使用周期進行更換,以免其防酸功能經多次洗滌後減弱,不能滿足要求。

3.4 防酸工作服的強制報廢

防酸服使用中發生異常或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應強制報廢,當透氣型防酸工作服出現破損、縫線脫斷、霉變、脆變或已經酸液滲透,應提前報廢;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出現破損、接縫開膠、龜裂、溶脹、塗覆層脫落、老化脆變時應及時報廢。使用單位對使用期達到使用期限一半或存放期達一年的防酸工作服應抽樣檢測,經檢測失去防酸性能的產品應整批及時報廢,以保證安全使用

4 防酸工作服的主要檢測儀器

LFY-248防護服服料拒酸性試驗儀

LFY-249防酸服服料防酸滲透性能試驗儀

LFY-252防酸服服料抗滲酸性靜酸壓試驗儀

LFY-259防護服噴濺液密性測試儀

選購防護服的要求

理想的化學防護服需兼具防護性、耐用性和舒適性。
選擇防護服時應對工作環境進行相關的危險性分析,如工作人員將暴露在何種危險品(種類)之中,這些危險品對健康有何危害,它們的濃度如何,以何種形態出現(氣態、固態、液態),工作人員可能以何種方式與此類危險品接觸(持續、偶然),再根據以上分析確定防護服的種類、防護級別,綜合考慮防護性、耐用性,兼顧舒適性和成本因素,選擇適當的防護服。
在酸污染較輕、非連續接觸酸液的工作場所,可選擇透氣型防酸工作服;而重度酸污染、連續接觸酸液的工作場所,應從防護要求出發,選用防護性好的不透氣型防酸工作服。
選擇防酸工作服時,應向供應商索取檢測報告,查看檢測報告中的產品特徵、生產批次、生產日期、貼上布樣是否與所供產品一致,並向供應商索取一塊服料樣品備查。

選購防酸工作服注意事項

要防止酸液從服裝與身體的結合部位、服裝之間、服裝與其他個體防護裝之間浸入。
為了防止積存飛濺的酸液侵入,防酸服上一般不應有明衣袋。不透氣防酸工作服為排汗調節體溫而留的通氣孔宜在腋下、背部、胯部內側,以免外部異物或酸液進入。儘可能減少帶、絆等不必要的裝飾,以免在褶縫處積存酸液或妨礙工作。雙手用力拉扯接縫兩側的服料,接縫不應拉脫,透氣型防酸工作服的縫線不應脫斷,不透氣防酸工作服的接縫不應脫膠。
結合其他個體防護用品,如耐酸鹼鞋、防酸手套等試穿一下,既要保證防酸工作服上衣與褲子之間、上衣與防酸手套之間、褲子與防酸鞋(靴)之間、上衣領口與防酸帽之間的結合部位合理,能夠防止酸液濺入,又要保證易於活動,便於穿脫。
配用的其他個體防護用品也必須具備防酸功能。最好模擬使用場所的酸液,對防酸工作服進行簡單測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