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濕排汗織物

1.吸濕排汗紡織品的特性 從表2中的K值可以看出,隨著整埋劑HMW8870用量的增加,滌綸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提高。 從表4中的k值可以看出,隨著整理劑Herst㊣HMW8871用量的增加,滌棉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提高。

吸濕排汗紡織品的特性及類型
1.吸濕排汗紡織品的特
纖維的吸濕排汗性能取決於其化學組成和物理結構形態。從皮膚表面蒸發的氣態水分首先被纖維材料吸收,然後經由材料表面放濕;而皮膚表面的液態水分由纖維內部的微孔、溝槽以及纖維之間的空隙所產生的毛細效應使水分在材料間表面的吸附、擴散和蒸發。兩種作用的結果導致水分發生了遷移,前一種作用主要與纖維大分子的化學組成有關,後一種作用則與纖維的物理結構形態有關。
吸濕排汗纖維一般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表面有眾多的激孔或溝槽,其截面一般為特殊的異形狀,利用毛細管效應,使纖維能迅速吸收皮膚表面濕氣與汗水,通過擴散、傳遞到外層帶發。
(原理)吸濕排汗纖維主要是利用纖維截面異形化(Y字形、十字形、W形和骨頭形等)使纖維表面形成凹槽,藉助凹槽的芯吸導濕結構,迅速吸收皮膚表層濕氣及汗水,並瞬間排出體外,再由布表的纖維將汗水擴散並迅速蒸發掉,從而達到吸濕排汗、調節體溫的目的,使肌膚保持乾爽與涼快。
纖維的吸水性
吸濕排汗纖維具有吸水性的特徵,是纖維表面有許多內外溝通的微孔或原纖維間隙和表面溝槽,使得水分容易進入纖維間,同時,沿著纖維軸方向不少管狀的溝槽或毛細管,為水分的遷移提供通道,因此纖維有良好的吸水性.吸水之後也不出現像相那樣因吸水而膨潤的現象。
纖維的乾燥性
滌綸間的水分主要靠大量的微孔毛細管引力被纖維握持,或者機械地保持在纖維間的毛細管中。在正常環境溫度下水分容易輸送到纖維表面而揮發掉。
2.吸濕排汗紡織品的類型
吸濕排汗快乾功能紗線主要有三大類:短纖紗線、長絲紗線和複合紗線
短纖紗線
選用專門開發的異形導濕纖維,利用其異形斷面在縱向形成的特殊溝槽產生超強的毛細虹吸現象,將人體汗水迅速吸收、傳輸,而達到快乾的效果,使紗線與肌膚接觸時倍感乾爽柔軟與舒適。同時,高異形度的纖維斷面結構及蓬鬆的紗線結構,使由導濕纖維紡制的紗線的透氣性大大增加,使穿著者不會有濕悶、貼身的感覺,能始終保持織物與肌膚間的乾爽,達到快速吸濕排汗、提高舒適性的目的。既可以直接純紡加工生產純紡紗線,又可以與棉、毛、絲、麻及各類其它纖維混紡生產混紡紗線,以適應不同的用途。
長絲
通過後紡工藝直接加工異形截面長絲紗線,省去了紡紗過程。導濕乾爽型滌綸長絲通過改變纖維截面形狀增大單纖之間的空隙、增大比表面積及毛細管效應,使其導濕性能大大提高。
複合紗線
一般來講,導濕纖維的性能單一,往往難以兼顧纖維的吸濕、導濕、放濕三項性能指標,而使織物的吸濕排汗快乾性能受到制約。所以,將具有吸濕性的紗線和具有導濕放濕性能的紗線紡制而成的複合紗線是提高織物乾爽舒適性的有效途徑。可以選用不同種類的纖維、紗線或長絲,利用先進的紡紗技術,通過構造不同層次的紗線截面來開發具有不同導濕性能的新型導濕乾爽複合紗線。
吸濕排汗紡織品套用領域
吸汗排濕紡織品能夠廣泛的套用於運動服、女士外衣、男士外衣、軍用品等領域。
女式外衣:
吸濕排汗纖維織物將進入女性服裝領域,該領域中,穿著舒適性也已經成為關鍵,吸濕排汗纖維已被大量採用。特別是女式外衣套用上對於附加彈性、清涼性、輕快性等時裝性已成為材料開發的重點。從消費者的思維角度去考慮,他們對於易於實際感受到功能性,對所附加的功能易於了解的製品的要求在提高。 
男式外衣:
雖然吸濕排汗材料是從罩衫、襯衫、西裝、襯衣等女式服裝開始的,但是,目前應該逐漸推廣在西服長褲、成套內衣、休閒短褲等男式服裝領域上。
運動服:
吸濕排汗纖維的用途中所見到的最突出的開發工作是在與運動有關的領域,圍繞運動服競賽服等大量的套用。在該領域中對其他材料不要求優良的功能性,而使之具有彈力,重量輕和高彈力等功能。近年來紡織服裝行業的研究與開發人員,已經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吸濕排汗性能上了,這些性能作為附加價值一直被突出強調。
吸濕排汗面料在鞋業上出現,因以鞋子透氣性不好,脫下時味重、刺鼻,還易得腳氣等病,吸濕排汗功能面料的鞋子透氣排汗效果顯著,足部在鞋內透氣性好,及時排汗大大降低了得腳氣病的幾率。
不同吸濕速乾整理劑工藝的探討
休閒服和運動服等服裝的面料,既要求有良好的舒適性,又要求在活動時,一旦出現汗流浹背情況,服裝不會貼上皮膚而產生冷濕感。於是消費者對面料提出了吸濕排汗功能新要求。
天然纖維的吸濕性能好,穿著舒適,但當人的出汗量稍大時,棉纖維會因吸濕而膨脹,透氣性下降並貼上在皮膚上,妨礙身體的活動,其水分發散速度也較慢,從而給人體造成一種冷濕感。聚酯纖維是當今合成纖維中最大的品種之一,它的斷裂強度大,耐磨性好,又耐蟲蛀,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但聚酯纖維是疏水性的,其吸濕排汗性能差,產生靜電效應又使其易被沾污、織物表面易起毛起球,穿著舒適性大大下降。為了改善傳統棉纖維及織物的排汗快乾性,並配合與日俱增的化學纖維生產,吸汗快乾整理劑的開發思想在後整理界應運而生"紡織專家嘗試利用吸濕速乾整理劑,使之均勻而牢靠地固著在纖維表面形成親水性的方法,開發出吸濕排汗涼爽型織物。
本實驗分別採用以水分散性聚酯為主組分、以環氧樹脂為主成分、以有機矽三元共聚物為主成分的吸濕速乾整理劑,對滌綸織物和滌棉織物進行整理工藝的研究。
1 實驗部分
1.1 材料與藥品
1.1.1 織物
滌綸織物(64D,144×72;滌棉(T5O/C50,45×45,110×76)織物。
1.1.2 儀器
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廠),EL-400立式啟動小軋車,ZC36型高阻計,SW-8型耐洗色牢度實驗機,烘箱。
1.1.3 藥品
吸濕速乾整理劑HMW8870,Herst提供;吸濕速乾整理劑HMW8871,Herst提供;吸濕速乾整理劑PA,市售;氯化鎂,分析純。
1.2 工藝流程
1.2.1 工藝(1)
二浸二軋整理液HMW8870(軋液率70%-80%)→烘乾(80℃,2min)→高溫拉幅。
1.2.2 工藝(2)
二浸二軋整理液PA(催化劑MgCl2用量為0.5g/L,軋液率70%-80%)→烘乾(80℃,2min)→高溫拉幅。
1.3.2 工藝(3)
二浸二軋整理液HWW8871(軋液率70%-80%)→烘乾(80℃,2min)→高溫拉幅。
1.3 測試方法
1.3.1 吸濕性測試
吸濕性測試採用日本JIS1907-02檢測標準,從織物的縱向和橫向分別選取5個大小均為30Omm×25mm的布片,底端栓有3.0g重的玻璃棒,浸入到KMnO4溶液中,在該狀態下放置lOmin,測定由於毛細管現象溶液的上升高度,取其縱向和橫向高度的平均值。
1.3.2 快乾性測試
採用台灣紡拓會標準TTFO007《吸濕速乾紡織服飾品》中提供的測試方法。試驗時,將6cm×6cm試樣置於燒杯口部,匝緊,試樣表面須平整且經緯紗不能有扭曲。將其放置在溫度20±l℃、相對濕度(65±2)%的環境下平衡24h,然後放在準確度0.001的電子天平上,以滴定管口從距試樣表面lcm的高度,滴0.O5mL水於試樣表面,測試l2min後其水分蒸發率。水份蒸發率越大,說明速乾效果越好。
水份蒸發率(%)=(試樣重量變化/0.05mL水之重量)×100%
1.3.3 抗靜電性測試
使用ZC36型高阻計來測定織物的表面電阻。當織物的表面電阻越小時,則它的抗靜電性越好,反之則越差。
1.3.4 防沾污性測試
採用AATCCl30-2000標準。準備兩塊38cm×38cm大小的整理片的織物,調濕4h(溫度21±1℃,相對濕度65%±2%)後,平放在單層的AATCC吸水紙上,用滴管滴5滴玉米汕於織物表面,用7.6cm×7.6cm的玻璃紙覆蓋在油污部位,再用2.268kg的重錘壓在玻璃紙上,靜置60s,然後移開重錘,扔掉玻璃紙。將織物樣品放在全自動洗衣機中,按標準程式洗滌、脫水、烘乾,對照AATCC易去污標準樣照進行評級。級數越高,去污效果越好,每塊織物評定2次,取4次評定級數的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
1.3.5 耐洗性測定
參照JIS0217-103"家用電器洗滌方法"標準進行,具體為:將含有2g/L洗衣粉的洗滌液和測試織物放入洗衣機中,控制浴比1:30,水溫40℃,洗滌5min,脫水,再用冷水洗滌2min,脫水烘乾。
2 結果與討論
實驗選用以聚酯為主組分的復配物Herst㊣HMW8870、以環氧樹脂為主成分的PA、以有機矽三元共聚物為主成分的Herst㊣HMW8871三種吸濕速乾整理劑,分別按表1所示的工藝參數對滌棉、純滌織物進行整理。
表1 整理工藝正交試驗
序號 A B C
整理劑用量g/L 焙烘溫度℃ 焙烘時間min
0 0 0 0
1 30 170 0.5
2 30 180 1
3 30 190 1.5
4 30 200 2
5 40 170 2
6 40 180 1.5
7 40 190 1
8 40 200 0.5
9 50 170 1
10 50 180 0·5
11 50 190 2
12 50 200 1.5
13 60 170 1.5
14 60 180 2
15 60 190 0.5
16 60 200 1

2.1 吸濕速乾性能的測定
2.1.l 經HMW8870整理
按工藝(1)分別對純滌織物與滌棉織物進行整理,得到表2。從表2可以看出,經Herst㊣HMW8870整理後,純滌織物樣品的毛細高度(lOmin)從1.7cm上升到13.5cm;水份蒸發率也從10.3%上升到100%,純滌織物達到了很好的吸濕速乾效果,但經HMW8870整理後,滌棉織物樣品的毛細高度僅從2.4cm上升到8.2cm;水份蒸發率也僅從20.5%上升到85.5%,滌棉織物的吸濕速乾效果不是很明顯,這是因為HMW8870是聚酯和聚醚的嵌段共聚物,其中聚酯鏈段對滌綸有較強的親和力,可與滌綸產生共結晶,聚醚鏈段起到親水效果,所以HMW8870適合整理純滌綸織物。
從表2中R值看出,A>B>C,所以本實驗中,整理表2 經HMW8870整理後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劑的用量對織物吸濕速乾性能的影響最大,焙烘溫度對織物吸濕速乾的性能也有影響,而焙烘時間幾乎對其無影響。
K 純滌織物 滌棉織物
毛細高度cm 水份蒸發率% 毛細高度cm 水份蒸發率%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0 1.7 10.3 2.4 20.5
K1 8.2 9.2 10.3 90.5 95.2 96.5 7.5 7.4 7.6 79.6 80.1 80.3
K2 10.9 10.2 10.5 97.6 96.4 96.9 7.8 7.6 7.6 80.1 81.2 80.9
K3 12.6 11.4 11.1 l00 97.0 97.1 7.9 7.7 7.7 82.4 82.3 81.2
K4 13.5 12.9 11.5 l00 99.1 97.5 8.2 7.7 7.8 85.5 84.5 82.4
R 5.3 3.7 1.2 9.5 3.9 1.0 0.7 0.3 0.2 5.9 4.4 2.1

從表2中的K值可以看出,隨著整埋劑HMW8870用量的增加,滌綸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提高。當用量達到60g/L時,滌綸織物的毛細高度和水分蒸發率達到最大值。隨著焙烘溫度的提高,滌綸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也隨之提高,當焙烘溫度達到200℃時,滌綸織物的毛細高度和水分蒸發率達到最大值。隨著焙烘時間的延長,滌綸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無明顯變化,考慮到效率問題,焙烘時間以0.5min為宜。
最佳工藝確定為:HMW8870用於整理滌綸織物,用量為60g/L,焙烘溫度為2OO℃,焙烘時間為0.5min。
2·1·2 經PA整理
按工藝(2)分別對純滌織物與滌棉織物進行整理,得到表3。
表3 經PA整理後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
K 純滌織物 滌棉織物
毛細高度cm 水份蒸發率% 毛細高度cm 水份蒸發率%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0 1.71 10.3 2.4 20.5
K1 4.5 5.7 6.7 40.6 45.2 53.22 5.8 6.4 3.8 50·9 45.9 49·9
K2 7.4 6.9 6.9 50.8 50.2 55.25 8.3 7.5 3.9 60.6 51.4 50.3
K3 8.1 7.2 7.2 60.3 55.6 56.9 9.4 8.3 4.0 70.8 55.2 55.7
K4 8.9 8.3 7.3 69.4 60.3 57.2 9.9 9.6 4.1 72.9 60.8 56.2
R 4.4 2.6 0.6 28.8 15.1 3.98 4.1 3.2 0.3 22.0 14.9 6.3

從表3可以看出,經PA整理後,純滌織物樣品的毛細高度(lOmin)從1.71cm上升到8.9cm;水份蒸發率也從10.3%上升到69.4% 經PA整理後,滌棉織物樣品的毛細高度僅從2.4cm上升到9.9cm;水份蒸發率也僅從20.5%上升到72.9%,這是因為環氧樹脂型吸濕速乾整理劑在催化劑MgCl2的作用下環氧基開環,焙烘後羥基與纖維發生交聯而形成醚鍵,具有親水性。但純滌織物和滌棉織物的吸濕速乾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這是因為樹脂類吸濕速乾整理劑會對纖維表面坑槽或孔洞有塗覆作用,降低其吸濕性能。
2.1.3 經HMW8871整理
按工藝(3)分別對純滌織物與滌棉織物進行整理,得到表4。
從表4可以看出,經Herst㊣HMW8871整理後,純滌織物樣品的毛細高度(lOmin)從1.7lcm上升到8.3cm;水份蒸發率從10.3%上升到84.5%,純滌織物吸濕速乾效果一般。但經HMW8871整理後,滌棉織物樣品的毛細高度從2.4cm上升到14.2cm;水份蒸發率也從20.5%上升到100%,滌棉織物的吸濕速乾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HMW8871適用於整理滌棉織物。這是因為HMW8871是一種含有環氧基團和聚醚基團的有機矽三元共聚物,環氧基團可以與棉纖維分子交聯而獲得牢固的吸附。側鏈上的聚醚基團則為親水基團,提供親水性和柔軟性。
表4 經HMW8871整理後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
K 純滌織物 滌棉織物
毛細高度cm 水份蒸發率% 毛細高度cm 水份蒸發率%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0 1.71 10.3 2.4 20.5
K1 7.4 7.1 7.5 74.3 78.3 78.3 9.2 10.4 11.2 92.5 96.3 97.5
K2 7.8 7.2 7.6 75.9 80.2 80.9 11.9 11.2 11.6 98.6 97.2 97.8
K3 7.9 7.6 7.7 79.6 83.1 82.3 l4.2 12.8 12.4 l00 98.2 98.2
K4 8.3 7.9 7.7 84.5 85.2 84.5 13.4 13.2 12.3 100 99.5 98.50
R 0.9 0.8 0.2 10.2 6.9 6.2 5.0 2.8 l.2 7.5 3.2 l.0

從表4中R值看出,A>B>C,所以本實驗中,整理劑的用量對織物吸濕速乾性能的影響最大,焙烘溫度對織物吸濕速乾的性能也有影響,而焙烘時間幾乎對其無影響。
從表4中的k值可以看出,隨著整理劑Herst㊣HMW8871用量的增加,滌棉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提高。但當用量超過50g/L時,滌棉織物的毛細高度和水分蒸發率達到逐漸降低,這是因為過多的整理劑堵塞了膨脹了的棉纖維,使纖維的縫隙減小,導致其毛效降低,隨著焙烘溫度的提高,滌棉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也隨之提高,當焙烘溫使達到200℃時,滌棉織物的毛細高度和水分蒸發率達到最大值,隨著焙烘時間的延長,滌棉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無明顯變化,考慮到效率問題,焙烘時間以0.5min為宜。
最佳工藝確定為:HMW8871用於整理滌棉織物,用量為50g/L,焙烘溫度為2OO℃,焙烘時間為0.5min。綜上,經以聚酯為主組分的吸濕速乾整理Herst㊣HMW8870適用於整理滌綸織物;以有機矽三元共聚物為主成分的Herst㊣HMW8871適用於整理滌棉織物;以環氧樹脂為主成份的吸濕速乾整理劑PA的整理效果相對較差。
2.2 抗靜電性能的測定
分別將經Herst㊣MW8870整理後的滌綸織物,經Hcrst㊣HMW8871整理後的滌棉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從低到高排序,用1#-16#標記,分別測其表面電阻,得到圖l。

圖1 吸濕速乾整理後織物的抗靜電性能

實驗測得未經過整理的滌綸織物的表面電阻為1.08×10,未經過整理的滌棉織物的表面電阻為4.25×10,從圖l可以看出,織物的表面電阻與吸濕速乾性能是成反比的,吸濕性能越好,表面電阻就越低,而織物的去向電阻越低,抗靜電性能就越好。
經過吸濕速乾整理後,織物的表面電阻明顯下降,滌綸織物的表面電阻從10的數量級降低到10的數量級;滌綸織物的表面電阻從10的數量級降低到10的數量級。這是因為隨著織物吸濕性的增加,織物周圍形成連續的水膜,為空氣中二氧化碳和纖維中存在的電解質提供了溶解場所,從而間接地提高了表面電導率,只要吸收少量的水,就能顯著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導電性。水也能為電荷提供轉移介質,促進離子向相反的電極移動。織物經過整理後,吸濕性能提高,它們能夠從周圍環境中吸取一定水分,從而降低其本身的電阻率,加快電荷移散,使靜電累積減少。
2.3 防沾污性測試
將經Herst㊣HMW8870整理後的滌綸織物與經Herst㊣HMW8871整理後的滌棉織物進行防沾污測試,經過吸濕速乾整理的織物中,去污效果為l級的占6.25%,2級的占12.50%,3級的占25%,4級的占56.25%。這說明經過吸濕速乾整理的織物大多數都能達到易去污的效果。這是因為在織物表面引進的親水性基團降低了水/纖維相界面張力值,親水成分可促使水分子進人油污和纖維之間,使大塊油污面產生縮聚,成為油珠,油珠繼而呈卷離狀態脫離織物。
2.4 耐久性能測試
實驗選用Herst㊣HMW8870整理劑60g/L,用不同溫度處理純滌織物0.5min後,測試其吸濕速乾性能的耐久性,見表5。選用Herst㊣HMW8871整理劑50g/L,用不同溫度處理滌棉織物0.5min後,測試其吸濕速乾性能的耐久性,見表6。
表5 溫度對HMW8870耐久性能的影響
焙烘溫度℃ 毛細高度cm 水份蒸發率% 斷裂強力保留率%
0次水洗 10次水洗 0次水洗 10次水洗 0次水洗 10次水洗
170 10.4 9.2 95.3 93.2 98.7 98.1
180 11.5 10.1 97.5 96.4 90.6 90.2
l90 12.8 12.3 99.1 98.6 78.2 89.9
200 13.5 13.5 100 100 58.8 57.6

表6 溫度對HMW8871耐久性能的影響
焙烘溫度℃ 毛細高度cm 水份蒸發率% 斷裂強力保留率%
0次水洗 10次水洗 0次水洗 10次水洗 0次水洗 10次水洗
170 11.2 10.9 94.2 93.9 97.5 96.2
180 12.9 12.2 96.5 96.1 91.2 90.2
l90 13.8 13.8 98.1 97.6 77.2 86.5
200 14.2 14.2 100 100 63.9 63.1

從表5和表6可以看出,隨著焙烘溫度的提高,織物的吸濕速乾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同時從表中可以看出,整理後的滌綸織物與滌棉織物洗滌10次以後,其吸濕速乾效果與未經過洗滌的織物相比,隨著焙烘溫度的提高,毛細高度與水份蒸發率降低的幅慢逐漸減小,說明隨著焙烘溫度提高,其耐久性能提高,這是因為隨著溫度升高,整理劑可以與整理織物更好的產生共結晶,從而牢固地吸附在纖維表面上,使經吸濕速乾整理後的織物的吸濕速乾性能和耐久性能得到提高。但從表中斷裂強力保留率中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提高,滌綸織物與滌棉織物的強力也不斷下降,綜合考慮,整理工藝一般控制在190℃。
3 結論
(1)以聚酯為主組分的吸濕速乾整理劑Herst㊣HMW8870對滌綸織物具有良好的吸濕速乾整理效果,能顯著地改善滌綸織物的吸水性、速乾性、抗靜電性和防沾污性。
(2)以有機矽三元共聚物為主成分的吸濕速乾整理劑Herst㊣W8871對滌棉織物具有良好的吸濕速乾整理效果,能顯著地改善滌棉織物的吸水性、速乾性、抗靜性和防沾污性。
(3)採用Herst㊣HMW8870整理滌綸織物,最佳工藝條件為:整理劑60g/L,190℃的溫度下焙烘30s。
(4)採用Herst㊣HMW8871整理滌棉織物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整理劑用量50g/L,190℃的溫度下焙烘30s。
第三章
吸濕排汗紡織品的發展前景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吸濕排汗功能性纖維的織物優異的性能越來越被人們所青睞,套用領域越來越廣泛,預期在未來的一兩年中將得到蓬勃的發展。國外大公司對吸濕排汗纖維製品全方位的研究開發,包括從纖維、染色、織布、整理和成衣(或套用),將進一步推動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產品的性能和品質也將進一步得到提高,吸濕排汗纖維將成為一種新型的功能纖維升級換代產品。吸濕排汗功能纖維目前在國內尚在發展中,預期將會有很大的成長。
未來,吸濕排汗功能纖維物除了用在運動服、休閒服、內衣褲之外,將朝多用途發展,如襯衫、西裝、軍用品、醫療、家具、鞋類等。吸濕排汗功能纖維還可以通過與抗菌纖維抗紫外線纖維、棉、遠紅外線纖維等混紡,使它具有多種功能,可獲得更加廣闊的套用空間。可以預見,吸濕排汗功能纖維及其面料可以被拓展至中高端市場,提高紡織產品的市場定位,增強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新型吸濕排汗功能纖維的開發及其相關織造技術的發展為設計舒適服裝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使用吸濕排汗纖維可以改善貼身衣物的舒適性,原因是可調節貼身衣物與皮膚表面間的水分及濕度之間的關係(衣服內氣候)、衣物和皮膚接觸時的壓力或接觸感等,可稱為“可呼吸面料”,面料既具有棉製品的觸感,又具清爽感。吸濕排汗纖維的用途中,最突出之處是在與運動有關的領域,因此在運動服、競賽服等用途上已經有被大量使用的趨勢,尤其在體育用品領域中,這一功能已被認定為規定的功能。運動服領域對該類纖維的需求十分強勁,吸濕排汗產品在Nike、Adidas、等品牌中的數量逐漸增加。
展望未來,吸濕排汗功能纖維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專家預測到2011年的時候,外出休閒服將引導運動休閒市場達30%的成長率,因此在運動服和休閒服的方面,未來市場發展潛力無限。對於未來,預計對其吸濕排汗功能纖維特性將進一步強化,需求也將進一步擴大,吸濕排汗纖維的前景也因此而看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