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詞語

關聯詞語

基本信息 關聯詞語在複句中用來連線分句,並表明分句之間關係的連詞、副詞和短語,統稱關聯詞語。一件事只需要一個條件,就可以出現相應的結果,這時使用“只要…就…”(即唯一條件);而一件事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有一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這時使用“只有…才…”(即必要條件)。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遞進的關係,但缺少了一個與“不但”配對使用的關聯詞語,讓人讀了以後,感覺話沒有說完,遞進的關係也不清楚。第二句是假設關係的句子,前面一個分句表示假設的情況,後一分句表示結果。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定義

是聯接分句、標明關係的詞語。

作用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相關、結構獨立的分句聯接起來,構成複句,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它們用來標明分句間的抽象關係,可以作為某類複句特定形式的標誌。

詞性

關聯詞語性質複雜,能在複句中起關聯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幾類詞語:

一是連詞。連詞是用來做關聯詞語的主要詞類,但並非所有連詞都能充當關聯詞。有的連詞不能連線分句,不能連線分句的連詞當然不能做關聯詞;有的連詞能連線分句,但如果是在某個句子中連線不同的詞,那它也不是關聯詞。

二是副詞。某些副詞可充當關聯詞。但如果連線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關聯詞。起關聯作用的副詞仍舊保留原有的修飾作用。

三是短語。有些短語也可以充當關聯詞語,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種類

大致可分為:並列、遞進、轉折、承接、因果、條件、選擇和假設等八種

一、表示並列關係:表示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都存在,且平行並列、程度相當。

“又…又…”,“一邊…一邊…”,“一會兒…一會兒…”,“一面…一面…”,“那么…那么…”,“有時…有時…”,“…既…又…”,“…既…也…”。

1、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又)高大,(又)莊嚴。

二、表示遞進關係:表示後一種情況的程度更深一層。

“不但…而且…”,“不僅…還…”,“…不但不…反而…”,“連…也…”,“…何況…”,“…甚至…”。

他不但成績優秀,而且品德更好。

三、表示轉折關係:表示情況與預想相反,或者前後邏輯關係對立。

①情況與預想相反:如:“不是…..而是…”。

②前後邏輯關係對立:“雖然…但是…”,“儘管…可是…”,“即使…也(沒有、無)…”,“…卻…”,“…然而…”。

如:1、這裡的花(雖然)很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他雖然感冒了,但還是來上學了。

四、表示因果關係:表示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出現的原因或結果。

①前因後果:如:“因為…所以…”,“.由於…因此…”,“…因此…”,“既然…那么…”。

②因果顛倒:如:“之所以…是因為.…”

五、表示承接關係:表示事情或動作的發生前後連貫、挺有秩序。

如:“首先…然後…”,“一…便…”,“一…就…”,“…於是…”,“…才…”,“…接著…”。

例:我一出門,就遇見了我的同學。

六、表示條件關係:表示事情或動作的發生需要或排斥條件。

①充分條件:一件事只需要一個條件,就可以出現相應的結果。如:“只要…就…”,“凡是…都…”

②必要條件:一件事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有一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如:“只有…才…”,“除非…才…”

③充分必要條件:一件事有且只有一個條件,且出現了相應的結果。如:“有且只有…才…”

④排斥條件:一件事不需要任何條件,都必定以出現相應的結果。如:“無論…都(總)…”,“不管….也(總)…”。

例:

1、小明,你只有勇敢地承認錯誤,才能得到大家的諒解。否則,誰也不能原諒你。

2、小明,你只要勇敢地承認錯誤,就能得到大家的諒解。不要有什麼顧慮。

3、只要不來颱風,我就可以收幾大籮桂花。

4、小時候,我無論對什麼花,都不感興趣。

分析: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語有“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等。它們在使用時是不同的。一件事只需要一個條件,就可以出現相應的結果,這時使用“只要…就…”(即唯一條件);而一件事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有一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這時使用“只有…才…”(即必要條件)。句子中所給的條件都包含在內時,就可以使用“無論…都…”這組關聯詞語了。

又如:

()下雨,地上()濕。

通過讀句子,我們了解了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我們可以判斷出前後兩個分句之間的關係是條件關係。下了雨,地上就肯定是濕的,有“下雨”這樣一個條件,就一定有“地上濕”這樣的結果。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語常用的有;“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等。這個句子中只需一個條件就可以滿足結果,因此我們選擇“只要…就…”這樣一組表示唯一條件的關聯詞語。填寫後的句子是:(只要)下雨,地上(就)濕。句子表達的意思合理,也很通順,填寫正確。

這個句子填寫“只有…才…”行不行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填了“只有…才…”後,句子是“(只有)下雨,地上(才)濕。”顯然,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因為,很多條件都可以造成“地上濕”的結果,如灑水、擦地等因素。所以,這個句子只能填寫“只要…就…”,不能填寫“只有…才…”。

七、表示選擇關係:表示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不同時存在。

①表示前後兩種或多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不會同時存在:“不是…就是…”,“或是…或是….”,“要么…要么…”等。

②表示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哪種會存在,或應該出現,而產生的疑問:“是…還是…?”

③表示兩種情況中,只有一種更合適:“與其…不如….”,“寧可…也不”。

填寫這類關聯詞語時,要認真閱讀、分析。“不是…就是…”使用時表示前後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不是選擇前者,就是選擇後者。“與其…不如”和“寧可…也不”則不同,

舉例說明:

1、這次當選大隊長的()王紅,()張強。

通過讀句子,我們了解了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我們判斷出前後兩個分句之間的關係是選擇關係。當選大隊長的,既有可能是王紅,也有可能是張強,他們兩人都很出色。選擇填寫關聯詞語時,我們就要根據這個意思選擇“不是…就是…”,填好的句子是“這次當選大隊長的(不是)王紅,(就是)張強。”而不能填寫“與其…不如…”。這樣,句子表達的意思才合理,也很通順,填寫正確。

2、我比他身體強壯,這項任務()交給他,()讓我去完成。

讀句子後,我們知道了“我比他身體強壯”,那么在決定由誰來完成這項任務時,就要有所選擇了。到底把任務交給誰呢?應該用“與其…不如…”。填寫後的句子是“我比他身體強壯,這項任務(與其)交給他,(不如)讓我去完成。”強調我的身體比他強壯,更適合完成這項任務。讀一讀,這個句子是通順的,也是合理的,填寫正確。

3、“我()得零分,()願考場作弊”。它表示,只選擇前者,決不選擇後者。試試用寧可…也不把這些詞用進去(“餓死與去偷東西”、“被打死與會說謊”、“吃苦頭與會違背諾言”)。

八、表示假設關係:表示假定某種情況出現了,就會引發另一種情況的出現。

“如果…就…”,“要是…那么…”,“即使…也(不能,應該)…”,“假使…便…”,“就是…也…”,“就算…也…”,“縱是…也…”,“縱算…也…”,“縱然…也…”。

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去栽樹。

練習

選擇關聯詞語填空

既…又…即使…也…因為…所以…寧可…也不…只要…就…之所以…是因為…

不但…而且…如果…就…不是…就是…雖然…但是…無論…都…不管…總(都)

儘管…還是…只有…才…不是…而是…既然…就…與其…不如…要么…要么…

無論…總…除非…才…那么…那么…

1、人藏在地道里,()不嫌氣悶,()不嫌昏暗。(表示……關係)

2、()不注意用眼衛生,()會影響你的視力。(表示……關係)

3、作物()能生長,()土壤里含有水分和養料。(表示……關係)

4、音樂()能給人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性情。(表示……關係)

5、()天氣怎樣寒冷,他()堅持鍛鍊身體。(表示……關係)

6、這件好事()王艷做的,()李麗做的。(表示……關係)

7、()刻苦鑽研,學習成績()能不斷提高。(表示……關係)

8、這部影片沒意思,()去影院看電影,()在家看電視。(表示……關係)

9、()我們取得很大的成績,()沒有驕傲的理由。(表示……關係)

10、花朵是()鮮艷,小草是()碧綠。(表示……關係)

11、德國兵()進了樹林深處,()分不清哪條死道,哪條是活道。(表示……關係)

12、劉胡蘭()犧牲自己,()說出地下黨員名單。(表示……關係)

13、()對集體有益的事,我們()應該積極認真去做。(表示關係)

14、()是對民眾有益的事,我們()不能剝奪民眾的知情權。(表示……關係)

15、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素質教育提供了前提。(表示……關係)

16、()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我們()能克服自己的缺點。(表示……關係)

17、()你的觀點被證明是正確的,()應該堅持到底。(表示……關係)

18、王飛()接受了大家的批評,()主動改正了錯誤。(表示……關係)

19、星期天下午,我()去打桌球,()去踢足球。(表示……關係)

20、一個中國人,()在怎樣的境遇里,()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表示……關係)

參考答案

1、既…也… 並列;2、如果…就…假設;3、之所以…是因為…因果;4、既…也… 並列(不僅…還… 遞進);5、無論…都… 條件;6、不是…就是… 選擇;7、只有…才… 條件;8、與其…不如… 選擇;9、即使…也… 假設;10、那么…那么… 並列;11、只要…就… 條件;12、寧可…也不… 選擇;13、只要…就… 條件;14、即使…也… 假設;15、不但…而且… 遞進;16、只有…才… 條件;17、如果…就… 假設(只要…就… 條件);18、不但…而且… 遞進;19、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選擇;20、無論…都…條件。

注意事項

一懂得各類關聯詞語的作用

同一個句子,運用不同的關聯詞語,作用就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一樣。例如:“我們共同努力,競賽取得勝利。”這個句子沒有使用關聯詞語,可以看作是並列關係。如果加上不同的關聯詞語,句子的關係就起了變化:

1.因為我們共同努力,所以競賽取得勝利。

2.如果我們共同努力,競賽就能取得勝利。

3.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競賽就能取得勝利。

這樣,第一句成了因果關係,第二句成了假設關係,第三句成了條件關係。在我們平時的說話、造句或作文當中,究竟選用什麼關係,這就要根據自己表達的需要來確定。

二要注意配對使用關聯詞語

有些關聯詞語是要求配對使用的,不可隨意改換。例如:

1.只要經常鍛鍊身體,才會增強體質。

2.他寧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氣多么惡劣,他卻是按時到校學習。

第一句,“只要”應與“就”相配,“只有”應與“才”相配,“只要”與“才”搭配不當,應把“才”改為“就”。

第二句,“寧可”應與“也不”相配,“與其”應與“不如”相配。句中“寧可”與“不如”搭配不當,根據兩個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為“也不”。

第三句,“不管”與“卻”搭配不當,應把“卻”改為“都”。

三關聯詞語的位置不能放錯

例如:

1.雖然今天天氣十分寒冷,卻清潔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們班搞演講比賽,表達能力強的同學不但上台演講了,而且從小不愛說話的小明也上去演講了。

第一句,“卻”表示轉折的意思並沒有錯,可是,一念原句就給人不通順的感覺。如果把“卻”放在“清潔工”之後,句子就通順了。

第二句,讓人念起來感到很彆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前面,句子就順暢了。

四該用關聯詞的地方不能缺少關聯詞

有一部分配對使用的關聯詞,可根據情況省略其中的前一個,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雖然……但是”,可省去“雖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後一個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個關聯詞語,而省去了後一個關聯詞語,句子間的關係就會不明確,句子的意思也會表達不清。例如:

1.自從開展“一幫一”的活動以後,不但加深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2.如果我們齊心協力,把這件事情辦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遞進的關係,但缺少了一個與“不但”配對使用的關聯詞語,讓人讀了以後,感覺話沒有說完,遞進的關係也不清楚。如果在“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前面加上“而且”或者“並且”,不但遞進的關係明確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設關係的句子,前面一個分句表示假設的情況,後一分句表示結果。因為缺少與“如果”配對使用的關聯詞“就”,句中的結果就不明確,讓人讀後也有一種話未說完的感覺。要是在“把這件事情辦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五特殊關聯的種類需要根據語意確定

如:“即使…也…”它可能表示轉折,也可能表示假設。後分句通常都為否定句,也可以轉換成意義相近的肯定句,(下面的例句中,左邊的後分句為否定句式,右邊的後分句為肯定句式,注意比較)。類似的還有:“就是…也…”,“就算…也…”,“縱是…也…”,“縱算…也…”,“縱然…也…”等。

①如果所涉前提已經存在,則表示轉折。通常搭配為:“即使…也沒有…”,肯定句則為“即使…也…”。

如:“即使受了這么大的委屈,他也沒有任何怨言!”;“即使受了這么大的委屈,他也一如既往地盡心盡責!”

②如果所涉前提尚未存在或認為不應該存在時,則表示假設。通常搭配為:“即使…也不能…”,有時也用“即使…也沒有…”,肯定句則為“即使…也應該…”。

如:“即使困難再大,我們也不能有任何鬆懈!”,

“即使困難再大,我們也沒有理由作任何鬆懈!”,“即使困難再大,我們也應該鼓足幹勁、一往無前!”;

“即使非要這樣做,你也不能瞞著大傢伙吧?”,“即使非要這樣做,你也應該跟大傢伙說一聲吧?”;

“即使非要這樣做,你也沒有相應的條件啊!”,“即使非要這樣做,你也應該先作好充分的調研吧?”。

六不要亂用關聯詞

常見錯誤

1、錯用關聯詞語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樂。為了喜歡踢球,就把一個流氓封為殿師太尉。【應把“為了”改為“因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為”前面】

2、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例: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們戰士的胸懷是多么寬廣。【“只有”與“才”搭配,應把“就”換成“才”】

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師講,並且要我講。

(2).我的成績差,可是我能虛心地向老師請教,但是誠懇地向優秀同學學習,所以我有了很大的進步。

第一句應該是轉折關係,不是遞進關係。亂用“並且”,使語意表達不清,應把“並且”改為“卻”。

第二句,亂用“但是”,應刪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