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學總論

骨連結
骨和骨之間借結締組織、軟骨或骨連結起來,稱骨連結或關節。按連結形式上可分為纖維連對(纖維關節)、軟骨和骨必連結(軟骨關節)和滑膜關節三類。前二者也稱直接連結,後者稱間接連結(關節)。
一、直結連結
(一)韌帶連結
兩骨之間造結締組織直結連結的叫韌帶連結。如黃韌帶、如項韌帶。
骨與骨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連結極為緊密,叫做縫,如顱骨的冠狀縫和人字縫
(二)軟骨結合
兩骨之間以軟骨相連叫軟骨結合。軟骨有透明軟骨、纖維軟骨和彈力軟骨三種。第一肋骨與胸骨間屬透明軟骨,椎骨椎體之間的椎間盤為纖維軟骨。
(三)骨結合
由軟骨結合經骨化演變而成,完全不能活動,如五塊骶椎以骨結合融為一塊骶骨。
二、間結連結-關節
關節joint一般由相鄰結的兩骨相對形成,如有三個以上的骨參加構成的叫做復關節。
 (一)關節的基本構造。
關節的基本構造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
1、關節面
骨與骨的接觸面稱關節面articular
face。一般是一凸一凹互相適應。凸的叫做關節頭,凹的稱為關節窩。關節面有關節軟骨articular
cartilage被覆,除少數關節(胸鎖關節、下頜關節)的關節軟骨是纖維軟骨外,其餘均為透明軟骨。
2、關節囊
關節囊articular capsule包在關節的周圍,附於關節面周緣。可分為外表的纖維層和內面的滑膜層。
3、關節腔
關節腔由關節囊滑膜層和關節面圍成,含少量滑液,呈密閉的負壓狀態。
(二)關節的輔助結構
1、韌帶
韌帶ligament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呈扁帶狀、圓束狀或膜狀。主要功能是限制關節的運動幅度,增強關節的穩固性。有的韌帶如膝關節的髕韌帶本身就是由肌腱延續而成的。此外尚有一些韌帶位於關節內,叫關節(囊)內韌帶,如股骨頭韌帶、膝交叉韌帶等。
2、關節盤
關節腔內的纖維軟骨板,叫做關節盤articular disc。關節盤將關節腔分隔兩部。它的作用是使關節頭和關節窩更加適應,關節運動可分別在上、下關節腔進行,從而增加了運動的靈活性和多樣化。此外它也具有緩衝震盪的作用。膝關節內的關節盤是兩片半月形的軟骨片,叫做半月板。
3、關節唇
關節唇articular labrum是由纖維軟骨構成的環,圍在關節窩的周緣,以加深關節窩,增加關節的穩固性。
4、滑膜襞
滑膜襞plica synovialis是滑膜層突入關節腔所形成的皺襞。滑膜襞增大了滑膜的表面積,利於滑液的分泌和吸收,及起緩和衝撞和震盪的作用。
(三)關節的運動方式
關節的運動形式基本沿三個相互垂直的軸作三組拮抗性運動。
1、屈和伸
關節沿冠狀軸運動。運動時兩骨之間的角度發生變化,角度變小稱屈,角度變大稱伸。
2、內收和外展
關節沿矢狀軸運動。運動時骨向正中矢狀面靠攏,稱同收。反之稱外展。
3、鏇內和鏇外
關節沿垂直軸運動。運動時骨向前內側鏇轉,稱鏇內。反之稱鏇外。
4、環轉運動
關節運動時,關節頭在原位轉動,骨的遠端做圓周運動。
(四)關節的分類
關節按構成的骨數、關節面的形態、運動軸數目及運動方式分類如下:
1、單軸關節
(1)滑車關節(屈戍關節):關節頭呈滑車狀,關節窩與關節頭的溝相對應。僅能沿水平冠狀軸做屈、伸運動,手的指間關節屬於此型。有的滑車兩端大小不一,關節窩上的嵴呈螺鏇線狀,叫做蝸狀(螺鏇)關節,其運動軸為斜冠狀軸,運動方向為斜線。
(2)車軸關節:關節頭呈圓型面,關節窩常與韌帶相連形成環形,環樞正中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屬之。它僅能循長軸(垂直軸)做鏇轉(迴旋)運動。
2、雙軸關節
(1)橢圓關節:關節頭為橢圓球面,關節窩為橢圓形凹面,如橈腕關節。此關節可沿水平冠狀軸(長軸)做屈伸運動,又可沿水平矢狀軸(短軸)做收展運動。還可進行環轉運動。
(2)鞍狀關節:相對兩骨的關節面都是馬鞍形,二者互為關節頭和關節窩,可沿水平冠狀軸做屈伸運動和水平矢狀軸做收展運動。還可進行環轉運動。
3、多軸關節
(1)球窩關節:關節頭為球面,關節窩為球形凹,可進行無數個軸運動。屈伸活動、收展運動、鏇內鏇外運動和環轉運動。如果關節窩深,包繞關節頭的1/2以上時,則其運動度受限,叫做杵臼關節。
(2)平面關節:相對兩骨的關節面接近於平面,實際可理解為巨大球體或球窩的一小部分,故也屬多軸關節。
此外,兩個或兩上以上結構獨立的關節,運動時必須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叫做聯合關節,如兩側的下頜關節和椎間關節等。
(五)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固性因素
關節的結構體現出關節既有靈活性因素又有穩固性因素。運動軸愈多,運動形式就愈多樣化,愈靈活,但穩固相對較差;關節囊堅韌,緊張,周圍韌帶和肌腱堅固,則使關節運動受限,從而增強其穩固性,但靈活性相支較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