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型副銀屑病

對1258例美國銀屑病患者研究發現約40%患有關節痛,20%患有銀屑病性關節炎。 關節型副銀屑病,又名銀屑病性關節,對人體危害較大。 關節型銀屑病除有銀屑病損害外,還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

關節炎在銀屑病患者中也“較普遍,據統計,在中國其發生率約為6.8%,大大超過非銀屑病人群中關節炎的發病率。北歐銀屑病的發病率為1.5%~3%,而2.6%一7%的多關節炎患者同時患有銀屑病。類風濕因子陽性的多關節炎患者銀屑病的發病率為2%,是類風濕因子陰性的4倍。可能由於各個研究組關節炎的概念不同,銀屑病的發病率也各不相同。一項早期研究發現住院銀屑病患者中多關節炎的發病率為6.8%,而患其他皮膚病的對照組中僅為0.7%。
最近一項研究也有同樣發現。相反,對180例義大利銀屑病患者研究發現關節炎發病率高達34%。對1258例美國銀屑病患者研究發現約40%患有關節痛,20%患有銀屑病性關節炎。因為這些數據均來自接受PUVA治療的患者,所以關節炎的發病率可能過高。這些病人患有嚴重的銀屑病,可能與關節炎有關。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紅皮病型銀屑病均與關節炎密切相關。有趣的是,1/3丹麥局限性膿皰型銀屑病患者無銀屑病體徵,卻出現臨床、放射學及脊椎病症狀,銀屑病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為0.02%~0.1%。除關節型副銀屑病損害外,病人還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其關節症狀往往與皮膚症狀同時加重或同時減輕。
多數病例常繼發於銀屑病之後,或銀屑病多次發病後,症狀惡化而發生關節改變,或與膿皰型銀屑病或紅皮病型銀屑病並發。約有10%的病例,銀屑病出現在關節炎之後。這種關節炎可同時發生於大小關節,亦可見於脊柱,但以手,腕及足等小關節為多見,尤以指(趾)關節,特別是指(趾)末端關節受累更為普遍。受累關節可紅腫,疼痛,重者大關節可以積液,附近的皮膚也紅腫,關節的活動漸受限制,長久以後,關節可以強直及導致肌萎縮。
關節型副銀屑病,又名銀屑病性關節,對人體危害較大。常繼發於尋常型銀屑病或銀屑病多次反覆惡化後,亦可先出現關節症狀或與膿皰性銀屑病及紅皮病性銀屑病並發。關節症狀與銀屑病皮損有平行關係,本病多見於男性。
關節型銀屑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非對稱性外周多關節炎,可發於大小關節,亦見於脊柱,但以手、腕、足等小關節特別是指(趾)末端關節多見,危害很大。關節紅腫疼痛,輕者關節紅腫輕微,有輕度變形,多累及手足小關節,重者手、足、膝、踝、肩、髖、脊柱等大小關節均可被累。關節紅腫疼痛、變形及功能障礙均較嚴重(殘廢性關節炎)。關節型銀屑病大都伴有指甲損害,同時見有銀屑病損害。
關節型銀屑病多與膿皰性銀屑病或紅皮病性銀屑病並發,常伴有高熱、貧血等全身症狀,類風濕因子多陰性,血鈣值低,可並發內臟損害如澱粉樣變,潰瘍性結腸炎,風濕性心臟病、腎炎、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危害。
關節型銀屑病導致關節損害, 關節型銀屑病除有銀屑病損害外,還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臨床表現有關節腫大疼痛,活動受限,晨僵,甚至關節積液或變形。長久以後,關節可以強直。應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鑑別,後者多侵犯近心端小關節,但不伴發銀屑病,類風濕因子陽性。
另外銀屑病患者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丟失嚴重:由於銀屑病大量拖屑,構成皮膚的蛋白質、維生素及葉酸等物質隨之丟失。若皮損遷延多年不愈且泛發全身,會導致低蛋白血症或營養不良性貧血。臨床表現為乏力、倦怠、面色蒼白,易於感冒等症狀。如果由於不正確的“忌口”而營養攝入不足,更會使關節型銀屑病症狀加重。
銀屑病不僅不美觀,還會影響到整個機體,因此患者不可掉以輕心,不可濫用不恰當的藥物治療,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本病可長期遷延,治療困難,伴發膿皰型銀屑病者預後較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