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捷[滿族作家]

關捷[滿族作家]
關捷[滿族作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關捷,滿族作家,1960年10月17日出生。世居瀋陽,系長白山瓜爾佳氏。出身於一個尚武的鑲黃旗家族。

基本信息

簡介

關捷[滿族作家] 關捷[滿族作家]

關捷,男,滿族。1960年10月17日出生。世居瀋陽,系長白山瓜爾佳氏。出身於一個尚武的鑲黃旗家族。三百多年來,族人以身負十八處箭傷仍奮勇殺敵的始祖瑪庫禮為自己的偶像,視第一個攻上汀州城頭的三世祖安崇阿巴圖魯為自己的楷模。因此,清初至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的時段內,代代為將領,輩輩出英烈。然而,到了絕望的清末,族人紛紛棄武從文。曾祖以來,嗜書者如潮。父輩兄弟十餘人,半為“孔子”,半為“華佗”。族中老人嘆道:吾族弓箭朽矣。

作品簡介

關捷,系瑪庫禮之十四代孫。面貌稜角分明,而鬚眉志在囂張,依稀武夫模樣。曾一度從戎,終因無敵可殺,無城可攻,鏇即悵悵然解甲而回歸書房。從此,執筆為生。回首二十年筆墨生涯,唯一覺得無愧於祖先的是,所寫從來都是有關國家民族的大義文字,未曾有過一鉤一划與胭脂糾纏不清。外界論曰:“黃鐘大呂”,似乎唯物史觀。諸多體裁當中,最喜雜文。不看時令,更不看眼色,常於忍無可忍之時,拈過筆來,咬牙切齒地痛罵一番阻礙中國發展的種種醜惡人和醜惡事。1992年走入新聞行列,此前曾為軍人、工人、教師。1993年調入《青年時報》1995年調入《瀋陽日報》近十年來,寫出一定數量的新聞與文學作品。通訊、報告文學、雜文、言論、散文,是他慣於使用的體裁。

作品屢屢被《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法制日報》、《羊城晚報》、《新民晚報》、《人物》、《大地》、《讀者》、《散文百家》、《傳記文學》等知名報刊轉發或轉載。

曾獲中國青年新聞獎,邵飄萍杯全國雜文大獎賽一等獎。華東五省雜文大賽一等獎。報告文學集《尋找英雄》,曾有相當反響。《光明日報》於1994年12月30日,作整版報導;《中國青年報》於1995年2月5日,在一版做整版報導;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1995年5月1日做特別節目報導,播出前在“新聞聯播”節目中做隆重介紹。

2001年3月,中國文聯出版社與他簽約,以版稅制的形式重新出版《尋找英雄》,並在北京大學做大型簽名售書活動,受到師生歡迎,北京電視台、《北京青年報》等媒體做了詳盡報導。同年6月,《讀者》雜誌發表長篇報告文學做介紹;7月6日,《文匯報》發表長篇評論文章。同年9月,中國文聯出版社以版稅制的形式,將他三年中在《瀋陽日報》上發表的特別報告結集出版,書名為《幕後新聞》,共27萬字。新書在北京圖書城上市,受到讀者喜愛。《文匯讀書周報》、新浪網、搜狐網相繼做了熱情介紹、轉載和評論。

出版作品

《尋找英雄》、《琴心劍膽》、《幕後新聞》、《神警傳奇》、《人民藝術家李默然》、《三毛的流金歲月》《鐵血軍魂:一八〇師在朝鮮》 《順治遷都》 《日本你必須還我天道》

近年較有影響的作品

《恐龍正在我們的頭上飛》、《揭開孔子誕辰之謎》、《京郊農民大徵婚》、《農民做模特第一人》、《杜甫草堂連綿12個世紀的秘密》、《為大禹守陵4000年》、《安葬被棄古屍:人道主義的金版傳奇》、《那七名大學生,你為何忘了恩人?》。這些新聞作品曾被各地報刊雜誌廣泛轉載,其中《那七名大學生,你為何忘了恩人》被中央電視名實話實說欄目轉用。

新聞寫作特點是,強調使命感與責任感,關注社會熱點,注重文化含量,講究新聞與文學的結合,力求用較完美的語言形式表現充實的新聞人物與新聞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