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秀鶴

閨秀鶴

蓑羽鶴(學名:Anthropoides virgo)大型涉禽,體長68~92厘米,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通體藍灰色,眼先、頭側、喉和前頸黑色,眼後有一白色耳簇羽極為醒目。前頸黑色羽延長,懸垂於胸部。腳黑色,飛翔時翅尖黑色。 為高原、草原、沼澤、半荒漠及寒冷荒漠棲息鳥種,分布至海拔5000米。飛行時呈“V”字編隊,頸伸直。叫聲如號角似灰鶴,但較尖而少起伏。 《宋書·五行志》載:“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十月,知潤州程文慶獻鶴,頸毛如垂纓。”是蓑羽鶴在歷史上的唯一記載。

基本信息

物種信息

中文學名: 蓑羽鶴
中文目名: 鶴形目
中文科名: 鶴科
中文屬名: 鶴屬
同物異名: Anthropoides virgo (Linnaeus, 1758), Ardea virgo Linnaeus, 1758, 
中文俗名: 閨秀鶴 灰鶴 哈爾赫熱阿
拉丁文目名: GRUIFORMES
拉丁文科名: Gruidae
拉丁文屬名: Grus
拉丁文種名: virgo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 Demoiselle Crane
閨秀鶴

閨秀鶴-簡介

是世界上現存的15種鶴科鳥類中,體型最小、體態最優美
閨秀鶴
的一種。它性情溫順、羞怯、舉止嫻雅、穩重端莊、喜歡獨處、又不合群,如同深閨秀女,故得名“閨秀鶴”。但千萬別因此小看它們,現實生活中它們卻是一種意志堅強、勇敢無畏的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的
閨秀鶴
屋脊,人們常說那是一個連鳥兒都飛不過的地方,但“閨秀鶴”每年都要飛越喜馬拉雅山脈去印度過冬。它們也像大雁那樣結成“人”字隊,張著翅膀利用熱氣流往上攀升。中型涉禽,是鶴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全長76厘米左右。體羽以石板灰色為主,背部具藍灰色蓑羽。頰部兩側各生有一叢白色長羽,蓬鬆分垂,狀若披髮。前頸和胸部羽毛黑色,上胸黑羽延長呈披針狀。飛羽和尾羽端部黑色。嘴黃綠色。腳青灰色。 蓑羽鶴棲息於羊草草甸、半荒漠草原和蘆葦沼澤等地。3月中旬陸續遷到繁殖地。雜食性,以植物的嫩芽、種子為主,也吃魚、蛙、蜥蜴軟體動物昆蟲等,覓食區域一般不超過2-3km。4月中、下旬開始占區繁殖,常把卵直接產在有淺窩的地上,5月上旬產卵,每窩多為2枚,雌雄鳥輪流孵卵,孵化期27-30天,11月中、下旬隨親鳥飛往越冬地。

外觀形態

中型涉禽,是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全長76厘米左右。體羽以石板灰色為主,背部具藍灰色蓑羽。頰部兩側各生有一叢白色長羽,蓬鬆分垂,狀若披髮。前頸和胸部羽毛黑色,上胸黑羽延長呈披針狀。飛羽和尾羽端部黑色。嘴黃綠色。腳青灰色。虹膜-雄鳥紅色,雌鳥橘黃;嘴-黃綠;腳-黑色 叫聲:叫聲如號角似灰鶴,但較尖而少起伏

地理分布

北非的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幾乎絕種),西古北界的東南部至中亞及中國。 繁殖於中國東北內蒙古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及西北。越冬在西藏南部。為高原、草原、沼澤、半荒漠及寒冷荒漠的鳥種,分布至海拔5000米。
鳥類學者在摩洛哥的雷茨附近發現大約6隻蓑羽鶴在春季繁殖。蓑羽鶴在齊齊哈爾市的大面積的草原上繁殖。這種鶴在我國遷徙時經華北各地、青海和西藏,抵華南、華東及緬甸印度和非洲東部越冬。現存數量16萬隻。

環境習性

棲息於沼澤、草甸、葦塘等地。以水生植物和昆蟲為食,也兼食魚蝌蚪等。蓑羽鶴性羞怯,不善與其他鶴類合群,每多獨處。其舉止嫻雅、穩重端莊,故又名“閨秀鶴”。飛行時呈"V"字編隊,頸伸直。

生長繁殖

每年3月中旬從越冬地飛回繁殖地,在草原上和沼澤地里成小群活動,4月下旬開始占區繁殖。它們不營巢而把卵直接產在光禿禿的、乾燥的,周圍長著稀蔬的葦草的地上。一般產兩枚卵,有時一枚。卵呈橢圓形,卵殼堅實,呈淡紫色並帶有深紫褐色的不規則斑點。卵重127克左右。孵化期30天。
宋書·五行志》載:“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十月,知潤州程文慶獻鶴,頸毛如垂纓。“是蓑羽鶴在歷史上的唯一記載。我國已將這種鶴列為二類保護動物。 蓑羽鶴容易馴養,齊齊哈爾市的扎龍和吉林的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已進行了人工馴養並獲得了成功。
遙遠的喜馬拉雅山脈,每年都有大約十六萬隻蓑羽鶴從珠穆朗瑪峰頂飛過。那是世上最高的山峰,溫度極低,氣流強烈,更可怕的是一種鷙忍的食肉動物——金雕也生活在此。面對惡劣的環境和強大的天敵,身體單薄、沒有鋒利牙齒和利爪的蓑羽鶴,將如何飛越珠峰到印度去越冬?
臨近珠峰,漫天的蓑羽鶴開始不斷上升飛翔。快接近峰頂時,忽然,一股強大的氣流從山峰上襲卷而來,阻擋了它們的去路,蓑羽鶴只好原路返回。它們相擁在山腰稍作休憩,等待時機。
新的一天,它們重新展翅而起,利用上升的暖氣流幫助自己升高。可是和昨天一樣,它們又被一股強大的氣流逼退。
這樣的狀況一直在發生,它們也一直沒放棄。
終於機會來臨,有一天,蓑羽鶴飛過了珠峰。就在它們向下飛翔的時候,兩隻金雕偷襲,從旁邊撲了上來。很快,一隻年輕的蓑羽鶴被金雕隔離開,接著,第二隻、第三隻也掉了隊……可是鏡頭聚焦下的鶴群依舊隊形整齊,毫不畏懼地向前飛行。它們一直往前飛,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直至消失在喜瑪拉雅山脈南麓的密林中……
飛越珠峰的過程中,蓑羽鶴中途折返,看似中途退卻,實為尋求機會,重整旗鼓;它們路遇悍匪”金雕,不顧惜同伴性命,看似冷漠無情,實為能屈能伸,顧全大局。

瀕危級別

CITES瀕危等級: 附錄II
生效年代: 1997
IUCN瀕危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瀕危因素

棲息地破壞: 參考文獻 工業、水利、捕魚、放牧、開荒、放水養葦與割葦等,破壞了其棲息地。
天敵動物: 參考文獻 天敵吃掉其卵和幼雛,如猛禽、渡鴉、黃鼬、艾虎、狼、赤狐等,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 參考文獻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 蓑羽鶴煉油脂用,有舒筋活血的功能。因此被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