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小艮

閔一得(1758─1836),名苕蒪,字補之,一字小艮,道名一得,又自號懶雲子,清中葉浙江金蓋山人,道教龍門派第十一代宗師。嗣龍門光大者,注重學術改革教派,於當時南方影響甚大,實為一道清流。 小艮年幼時體弱多病,後於浙西天台山桐柏宮拜道士高東籬為師,學習服食導引之法,以求治病強身。高東籬名清昱,全真龍門派第十代律師。

簡介

閔小艮(1758—1836),名苕蒪,字補之,一字小艮,道名一得,又自號懶雲子,清中葉浙江金蓋山人,道教龍門派第十一代宗師。

閔小艮年幼時體弱多病,後於浙西天台山桐柏宮拜道士高東籬為師,學習服食導引之法,以求治病強身。高東籬名清昱,全真龍門派第十代律師(律師指正式受過道教戒律的道士),曾任台灣觀察,八十歲從師周太朗學道,住天台山桐伯宮主持,享年一百四十歲,其弟子著名者沈太虛(沈輕雲)、閔小艮。沈太虛是高東籬的首座弟子,得高東籬之真傳,學識淵博。高東籬律師去世時,閔小艮年方弱冠,奉東籬之命從學於沈太虛,兄事實師事也,所以小艮真正的師承應該是沈太虛真人。

閔小艮年長後中科舉,步入仕途,但小艮淡泊名利,潛心修道。足跡踏遍吳楚燕趙之間,參師訪道,結交了很多道門高人,如黃守中、白馬李、金蓬頭等,這些人大都是龍門派西竺心宗諸師。所謂龍門西竺心宗,是雞足道者黃守中所創,守中原名野者闥婆,北印度人,清順治年間入京師白雲觀拜入龍門七代王常月真人門下(王常月字昆陽, 為龍門派著名律師,伍沖虛為其弟子)。常月賜名黃守中。守中精於鬥法,長住雲南雞足山, 故稱雞足道者。小艮於乾隆末年入雲南雞足山拜謁黃守中,傳給守中龍門三大戒,而守中則將鬥法傳授給小艮,小艮纂有《大梵先天梵音鬥法》十二卷傳世,即是守中之所傳。沈太虛羽化後,小艮接講金蓋山純陽宮,著書立說,宣揚“以儒釋之精華,銓道家之玄妙”之理,廣收門徒,闡揚大道,盛極一時,形成流派。其門人著名者有薛陽桂、閔陽林、蔡陽倪等。因其學說獨具特色,自成一家,故後人將其稱之為金蓋山閔派。

閔小艮晚年修養更臻精純,語默無非至道,起居純是天機,所至禽畜互乳,草樹交芳,善氣所敷,動植胥化,得中得位育之道焉。小艮羽化於道光丙申年(1836),享年七十九歲。

主要著作有

《古書隱樓藏書》二十八種

《大梵先天梵音鬥法》十二卷

《金蓋心燈》八卷

《道藏續編》等。

《養生十三則闡微》

《三尼醫世說述》

《泄天機》

《如是我聞》

《上品丹法節次》

閔派學說的主要特點

大道為主的理論思想

《還源篇闡微》是閔小艮晚年最後一部作品,可以說已經達到融匯貫通的境界,足以代表閔派風格,書中自序說:“夫道家之所謂清淨鉛汞者即孔子之所謂潔靜精微也。”閔小艮曾業儒,中科舉,受宋明理學薰陶極深,所以常常以儒家學說論述道家丹法,在其著作中,“克己復禮”、“人慾淨盡,天理流行”、“唯精唯一,允執厥中”等等這些儒學名詞隨處可見,所帶的理學氣味是很深的。這種儒道互攝的理論,早在陳摶、邵康節時就已提出,比閔小艮稍早的劉一明(悟元子)更是這種理論的代表人物,閔小艮曾為劉一明的《修真辯難》寫過《參證》,當然是深受其影響,雖然這種理論有些牽強附會之嫌,但對於道家內丹術的理論體系也確實起了一些完善的作用,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思潮。道為體儒佛為用,“以儒釋之精華,銓道家之玄妙”,是閔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

非南非北的內煉功法

于海,三道蹊徑如此。”又說:“丹家理氣,原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黃。赤乃任脈,道在前,心氣所由之路,心色赤,故曰赤道,而性炎上,法必制之使降,則心涼而腎暖,黑乃督脈,道在後,腎氣所由之路,腎色黑,故曰黑道,而性潤下,法必制之使升,則髓通而神安。原斯二道,精氣所由出入,人物賴以生存者,法故標曰人道,丹家醫家詳述如此。黃乃黃中,道介赤黑中縫,位在脊前心後,而德統二氣,為闔辟中主,境則極虛而寂,故所經駐,只容先天,凡夫仙胎之結之圓皆在斯境,雖有三田之別,實則一貫之法,法故標曰仙道。”黑道即人身之督脈,赤道即人身之任脈,任脈屬火,其性上火,督脈屬火,其性下墜,修行人必使其上炎者下降,下墜者上升,逆轉河車,任督循環,水火既濟,即三乘法(煉精鍊氣煉神)中煉精化氣的基礎功夫,其所運化者,乃後天之精氣,閔氏稱之為人道,意即此是凡夫之境界,非仙家之玄妙。而黃道即中黃脈,位於任督之間,脈中所行,不容參雜絲毫後天,純粹是先天境界,所謂“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即閔氏所傳“太上心宗、天仙家法”者。達此境界者,自然任督貫通,三寶凝化,性命雙了。較之三乘法更加直捷了當,乃是煉養功夫中的一種頓法。若論其具體功法,閔氏於《泄天機》云:“於陽生之時,用天目照於陰蹺,但隨真息開合,吸動陰蹺,隨息起伏,自覺尾閭之前,啟有靈竅,並覺竅內颼颼然,如磁引針,天地之真氣,入於陰蹺,升從脊前夾縫中,直達泥丸,存留約至三五息,聽下華池,降由重樓下闕、下丹田,均留三五息,又至陰蹺,吸接後息所入之氣,始聽上升,蓋已寓升降於闔辟中也。”但這種中黃直透法,必須性功精純方能成就,不然若參雜後天,容易弄出“闖黃”、“鬧黃”的弊病。

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學術上,閔小艮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著作的等各種丹經,於道家丹功闡幽發隱,理論上融匯三教,功法上獨標仙宗,堪稱上乘;他編纂的《道藏續編》收錄了大量明清道書,為後人研究道家學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無論是在思想史上還是在修真史上,閔氏都應占有一席之地的。

在家住廟皆修道

閔小艮道學思想學說的最大特點是“在家住廟皆修道,忠孝節悌盡神仙”,打破了全真教教徒不許娶妻生子,一定要在宮觀出家修行的陳規舊框。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閔苕旉先生入金蓋山古梅花觀,隱四十餘年,主持教務,重建純陽宮,承龍門之宗風,考其源流,清其經界,著書立說宣揚三教同修,注重練氣養生之法,自然而行大旨,居家出仕、入山修道、尋師訪友、蓄髮易服均俾有志者自然而行,同時廣收門徒,吸引了眾多社會上層人物(包括官僚、紳士、富商)為入教弟子,闡揚大道,盛極一時。因其學說獨具特色,形成流派,在陶靖庵全真教龍門派雲巢支派的基礎上自成一家,創龍門派之方便法門——金蓋山古梅花觀嗣龍門正宗法門。

古梅花觀嗣龍門在提倡修煉內丹的同時,廣行道場,祈求國泰民安……,超度亡靈等等。教徒持教亦頗嚴,“保守長生道,五戒精研”,“授三歸,合五戒,身心清淨。舍凡情,休掛礙,持育真經”。五戒:不孝、不忠、殺生、邪淫、盜竊,之所以持戒嚴肅,那是為了服務於修煉內丹,以超生死這個最終目的的。常人口貪美食,淫邪無度,殺害牲靈,飲酒過量,惡口傷人,非但與道無緣,且“造業如山,深如大海”,難免墮落地獄之苦。古梅花觀嗣龍門法派倡導儒家的人倫道理,戒淫並不戒娶,不斷人倫,因為淫慾過度則不能“保精固丹”,乃修行大忌。非但如此,而且還把嗣育後代作為濟養萬物的根本,是成仙成道的基礎,故曰嗣龍門法派。所以其教徒可以在宮觀出家修行,自然而行大旨;亦可以家居火宅,娶妻生子,各守常業,與普通百姓無異。

至民國初期,古梅花觀嗣龍門成立了北京道教會吳興分會,不僅使道觀建築得到重建和擴建,而且教徒也迅速發展,入教人數達上千人之多,下有分壇七十二處,在龍門派發展史上可稱得史無前例也,在中國傳統修真史上亦獨占一席之地,因而稱閔小艮是繼王常月之後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全真龍門派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應當之無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