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八月

閏八月的作者是黃滔,作品體裁是七絕。一言以蔽之,閏月僅僅是用作調整農曆、陽曆之時差,方便人類勞作生產的計時形式。它的產生,是人類文明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和利用,與社會現象、自然災害並無內在聯繫。人們絕不要為“閏八月必有大難臨頭”的說法所迷惑。

詞語解釋

1995年在農曆屬乙亥年,有13個月,即多一個閏八月。當時社會上

流傳著“閏八月凶多吉少”、“閏七不閏八,閏八動刀殺”等說法,這種傳言顯然是毫無科學根據的。那么,為什麼要有閏月,為什麼1995年是閏八月呢?
我國現在採用的曆法是舉世通行的曆法,俗稱陽曆。它以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而我國傳統的農曆,俗稱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的周期作為計算時間的單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寒暑變化一次,因此,陽曆一年為365天,與寒暑變化是一致的。而陰曆一年為354天,與陽曆每年相差11天,於是便採用閏月來加以調節,8年的誤差近一個季度,16年的誤差就達半年。設定閏月,既能準確反映寒暑變遷,又可以保證一年四季節氣變化的相對穩定。
按照現行農曆的置閏制度,農曆八月必須包括“秋分”,農曆九月必須包括“霜降”,如果不安排一個閏八月,“霜降”就會出現在十月初一,由此推下去,1996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將分別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這樣農曆節氣就會全部打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農曆1995年安排一個閏八月是適當的。
閏八月每19年出現一次,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是閏八月,2052年也將有一個閏八月。這是曆法計算中合理的安排,並沒有什麼神秘可言。
一言以蔽之,閏月僅僅是用作調整農曆、陽曆之時差,方便人類勞作生產的計時形式。它的產生,是人類文明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和利用,與社會現象、自然災害並無內在聯繫。人們絕不要為“閏八月必有大難臨頭”的說法所迷惑。
不是每個閏月都19年出現一次的,19年出現一次是指,農曆和公曆每19年都一樣,例如:19年前公曆的那天是X月X日,農曆是Y月Y日,那19年之後還是這樣的,19年為一輪。
下面是閏月的規律
農曆為什麼會有閏月?——農曆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
回歸年與農曆年有什麼矛盾呢?先記住:回歸年的總長度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
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歸年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農曆年某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冬天,第二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11天,第16個農曆年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製定曆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這就是矛盾。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
農曆年中月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所以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確定。因此,農曆中連續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還出現過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連續四個月是大月的罕見特例。
那么多長時間加一個閏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日數與朔望月的日數的最低公倍數:我們希望m個回歸年的天數與n個朔望月的天數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這個等式中我們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們的比例:
這個比例的近似值分別為:
在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歸年的數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數目。例如第六個分數式 表示19個回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的結果比較:
19個回歸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個朔望月有29.5306天,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後,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時9分多,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
所以,農曆就採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曆年很好地協調起來,使農曆的元旦(春節)總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個朔望月稱之為“閏周”。
農曆置閏的方法可以使農曆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農曆中的月又有鮮明的月相特徵,保持了公曆和陰曆兩全其美的特點。
現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
農曆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我國農曆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
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於是有的農曆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
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曆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例如2001年農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氣小滿,再隔一個月的初一才是下一個中氣夏至,當中這一個月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它跟在四月後面,所以叫閏四月。

唐代黃滔詩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閏八月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黃滔
【作品體裁】七絕

作品原文

閏八月
無人不愛今年閏,月看中秋兩度圓。
唯恐雨師風伯意,至時還奪上樓天。

詞語注釋

無人: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宋柳永《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閏:每四年加一日,稱“閏日”。有閏日的這一年稱“閏年”。這是公曆的“閏”。中國的農曆,二年或三年,需要加一個月,所加的這個月稱“閏月”,平均十九年有七個閏月。
中秋:指農曆八月十五日。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之七:“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宋吳自牧《夢粱錄·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俺兩口兒今年做一個中秋八月圓。”老舍《四世同堂》三九:“在他的端陽節那組卡片中,五毒餅正和中秋的月餅與年節的年糕一樣,是用紅字寫著的。”
雨師:古代傳說中司雨的神。《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師、雨師。”唐白居易《和微之三月三十日》:“雨師習習灑,雲將飄飄翥。”清閻爾梅《戊申禊日詩》:“畚鍤平治紫陌新,雨師先為我清塵。”
風伯:神話中的風神。《楚辭·遠遊》:“風伯為余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時若薆薆將混濁兮,召屏翳誅風伯而刑雨師。”張守節正義引張揖曰:“風伯字飛廉。”明唐順之《泊舟郭外有感》詩:“誰能訟風伯,一使甘霖傾。”章炳麟等《遊仙聯句》:“風伯受鞭督,雨師函其頭。”

作者簡介

黃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出身貧寒,志向遠大。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東峰書堂(今廣化寺旁)苦學,唐鹹通十三年(872)北上長安求取功名,由於無人引薦屢試不第,直到唐乾寧二年(895)才考中進士。其時藩鎮割據,政局動盪,朝廷無暇授官,及至唐光化二年(899),黃滔才被授予“四門博士”的閒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