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禧伐金

開禧北伐,講述的是宋寧宗時期的事,權臣韓胄專政,力主抗金。

解釋

南宋開禧伐金
宋寧宗時,權臣韓胄專政,力主抗金。南宋開禧元年、金泰和五年(1205年),金派殿前右副都點檢馬林答毅等賀宋正旦,進見寧宗時,有違使節之禮,引起朝臣氣憤。開禧二年(1206年)四月,為了鼓舞士氣,朝廷追論了秦檜的誤國之罪,五月,正式下詔伐金,史稱“開禧北伐”。

典故

開戰初期,金採取了守勢。開禧二年八月,金兵分數路南來,中路金兵曾六圍襄陽而不下,只好退兵。東線金兵主力遭到了畢再遇率領的宋軍頑強抵抗,損失慘重。但在西路,金兵則很快便占有了關外四州。時宋將吳曦叛,受金命為蜀王。但吳曦的蜀王夢只作了四十一天,就被其部下楊巨源、李好義等殺掉。李好義進軍獨松嶺,與當地民兵夾擊金兵,取得了很大勝利。但無功而掌握四川軍政大權的宣撫副使安丙,卻對李好義等心懷忌恨,他勾結吳曦舊部,破壞了西北的抗金鬥爭。同時金亦分兵九路南下,迅速渡淮直抵長江北岸。開禧三年(1207年),在金軍的壓力下,韓胄被罷免,旋被殺。朝政被史彌遠、錢象祖把持,向金求和,訂立了屈辱的“嘉定和議”。宋之“開禧北伐”不唯無功,而且造成極為惡劣的形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