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區

長青區

行政區域名,長清區因境內齊長城和清水而得名。隋開皇十四年(594年)始置長清縣。2001年6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長清區位於濟南市西南部,面積1178平方公里。轄9個鎮、2個鄉,1個居委會,613個行政村。全區共159374戶,總人口53175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5220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1∶100,人口出生率10.7‰,自然增長率3.1‰。有回、蒙古、苗、壯、滿、土、藏、朝鮮、維吾爾、布依等30個少數民族,人口5145人。另有長青國家自然保護區。

長清縣長青區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64.2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3.2億元、30.3億元、20.

7億元,第一產業比上年減少1.37%,二、三產業比上年分別增長19.5%、15.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095元。

工業

2006年全區工業增加值24.1億元。限額以上企業93個,總資產30.1億元,從業人員25900人,完成增加值15.8億元,銷售收入41.2億元,實現利稅4.0億元,利潤2.1億元,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75.65%,資產保值增值率172.1%,資產貢獻率20.12%,產品銷售率97.82%,成本費用利潤率5.33%,全員勞動生產率44756元,流動資產周轉率4.32次。工業園區建設明顯加快,歸德鎮、萬德鎮工業園被命名為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園區,崮山、長清、水龍王、青北4個工業園被列入全市重點工業園區。全區共實施技改項目14項,其中竣工投產9項,完成技改投入3.77億元。全區用電量達2.81億度,增長19.4%。濟南經濟開發區引進項目51個,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980萬元,實現財政收入2569萬元。市級名牌產品主要有山東邦和集團生產的“永馳”牌汽缸,福信公司的“滿園春”鍋爐,國大公司的塑鋼門窗等;省級名牌產品主要有“水龍王”牌生活消防系列供水設備和雙泉散熱器廠生產的翅片管散熱器等。

農業

2006年農業及農村經濟 農業總產值21.1億元,農業增加值13.3億元。耕地面積4.04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2.39萬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38.01萬千瓦。農作物播種面積7.01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47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54萬公頃,糧食總產量18.5萬噸。豬、大牲畜、羊年存欄量分別為29.44萬頭、9.93萬頭、30.71萬隻,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分別為3907.9萬公斤、4872.3萬公斤、950萬公斤、200萬公斤。良種產業成為山東省六大專業制種區域之一,平安店鎮葡萄基地被列為山東省葡萄良種產業化基地。全區已建成38處農業科技示範園,16處農業精品園。長清鎮農業精品園建立了濟南市首家無公害蔬菜檢測站,並被省、市命名為農業科技示範園基地。全區新發展農業龍頭企業10個,累計29個。新發展畜牧小區35處,其中新發展奶牛小區12處。完成各類農業基本建設項目670項,建成武家莊鄉駐地和歸德鎮坦山兩處聯片供水工程,解決了12個村1.2萬人的缺水問題,並被評為全國具有推廣價值的精品工程。以“四荒”、“路林”等為重點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累計拍賣“四荒”面積1萬餘公頃,注入資金1.5億元,拍賣承包“路林”100餘公里、豐產林3300餘公頃。

其它產業

2006年貿易財政金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92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13.65億元,餐飲業4.91億元,其他4.36億元。城鄉市場進一步繁榮,全區形成了9大骨幹市場、48條商業街、17處綜合市場、95處集貿市場的市場體系。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681戶、私營企業178個,累計分別達8449戶、834個,其中註冊資金過千萬元的24個。民營經濟實現產值32億元,民營經濟對財政的貢獻率達18.7%。培植了長清、張夏、萬德、崮山等4個民營經濟產業鎮和孫莊、葉莊、青北、大劉等8個專業村。旅遊業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了濟南市首屆杏花節、五峰山旅遊度假招商發布會和全國老年人登山活動,全年接待中外遊客85萬人次,景區直接收入5750萬元。出口創匯總額301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0.1%。實際利用外資1207萬美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7億美元。新批准外資項目8個。地方財政收入1.82億元。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5.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7.3億元;貸款餘額22.8億元,其中農業貸款餘額6.4億元。

交通郵電

2006年公路總長930.2公里。總投資1億餘元,完成了220國道長清段改建工程、武藥路和雙泉莊路省市的扶貧路工程、長清大道的續建工程等。交通運輸車輛4067輛,貨運量125.8萬噸,貨運周轉量8299萬噸公里,客運量299.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7730萬人公里。開通了長清至濟南的高檔豪華大巴快客。區交通局被命名為省級文明交通行業。郵政業務收入1088萬元,電信業務收入4611萬元,移動通訊業務收入2274萬元。累計安裝電話9.6萬部,上網達3387戶。

建設環保

2006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9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7.5億元,更新改造投資3.7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0.9億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3.9萬平方米。建築業創“雙十佳”及優質樣板工程5個,“泰山杯”及省優工程11個,實現產值16.1億元,完成稅收2400萬元,承接工程量占濟南市的14.3%,成為長清區的支柱產業。城區建設投資近億元,創歷年之最。環境保護總投資3400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工業粉塵回收率95%,工業廢水處理率100%,工業煙塵去除率85%。

教科文衛體

2006年有各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5574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64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3037人。有各級各類學校230所,在校生65650人,教職工5616人,專任教師4795人,其中中等專業學校2所,在校生480人,專任教師70人;普通中學30所,在校生31289人,專任教師1906人;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1330人,專任教師172人;國小193所,在校生32135人,專任教師2095人。幼稚園352所,在園幼兒13993人,專任教師561人。3歲以上幼兒入園率8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生在校生鞏固率100%,國中在校生鞏固率97.7%,國中畢業生升學率68%。全年實施各類科技計畫35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8項,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6項。建成了集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管所等為一體的文化中心綜合大樓,其中文化館面積800餘平方米,設有閱覽室、圖書室、資料室,投資30餘萬元購置了新設備,藏書達9萬冊;博物館面積達1600平方米,投資50萬元建成了雙乳山西漢濟北王陵出土文物專題展廳。檔案工作名泉考查項目獲檔案開發利用成果省級獎。廣播電視局製作的《古齊長城煥發昔日風采》等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新聞聯播》中播出。各類衛生機構18處,其中醫院13處,衛生技術人員1335人,床位914個。體育館1處,在市及以上體育比賽中獲金牌26塊,其中國家級金牌1塊。

人民生活

2006年末有在崗職工51910人,年平均工資8328元,城鎮登記失業率3.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604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0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額5135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費支出1921元,其中食品811元,衣著98元,居住426元,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95元、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192元、其他商品及服務68元。有25200人參加城鎮社會養老保險,保費收入4200萬元。村居及以上敬老院13處,集中供養“五保”對象685人,集中供養率50%。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長青自然保護區是1994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青保護區位於秦嶺中段南坡的洋縣境內,北與陝西省太白林業局為界,東與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接壤,南界和西界分別與洋縣華陽、茅坪鎮11個行政村的集體林相鄰。地理位置在東經107°17′~107°55′,北緯33°19′~33°44′,海拔在800—3071米之間,總面積3萬公頃,其中核心區11000公頃,緩衝區3409公頃,實驗區15497公頃。保護區處於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動植物區系的交匯過渡地帶,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中竹林面積達21358公頃,成為秦嶺大熊貓的“天然庇護所”。已知區內有種子植物135科601屬1556種,列入《中國瀕危保護植物》紅皮書的有31種;脊椎動物有29目78科311種,其中獸類63種,鳥類202種,兩棲爬行類28種,魚類1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9種,其中Ⅰ級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豹、朱䴉、金雕、林麝7種,Ⅱ級有黑熊、毛冠鹿、大鯢、血雉、紅腹角雉等33種。尤其是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在本區廣泛分布,是當今中國最有保護價值的大熊貓密集分布區,受到國內外科學界的關注和重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