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赤九義校

長赤九義校

南江縣長赤國小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歷史悠久。是由滿清三大書院之一的“龍池書院”演變而來,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

概述

南江縣長赤國小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歷史悠久。是由滿清三大書院之一的“龍池書院”演變而來,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

長赤 - 歷史沿革

長赤鎮歷史悠久,自南北朝的北周孝閔帝宇文覺(557年)設定建制,始為曲細縣,隋煬帝大業3年(607年)更名為長池縣,唐貞觀6年(632年)更名為難江縣,清為長池鄉,民國為第三區治地,1933年紅四方面軍第11師解放長池,更名為“長赤”,同時建立長赤縣蘇維埃政府。
解放後為長赤鄉,1989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建制鎮沿用至今。區劃調整後的長赤鎮,行政編制從24個增至48個,其中工勤編制4個,事業編從3個增至15個。設領導崗位9個,其中黨委書記1人,鎮長1人,人大主席1人,政協聯絡組組長1人, 副書記3人,副鎮長2人,武裝部長1人。內設監察室、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安全穩定辦公室等職能辦公室5個。設會計核算中心、農業服務中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站、計畫生育服務站等基層事業服務站所4個。

學校歷史

南江縣長赤國小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歷史悠久。是由滿清三大書院之一的“龍池書院”演變而來,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
一九三三年紅軍入川,在此設立紅卅軍總醫院,李先念同志曾在此養傷數日。一九三六年停辦,一九三七年恢復。一九四二年更名為“南江長赤鄉中心國民國小校”,一九四六年國中與國小分設,一九五零年國中停辦,學校更名為“長赤鄉高級完全國小”,一九六零年續建後,學校更名為“長赤鄉中心國小”,文革時期再次更名為“南江縣長赤國小”。一九七零年恢復國中,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七年九月間,康仲銘同志主持工作,學校發展快,變化大。征地10畝,修建教學樓二幢,中心校在校學生1200人,教職工38人,是全鄉教育發展高峰。一九八八年九月,鄉國中與國小分設,一九八九年,張愛萍上將為學校親筆提寫校牌,並書贈“希望老鄉幹得更好”的橫幅。一九九O年元月,長赤鄉建鎮,學校更名為“南江縣長赤鎮中心國小”,一九九八年中心、國小遷至橋梁村國小,占地9344M2,修建教學樓1600M2。一九九就九年教育改革後,鎮中和鎮小合併成“南江縣長赤鎮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成為全縣規模最大的農村學校。學校現有教師120人,教學班90個在校學生3600人,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38人,中學一級教師6人。中國小合併後,儘管財政困難,學校康勇成校長帶領全體教職員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學校建設,多方籌措資金200萬元修建學校教學大樓1600M2、教師宿舍樓1700M2,學生公寓800M2,修建食堂,改造危房,學校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成為該校發展的鼎盛時期。
該校辦學歷史悠久,學校曾獲“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巴中市教師隊伍建設示範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陳家富被評為全國優秀輔導員,黃中成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該校為上級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為地方經濟培養一批批適用人才,2000年春獲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同時被授予機械工程博士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兩個學位的楊波就是一九八四年七月在長赤國小國中畢業考入南京機械學校中專的優秀學生。
郭延通、李澤海、王承泉、周開俊、孫淵儒、李正甫、甘元惠、康仲銘、孟仲賢、何偉昌李中成先後擔任學校負責人,現任校長康勇成。
九十九包掛浮雲,百梁溝壑潛蛟龍。曾寫進中國革命歷史的長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長赤鎮中心國小就始建在這塊聖潔的紅土地上。歷史演繹,學校三易其址,從龍池書院遷至橋樑村校,占地7000M2,中心校轄11所村校,78個教學班。2500餘名學生如群星燦爛,98名辛勤的園丁用巨臂托起明天的希望。
學校黨政一班人精誠團結,銳意改革,大膽創新。以“團結、勤勉、拼搏、奉獻”為校訓從嚴治校,以“創一流學校,育合格人才。”為目標勤育英才。昨天在那滿是荊刺的山道上留下一竄竄帶血的腳印,擷摘了國家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授予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的桂冠,省、地、縣、區黨政給這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校園,置上“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教研工作先進單位”、“少先隊工作先進集體”等一道道燙金字的光環。八十年代上將張愛萍親筆為學校題寫校牌。曾一支粉筆拌兩袖清風在三尺講台任四季晴雨用五臟六腑七言八語抒九曲情懷踏春露踩秋霜誠滋桃李。兩年中,獲巴中地區首屆“十佳少先隊員”1人,“獲中國、新加坡聯合舉辦的少兒書畫大賽”金獎1人,銀獎8人,獲全國第十屆、十一屆雙龍杯少兒書畫大賽銀獎2人,銅獎12人,優秀獎24人,獲全國小學生鉛筆書法大賽一、二等獎10人,獲全國“少年百科知識競賽”金獎1人,獲全省當代少兒美術書法大賽獎18人。學校分別被授予先進集體、集體二等獎、組織獎。樹未參天倍愛樹,花放遍地還栽花。記住昨天的艱辛,珍視今天的收穫,迎接明天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