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子捉船

長者子捉船

長者子捉船是一則寓言故事,出自《百喻經》。從長者子的角度:只會紙上談兵是沒用的,要多多實踐,積累經驗,才能辦好一件事·從商人角度:不要盲目聽從、不要輕信別人說的話。理論必須結合實踐。這個大長者子很像戰國時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前者斷送了整船人的性命,後者斷送了整個趙國。“紙上談兵”是血的教訓!徒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識與技能。

基本信息

原文

昔有大長者子,共諸商人入海采寶。 此長者子善誦入海捉船之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磯激之處,當如是捉,如是正,當如是住。語眾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眾人聞已,深信其語。 既至海中,未經幾時,船師遇病,忽然便死。時長者子即便代處。 至洄流之中,唱言,當如是捉,如是正。船盤迴旋轉,不能前進至於寶所。舉船商人沒水而死。

——選自《百喻經》

譯文

從前有一個顯貴有德的老人的兒子, 與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寶。這位顯貴有德的老人的兒子擅長背誦入海駕船的方法,如果船在海中行駛到有漩渦、回流、礁石的地方,應該像這樣駕駛,像這樣校正方向,像這樣停靠。他就告訴大家說:“入海駕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大家聽後,都十分相信他的話。船行駛到了大海後沒有多久,船師生病忽然死了,這時顯貴有德的老人的兒子就代替死去的船師駕船。當船行駛到有漩渦的急流中,他大聲背誦如何駕駛,如何校正方向。可是船隻是在漩渦中打轉,無法繼續前進到達采寶的地方。滿船商人最終都落水而死。

注釋

漩洑:漩渦

磯:露出水面的大石頭

長者:顯貴有德的老人

昔:從前

善:善於

諸:眾,許多

捉船:掌舵,駕船

語(語眾人言):告訴

悉:全部

已:了

既:已經

駛流:急流,湍急的水流

唱:大聲報,大聲念

如是:如此,這樣

沒:淹沒

舉:全

處:處置,即駕船

漩洑:漩渦

若:如果

誦:背誦

悉:全;都。

洄洑駛流:漩渦與激流。

釋“詣”

“詣”可解釋為“前往”、“到……去”。上文中“詣市賣之”,譯為前去市場出賣它。又,“詣官訟之”,意為前往官府將這事告狀。又“翌日詣京”,意為第二天就前往京城。“詣”也可解釋為“拜訪”、“拜見”。《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句意為漁人到了郡府,去拜見太守,稟報了如此這般的情況。

啟發

理論必須結合實踐。這個大長者子很像戰國時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前者斷送了整船人的性命,後者斷送了整個趙國。“紙上談兵”是血的教訓!徒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識與技能。

問題

‘長者子捉船’長者之子來駕船後,為什麼會"舉船商人沒水而死"?

其實就是‘紙上談兵’,‘光說不做,假把式',長者之子根本不會駕船,最後只會害死一些無辜的人

概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一位長者的兒子會熟練地背誦駕船的方法。在途中,船長突然病死了,他來代替,但是因為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結果一船人全部淹死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