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長生鎮是道教神仙誕生的地方。長生大帝、“蜀中八仙”之范長生(公元218年--318年)誕生於此,公元248年隨彭水豪族被諸葛亮強行遷往成都,依青城山築城而居,是成都一帶道教領袖,後任成漢政權宰相。長生鎮也是民國時代全國佛教中心人物、“新佛化青年會”創建人寧達蘊居士的故鄉。
遷喬鄉,得名於《詩經·小雅·伐木》名句“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自然地理
長生鎮(原遷喬鄉)位於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南部,距彭水縣城35公里,幅員面積56.5平方公里。2011年11月11日,重慶市政府批准設立彭水自治縣長生鎮,管轄原遷喬鄉的行政區域。長生鎮轄長生、三合、龍匯3個居委,26個村民小組,3000戶10640人。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有苗族、土家族、漢族,其中苗族、土家族占60%左右。勞動力人口5600多人,占總人口59%。打工和流動在外有3200人,占勞動人口54%。人口較為相對集中,40%的人口集中在鎮政府駐地周圍,60%的人口集中在其他村組。(2011年數據)
地形屬丘陵和中高山地帶,海拔為500米——1400米之間,村民集居相對集中。東與桑柘接壤,南鄰岩東鄉,西接保家鎮,北與喬梓鄉交界。鎮政府駐地長生居委一組水田壩,生產條件便利,集貿交易繁華。
植被和地下水資源
植被好,森林覆蓋率高達48%。林地面積為40000餘畝,植被屬於亞熱帶長綠闊葉林帶,主要樹種有松樹、杉樹、柏樹、銀杏、楓樹、紅椿、楠木、等。經濟林木主要以木漆、蠶桑、油桐、梨樹、柑橘等。1000米以上植被屬於原生次生林狀態,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有許多純天然食用菌和藥材(天麻、白朮、川芎、大腳菌、青槓菌等),動植物種類繁多。
由於植被繁茂、植物群落完整,水土保持較好,水資源特別是地下水源比較豐富,石灰岩地域水源少,影響部分民眾安全飲水。
地形地貌、地質
長生鎮以平壩和丘陵、中高山相間的地貌特徵,平壩、丘陵、山地交替。長生鎮政府所在地水田壩地勢平坦,有5平方公裡面積,3000畝良田一展平疇;其餘較大面積平壩有乾溪壩1000餘畝良田。其餘地域分布丘陵、中高山,地勢起伏不大,鎮域內有三岔河、乾溪河、三會溪幾條溪流,水資源較為豐富。
地質構造不複雜,主要以石灰岩、沙岩為主。25度以上的土地,土壤屬山地泥沙類型,其他為石灰土、輕粘土。
氣候
氣候類型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由於村地勢起伏不大,相對高差在600米左右,所以,立體氣候較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集中於春秋,無霜期長,平均無霜期在285天左右。全村年平均氣溫15.4℃。年降雨量1200—1300ml。
土地資源及其利用
長生鎮土地資源豐富,幅員面積56.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近30000餘畝畝,其中田面積7000畝,是全縣著名的稻米之鎮,水田壩歷來是我縣出名的田壩子,是糧食示範基地,盛產優質大米;正準備走品牌化之路,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創建有本地特色的優質大米品牌。
其他資源及其利用
長生鎮資源相對較好:除森林和水資源外,村內有大面積的瑩岩和重晶石有待開採。特別是牛欄坪的火山地質礦泉水,含有多種有益於人體礦物質的好水源,但至今仍然沒有開發。
畜牧業資源豐富:全村有900餘戶,每年出欄商品豬2000頭左右,體大肉肥,肉質較好,但是存在商品率不高,亟待開發,禽類發展有較大規模,雞存欄約8000隻,鴨存欄約2000隻,年產禽蛋5—8噸。但存在散、零亂、科技含量不高。
另外還有許多人文景觀:如紀念兩度為相的道教領袖范長生的長生觀、川鄂湘黔渝邊區道教發源地東道岍、佛教聖地天元寺、龍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旅遊資源
長生鎮田園風光,是新興的鄉村旅遊及養生休閒場所,有“世外桃源,養生福地”之稱。
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住房和人居環境
全鎮居民點占地60萬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積50平方米。房屋以反映苗族、土家族建築風格的木製一層或二層吊腳樓結構為主,全鎮有土木結構2340幢,磚混結構1400幢。木製廊柱、街沿、堂屋、人字屋頂、土窯瓦、暗灰色、格子窗。打工農民返鎮建房,所建房屋都是磚混結構,四方形、平頂、白色牆、玻璃窗。90%的農戶房屋結構木房結構、磚混結構的各占50%。居民點比較集中,院子人家多,單居人家少。建築風格主要以苗家吊腳樓為主,四合院、撮箕口建築相輔。
村民的居住環境比較好,水、電、路等設施完善。
道路等基礎設施
全鎮道路(含機耕道)總里程約120公里,道路狀況良好,村通達全面完成,兩個居委通暢公路已硬化完畢。全部能通車,公路實現了組組通,10公里鎮主幹道以實現油化,農網改造餘2008年全面完成。
由縣城直達的光纖閉路電視覆蓋全鎮40%區域,光纖通訊設施幾年前就已經建成實現全覆蓋;有線電話普及率為90%,手機擁有率為90%。以機車為主的交通工具350輛,其中,機車280輛,其它70輛;全鎮沼氣池使用戶60戶,電視普及率達100%,農業機械普及率達到95%以上。
已經建成部分灌溉設施,長生居委河堤600米,保灌面積500畝,占耕地面積的2%。灌溉能力不足和系統不配套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抗旱能力弱。
以電為主要動力,以機耕勞動為主,除只有少數簡易手工脫粒機外,農業機械化程度達70%。
產業及經濟狀況
主要農產品產量及產值:每年播種水稻7000餘畝,產量2800噸,玉米4000噸,紅苕6000噸,土豆5000噸,油菜籽300噸,蔬菜550噸,經濟作物花生175噸,其他農作物600噸。實現種植業產值2500萬元。實現牧業收入1500萬元,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500萬元,2009年實現人均純收入3808元。
收入來源和結構:2009年全鎮累計創造收入520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8元。收入來源於種植業、養殖業、商業和勞務。種植業創造收入2500萬元,占總收入48%,養殖業創造收入1500萬元,占28%;農民務工收入500餘萬元,占10%。勞務和畜產品業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三者合計占76%。種植業、勞務業和畜牧業、烤菸成為長生鎮4大支柱產業。但是產品結構單一,經濟結構不合理,需要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把糧經比例調整到4:6。
產業優勢:綜合長生鎮的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其產業優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種植業優勢。土壤、氣候等因素適宜水稻、油菜、花生等特色產業的發展。第二、畜牧產業優勢。各村的畜牧業是潛在的資源優勢,由於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繁榮的邊貿市場,開發潛力巨大。2005、2008年縣畜牧局在長生居委、三合居委建立了優質瘦肉豬基地,全鎮大牲畜的存欄有5000頭(其中牛100頭、羊200頭)。且鎮域內耕地比較多、草山草坡多,飼料充足。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第三、旅遊業優勢。長生居委牛欄坪火山地質公園及民俗文化村已進行初步調研規,是潛在的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