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產研究所

所內科研主體由農業部淡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生態與健康養殖兩個重點開放實驗室組成,主要開展水產種質資源保存與遺傳育種、瀕危水生動物保護、漁業資源調查評估與水域生態環境監測保護、水產養殖基礎生物學與養殖技術、魚類營養與病害防治、水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等領域的套用基礎和套用技術研究。此外,還有農業部屬檢測中心、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漁業資源監測站、新漁藥臨床試驗基地、水產種質資源保存與良種選育中心、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淡水養殖分技委等公益服務機構依託所內。 擁有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質譜儀、程式降溫儀、數字魚探儀等大型儀器設備30多台件。有科學考察船4艘和綜合試驗基地2個。 五十年來,本所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50多項,獲得各類科研成果獎130多項。

概述

會議會議

該所是我國最早規劃的水產科學重點研究機構之一,於1958年在南京成立,起初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長江水產研究所, 1965年9月由南京遷至湖北省沙市市(現為荊州市),1970年、1978年、1982年先後更名為湖北省長江水產研究所、國家水產總局長江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沙市分所,1984年後定名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所內科研主體組成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由農業部淡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生態與健康養殖兩個重點開放實驗室組成,主要開展水產種質資源保存與遺傳育種、瀕危水生動物保護、漁業資源調查評估與水域生態環境監測保護、水產養殖基礎生物學與養殖技術、魚類營養與病害防治、水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等領域的套用基礎和套用技術研究。此外,還有農業部屬檢測中心、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漁業資源監測站、新漁藥臨床試驗基地、水產種質資源保存與良種選育中心、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淡水養殖分技委等公益服務機構依託所內。
擁有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質譜儀、程式降溫儀數字魚探儀等大型儀器設備30多台件。有科學考察船4艘和綜合試驗基地2個。

所屬公益機構

農業部淡水魚類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淡水養殖標準化辦公室

雜誌雜誌

中國水產學會《淡水漁業》雜誌社

農業部長江中上游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農業部長江中上游漁業資源監測站

農業部新漁藥臨床試驗基地
長江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
長江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所獲榮譽

從左至右起依次為:曹經曄副所長、鄭志靈書記、鄒桂偉所長、陳大慶副所長。從左至右起依次為:曹經曄副所長、鄭志靈書記、鄒桂偉所長、陳大慶副所長。

五十年來,本所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50多項,獲得各類科研成果獎130多項,其中,國家級獎勵9項,省、部級獎勵64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的 “鯉魚雜交一代優勢利用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草魚出血病防治技術研究 ”、“中華鱘物種保護技術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獎的“尼羅羅非魚的引進、養殖及雜種優勢的利用”等成果的推廣套用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所在淡水魚類基礎生物學、資源保護、育種和養殖、營養與飼料、病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了雄厚的技術積累,所從事的中華鱘、鰣魚、大鯢胭脂魚等瀕危水生動物的生物學、資源保護和繁殖等研究多屬於開創性研究,其技術方法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
本所現有在職職工141人,其中有科技人員106人。科技人員中有研究員9人,副研究員21人,中級技術職務34人,初級技術職務41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碩士27人,在讀博士5人,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13人。
分別與華中農業大學、西南大學共建水產養殖學科博士點。與美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科研和教學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為古巴、孟加拉等10多個國家提供了技術援助

圖

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化,本所確立了“立足科研、提升創新能力,拓展空間、支撐行業發展”的宗旨,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努力在今後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