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公嫲吹

公嫲吹”是流行於長汀民間的一種古老樂曲,客家話中,嫲就是母,代表雌性,與公相對應。據考證,“公嫲吹”起源於明代,是公吹和嫲吹的組合,兩人對吹,通過樂器表演,模仿男女生產生活的情景,歌唱夫婦攜手到老的生活。在民間,“公嫲吹”多用在紅白喜事中,曲子演奏起來可歡快,也可哀怨。 ​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 嗩吶藝術(長汀公嫲吹)
所屬地區:福建· 長汀 
遺產編號:Ⅱ-37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申報日期:2008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福建省長汀縣
遺產級別: 國家

簡介

“公嫲吹”是流行於長汀民間的一種古老樂曲,客家話中,嫲就是母,代表雌性,與公相對應。據考證,“公嫲吹”起源於明代,是公吹和嫲吹的組合,兩人對吹,通過樂器表演,模仿男女生產生活的情景,歌唱夫婦攜手到老的生活。在民間,“公嫲吹”多用在紅白喜事中,曲子演奏起來可歡快,也可哀怨。

長汀公嫲吹長汀公嫲吹

特色

長汀鼓樂班多以吹嗩吶為主,“公嫲吹”是流行於長汀民間的一種古老樂曲,客家話中,嫲就是母,代表雌性,與公相對應。據考證,“公嫲吹”起源於明代,是公吹與嫲吹的組合,兩人對吹,通過嗩吶演奏,模仿男女生產生活的情景,歌唱夫婦白頭到老的甜蜜生活。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長汀民間器樂曲。它是以演奏樂器中其中二件樂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樂器形似嗩吶,但比嗩吶長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渾厚,音域寬廣;“嫲吹”音色柔和,圓潤,清亮。“公吹”和“嫲吹”之間的關係是純五度的復調關係。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為主要樂器,配以二胡、揚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鑼、小鑼、鬧鈸等樂器。“公嫲吹”曲調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時而鏇律舒展優揚,似一對老夫妻在回憶過去的美好歲月;時而交替吹奏,互問互答,象這對老夫妻在傾訴各自的心聲;時而緩慢低沉,緩緩吹來,象這對老夫妻在撫摸自己的白髮,嘆息歲月的無情;突然樂器齊鳴,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幾十年的親人突然去世後悲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聲;轉而鳴咽聲聲……
根據文化部門的整理,還在流傳的“公嫲吹”樂曲曲式結構可分為三部分,初段用傳統的“高山流水”曲牌,中段自由套用地方小調,後段將初段縮減並略作變化反覆後結束全曲。“公吹”的鏇律稱為“雄句”,“嫲吹”則稱為“雌句”。“公”“嫲”樂句互相銜接,“公吹”音色甘美酣暢、渾厚、音域寬廣,“嫲吹”音色柔和、圓潤、清亮,富有田園風味。在正式演奏“公嫲吹”時,往往以“十番音樂”為襯托,即大鑼、大鼓、二胡、笛子、三弦等10種樂器為“公嫲吹”的襯托,氣勢雄壯,場面壯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