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列島戰役

長山列島戰役

1566年8月11日,為反抗西班牙統治者的殘暴統治,尼德蘭的弗蘭德爾一些城市民眾手持木棒、鐵錘,衝進教堂寺院,把所謂聖像聖骨之類騙人的“聖物”全部搗毀。起義發展迅速,很快波及到尼德蘭17個省中的12個省。短期內,教堂和寺院被搗毀5500餘所。歷史上稱之為“破壞聖像運動”,從而揭起了尼德蘭起義的序幕。

基本信息

概述

長山列島戰役長山列島戰役
長山列島戰役 英文: Changshan Liedao,Battle of

歷史

 

長山列島戰役
長山列島戰役

 長山列島位於山東半島遼東半島之間,扼渤海灣門戶,由南、北長山島等17個島嶼組成。山東省大陸解放後,退據長山列島的國民黨軍陸戰第2團等部,破壞漁業生產和海上交通,妄圖封鎖渤海灣。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軍區指揮第24軍第72師、炮兵第13團和警備第4、第5旅進行解放長山列島的作戰。11日晚,第72師和警備第4、第5旅分別從蓬萊縣劉家旺、欒家口、解宋營起渡。12日凌晨,警備第4、第5旅攻占長山列島兩翼大小黑山島、大小竹山島,牽制停泊在南北長山島的國民黨軍艦艇。第72師在友鄰配合下,接近南北長山島,並在炮火掩護下迅速登島,與守軍展開激戰,上午攻占南長山島,下午占領北長山島。爾後以警備第5旅為主,向砣磯島、大小欽島、南北皇城島發展進攻。至18日下午,守軍殘部棄島逃遁,戰役結束。此役,共殲國民黨軍1500餘人。至此,山東省全境解放。

戰爭過程

1566年8月11日,為反抗西班牙統治者的殘暴統治,尼德蘭的弗蘭德爾一些城市民眾手持木棒、鐵錘,衝進教堂寺院,把所謂聖像聖骨之類騙人的“聖物”全部搗毀。起義發展迅速,很快波及到尼德蘭17個省中的12個省。短期內,教堂和寺院被搗毀5500餘所。歷史上稱之為“破壞聖像運動”,從而揭起了尼德蘭起義的序幕。
1718年8月11日,英國海軍在帕薩羅角海戰中戰敗西班牙。
1937年8月11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主力在飛機、大炮、坦克火力支援下,向南口展開攻擊;以一部向南口西側長城線助攻;以另一部佯攻得勝口。中國守軍第89師在南口車站和龍虎台高地頑強抵抗後,於12日退守長城要隘居庸關、八達嶺一線主陣地。
1937年8月11日,面對日軍日益臨近的威脅,中國政府令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率第87、第88師開赴上海組織防禦。
1938年8月11日,蘇聯和日本12時在張鼓峰停止一切軍事行動。經過雙方代表現場交涉,雙方同意在張鼓峰北坡陣地上各自後退80米,作為雙方的警線。8月13日,日蘇雙方在張鼓峰東南坡交換了死者屍體。至此,歷時13天的張鼓峰戰役宣告結束。
1942年8月11日,英國由多艘航母、戰列艦護航的馬爾他運輸船隊接連遭到德意海空軍的襲擊。13時左右,德軍U-73號潛艇突破船隊的警戒,“鷹”號航空母艦連發四條魚雷,將其一舉擊沉。
1945年8月11日,在朱德發布的第4號對日反攻命令中,第一次提出“解放軍”這個名稱。朱德總司令發布反攻命令以後,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相繼改名為人民解放軍。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發布通令以後,全軍各部隊統一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令中明文規定,團和分區以上各部隊番號,均須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字樣。
1945年8月11日,蘇聯第16集團軍和北太平洋區艦隊對薩哈林島南部發起進攻。
1945年8月11日,八路軍晉綏軍區4個旅組成晉綏野戰軍,賀龍任司令員,關向應任政治委員,轄第358旅,獨立第1、第2、第3旅。
1949年8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一部及山東軍區部隊發起長山列島戰役。當日日15時,各攻擊部隊開始登船,次日3時,第一梯隊大部分船隻在炮火掩護下,分別在葉家灘、老頭礁及半壁山地區登入。激戰至12時,我軍攻占南北長山島、大小竹山島、大小黑山島、廟島等島嶼,渡海作戰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殲敵1260餘人,繳獲各種炮15門,槍986支,運輸船一艘,火輪3艘,駁船4隻及大批軍用物資。木船渡海,攻打長山列島之戰,是我軍在缺少海軍的情況下,第一次用帆船以步炮協同取得渡海作戰勝利的光輝戰例。
1949年8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發起福州戰役。8月17日,勝利解放福州。至22日止戰役勝利結束,斃傷國民黨軍1600餘人,俘虜3.1萬餘人,投降2600餘人,約一萬餘人潰散。戰役中俘國民黨將級以上軍官十七人。
195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關於軍士和兵評定軍銜的指示》頒布實施。
1960年8月11日,美國首次回收成功照相偵察衛星“發現者”。(炎之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