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機場

長寧機場

長寧機場,位於山西省黎城縣東陽關鎮長寧村,由晉冀魯豫邊區決定在1944年8月建立。長寧機場是一條極為普通不過的黃土跑道,沒有指揮塔和導航燈,也沒有地勤人員,卻是八路軍在抗日根據地的唯一空戰基地,是八路軍與黨中央的空中橋樑。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8月25日,黨中央秘密使用美國軍機從陝北延安空運我軍20多名高級將領(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林彪、滕代遠、薄一波、張際春、陳賡、蕭勁光、楊得志、鄧華、陳錫聯、陳再道、李天佑、宋時輪、王近山、聶鶴亭、江華、傅秋濤、鄧克明等)去山西前線,就是降落在長寧機場。1946年,長寧機場飛機跑道由長寧村的百姓恢復耕田,完成了其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

機場簡介

長寧機場,位於山西省黎城縣東陽關鎮長寧村,由晉冀魯豫邊區決定在1944年8月建立。長寧機場是一條極為普通不過的黃土跑道,沒有指揮塔和導航燈,也沒有地勤人員,卻是八路軍在抗日根據地的唯一空戰基地,是八路軍與黨中央的空中橋樑。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8月25日,黨中央秘密使用美國軍機從陝北延安空運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林彪滕代遠薄一波張際春陳賡蕭勁光楊得志鄧華陳錫聯陳再道李天佑宋時輪王近山聶鶴亭江華傅秋濤鄧克明等20位我黨我軍高級黨政領導和高級將領,去山西前線,就是降落在長寧機場。1946年,長寧機場飛機跑道由長寧村的百姓恢復耕田,完成了其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

建設背景

圖為1944年7月毛澤東在延安歡迎美軍觀察組大會上圖為1944年7月毛澤東在延安歡迎美軍觀察組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中美兩國開始並肩共同對日作戰。為了牽制日本,美國等盟國向中國提供了大量援助,還派空軍到中國直接參加了對日戰鬥。在援助國民黨抗戰的同時,美國政府主張公正對待積極抗戰的共產黨,向共產黨及其軍隊提供某些幫助。1944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派一個軍事和政治觀察組到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據地,蒐集日本的情報,加強同共產黨的聯絡,並幫助其對日作戰。7月22日和8月7日,美軍觀察組分兩批到達延安。負責與美軍觀察組聯絡的中共代表是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除延安外,美軍觀察組還乘飛機多次赴晉冀魯豫、晉察冀等根據地進行考察。為了迎接美軍觀察組,讓其了解根據地軍民在艱難條件下堅持抗戰及其成就,晉冀魯豫邊區決定,在黎城長寧村修建一座臨時機場。

之所以選址在長寧,是考慮此處地勢平坦,視野開闊,便於飛機起降,而且此地遠離日軍占據的城市和交通線,較為隱蔽。同時,這裡距離當時晉冀魯豫軍區所在地——河北省涉縣赤岸村較近。

為了修建機場,八路軍與當地組織曾調集長寧村周邊10里內的村民都來參與建設。建好的飛機場寬40多米,後來就不斷有美國飛機在這裡降落,當時好多人還來長寧看“稀奇”。為了避免日偽的破壞,長寧機場對外絕對保密,周圍是一片莊稼作掩護,機場沒有導航系統及建築物,僅一條黃土修築的飛機跑道。飛機的起落都以將士們臨時點燃的火堆導航。每次飛機起落結束,人員全部撤離機場,不留任何痕跡。由八路軍三八五旅(旅長為王宏坤,開國上將)七六九團的將士擔負修建維護機場的任務,並長期駐守長寧村負責機場的安全。日軍始終不曾想到和發現在太行山間竟然隱藏著八路軍時常使用著的一座飛機場。

當時,黨中央在延安,八路軍的總部長期駐紮在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長寧機場建成後,接受過多次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安排部署的重大飛機起降任務。它的存在使太行與延安、八路軍與黨中央之間架起了一座空中橋樑。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八路軍太行軍區司令部設立了以李棣華為主任的情報聯絡部,同延安一直保持聯繫。

發揮作用

從1945年1月一直到1946年,美軍觀察組往返太行與延安都在長寧起落。駐紮在長寧村的八路軍負責接待通過空中航線從延安來往於太行的美軍觀察員及我軍將領。

1945年春節前夕,黨中央安排美軍觀察組到八路軍抗日的中心晉東南,飛機安全飛抵的首選目標即長寧。美軍觀察組到達後,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駐地左權縣麻田鎮,北方局代理書記鄧小平接待了美軍觀察組成員惠特爾賽上尉一行,在歡迎宴會之後與他們進行了長談。太行軍區司令員李達向美軍觀察組介紹根據地軍民抗日鬥爭的情況,帶領他們到各區參觀視察。通過鄧小平與李達的介紹和美軍觀察組的實地觀察,美軍人員對太行軍民堅定的抗戰決心、為抗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及取得的成就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對共產黨軍隊是戰勝日軍決定性因素的觀點深表信服。在他們隨後向美國政府呈交的報告中,這些內容都得到了反映。

長寧機場的另一個功用,便是轉運對日作戰時在太行山失事的美國空軍人員。

在長寧機場的歷史上,美軍飛機在執行對日軍事目標的轟炸任務當中,共在此起落近20餘架次,一次次寫下了它的飛行起落記錄。

圖為李達(前)在長寧機場與美軍跳傘飛行員合影留念圖為李達在長寧機場與美軍飛行員合影

其中人數最多的一次,是1944年10月,美軍20架飛機從我國西南起飛轟炸日軍的太原飛機場、兵工廠且炸毀日機13架的軍事行動。在這次行動中,有一架美B-29轟炸機被日軍擊中失事墜落在平順縣北榔樹園村一個叫驢角蛟的山溝中,11名機組人員跳傘。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立即命令當地的民兵全力救助美軍飛行員。當地軍民接到情報全力組織搜尋、救助,並在八路軍的掩護下護送至長寧機場,乘機飛往延安。

榔樹園村的魏光策是當年村裡的武裝幹部,他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飛機墜落在驢角蛟時,我正在縣裡參加民兵閱兵。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石志本打來電話,命令我帶領參閱民兵立即趕回去搶救美軍飛行員。與此同時,日本鬼子已從潞城出發趕往我村,搶抓美軍飛行員。上級命令我無論如何要趕在日本鬼子前面趕回村里。我們跑步趕了50里路提前到達村里,當天晚上就把11名美國飛行員全部找了回來,集中住在我村大院堂屋。幾天后美軍派人來接被救的飛行員,並送來感謝信、朱古力、梨膏糖等食物。”

還有一次,一架美軍B-26戰鬥機在黎城縣岩井附近山頭失事撞毀,一名美軍飛行員犧牲,黎城軍民翻山越嶺找到屍體後洗淨,用白布裹好,送到長寧,連同其他生還的美軍飛行員一起送上飛機,飛赴延安。在美軍飛機將要起飛時,一名美軍軍官面對前來送行的老百姓感動地說:“太行百姓才是我們真正的上帝!”

1945年3月,在太行山脈的濟源縣境內美軍一架偵察飛機被日軍擊落,美飛行員跳傘後被八路軍救護到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沁水縣朗壁村,中共太岳區的高級將領親自到朗壁村迎接美國朋友,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在長寧機場一次次的起落中,美軍觀察組成員及飛行員每次降落和住下後,都受到了當地軍民的歡迎,在工作上給予極大的方便,在生活上給予特殊的待遇。長寧機場的修建者、長寧空運事件的見證者李福森回憶:“美軍飛行員很年輕,每次降落休息都住在老百姓家中,我們都騰出最好的房間,拿出最好的生活用品,還給他們做可口的黎城拉麵。沒多長時間他們就學會用筷子,他們的話我們誰也聽不懂,但通過他們比劃的手勢和臉上的笑容我們知道他們很滿意、很開心。”

空運高級將領

重慶談判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前後,從未放棄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的蔣介石又玩起了他兩面三刀的伎倆:一邊調兵遣將,一邊發動和平攻勢。他先後於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連續3次電邀毛澤東重慶談判,目的就在於盡一切可能爭取準備內戰的時間。當時,東北、華北和華東的廣大淪陷區存在許多等待受降、接管的問題,那裡大多是八路軍、新四軍進行敵後抗戰的區域,有大面積成片相連的根據地。蔣介石一方面不準八路軍新四軍去受降接管,下令“原地駐防待命”;另一方面藉助美國的飛機、軍艦抓緊運送軍隊,搶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點。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考慮到:到重慶談判,一定不會一帆風順,而是會有一個談談打打、打打談談的過程。因此,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方針,將東北、華東、晉冀魯豫等地劃分為戰略區,要求各地部隊堅決保衛這些戰略區,保衛抗戰勝利的果實。

可是自1943年下半年起,我黨我軍各大戰略區的領導同志和高級將領大部分奉命參加整風學習和出席中共七大,集中在延安,七大開完又參加了一系列的會議,未能及時到達前線。蔣介石調兵遣將,向我各個解放區進攻,前線都在吃緊,迭電延安,要求領導儘快回到前線指揮作戰。尤其是晉冀魯豫解放區參謀長李達已經發了多次告急電報,閻錫山已經派其第八集團軍副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率4個主力師一個挺進縱隊侵犯晉冀魯豫解放區的腹地上黨地區

各戰略區的高級將領必須儘快返回前線,貫徹執行中央的戰略意圖。但當時延安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從延安到太行山八路軍總部近800公里,步行要經過黃河天險、黃土高原和晉南山地的溝壑,還須冒險穿過國民黨占領區的道道封鎖線。

為了能夠把在延安的高級將領迅速、安全地送往前線,毛澤東和周恩來找來負責中央外事工作的葉劍英楊尚昆商議對策。左思右想之後,葉劍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是不是可以借用美軍觀察組的飛機把我軍將領從延安送出去?當然這有風險。”楊尚昆覺得在理:“事到如今也只有這個辦法了,但這樣做確實有點兒冒險,因為要送的都是我黨我軍的精英,萬一有個閃失,要承受多么大的壓力和歷史責任啊!”最後,兩人決定把這一方案向毛澤東匯報請他做決定。聽完葉劍英、楊尚昆的匯報後,毛澤東認為這個辦法可以考慮。為慎重起見,毛澤東又召集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同志進行了磋商,最後同意了這一方案,並責成葉劍英、楊尚昆儘快與美軍觀察組取得聯繫並付諸實施,但必須確保全全,做到萬無一失。關於飛機的著陸點,毛澤東再三考慮,最終他在機密軍事地圖上還是用筆指向長寧機場。

確定方案

1945年8月24日晚間,黨中央、毛澤東作出一個重大的決定:秘密讓黃華與美軍駐延安觀察組鮑瑞德上校聯繫,讓他派一架運輸機。於是,中央外事組與美軍觀察組在延安舉辦了一次氣氛十分活躍、融洽的聚會。中間休息時,葉劍英、楊尚昆不露聲色地同美軍觀察組負責人提及了這件事。因為是試探,葉劍英、楊尚昆自然沒有將這批指揮員的姓名、職務及其他有關情況透露出去。沒想到,美軍觀察組負責人竟連他的上司都沒有請示,更無意繼續探問,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除了八路軍與美軍觀察組有長期的友好合作,延安方面為這種合作提供了諸多方便外,還因為他們對空運的目的地——長寧機場,有著特殊的印象和感情。八路軍及太行軍民在與援華美軍交往中結下的深厚友誼,給美軍觀察組留下了很深的記憶。美軍飛機曾多次往返於長寧與延安之間,對這條路線也比較熟悉。因此,他們對葉劍英、楊尚昆的請求很痛快地答應了。

這次空運非常危險,黨中央、毛澤東採取了許多防範措施,直到行動的前一天夜裡才秘密通知相關人員,即在延安參加黨的七大的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林彪滕代遠薄一波張際春陳賡蕭勁光楊得志鄧華陳錫聯陳再道李天佑宋時輪王近山聶鶴亭江華傅秋濤鄧克明等20位我黨我軍高級黨政領導和高級將領,25日上午9時到延安東關機場,不帶參謀和警衛員,不準其他同志送行。

完成這次非同尋常運輸任務的是美國製造的道格拉斯貨運機,屬於當時美軍駐延安觀察組。一般每周或半個月在西安和延安之間往返一次,為觀察組運送東西。飛機機身為綠色,艙門矮小,且由於長期使用,門已關不嚴實。飛機有兩個螺旋槳,但起飛時需要靠人推動才能啟動發動機。機艙板是弧形的,乘客坐在機身兩側的條凳上,座位是簡陋的鐵架子,人坐在上面直不起腰,抬不起頭。這種飛機最大的優點是比較安全,只要有塊較大的平地就可以降落。

秘密冒險空運高級將領的前期工作雖然一切就緒,但毛澤東仍然放心不下,派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和葉劍英到機場進行安全檢查並組織登機;為了更進一步做到萬無一失,乘坐飛機的每位將領身上都務必背上為預防不測應急用的降落傘及武器。朱德司令員的英文秘書黃華擔當了此次飛行的翻譯,以免飛行中有什麼情況需要溝通。與此同時,通知太行軍區做好接機準備。

空運過程

1945年8月25日早晨,迎著這一片朝陽,事先接到通知的20位各戰區負責同志陸續來到延安城郊的東關機場。楊尚昆和負責美軍駐延安觀察組聯絡工作的黃華已經先一步到了。

聶榮臻李富春來為戰友們送行。楊尚昆讓黃華簡單地給各位領導同志介紹了情況。黃華說,這是美軍駐延安觀察組專用的飛機,每周六或者半個月在西安和延安之間往返一次,為觀察組運送物資。這次是我們借用的,美國人並不知道乘坐這架飛機的都是些什麼人。

這些將領們在此之前多數沒有坐過飛機,一個個十分興奮。葉劍英、楊尚昆在機場與奔赴前線的將領們親切握手話別,反覆說的都是同一句話——“一路平安”。登機前,前來送行的楊尚昆夫人李伯釗提議給大家照張合影留念。陳毅詼諧地說:“要是我們摔下來了,將來就用這張照片開追悼會吧!”

圖為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聶榮臻、陳賡、蕭勁光、滕代遠等上機前的合影圖為高級將領上機前的合影
如果按照民間迷信講究,陳毅這句話是不吉利的,但這批乘機人員都是信奉唯物主義的共產黨員,大家一笑了之。

這些將領們身背降落傘登上美軍觀察組的道格拉斯運輸機,貓著腰、低著頭鑽進機艙後,運輸機發出轟轟隆隆的巨響起飛了。

飛機一路顛簸,飛得很低,山川阡陌,村莊農舍,歷歷在目。但是誰也聽不清誰說什麼話。在巨大的氣流衝擊下,飛機歪歪斜斜飛越像一條大蟒的黃河,飛越像無數個大鱷魚爬行一樣的呂梁山脈,向太行山南麓晉東南的黎城縣方向飛去。

平安抵達

4個多小時後,飛機終於到達目的地——長寧機場的上空。
8月24日,李達接到中央要求接機的電報,便立即率領一個騎兵排星夜趕到長寧,準備好柴草、火堆、午飯、開水、西瓜等。
25日的長寧機場已沒有了往日的寂靜。上午,在機場飛機跑道兩側,30多名八路軍戰士一排排威嚴侍立,持槍警戒,凝視著天空。機上人員的安全,牽動著太行抗日根據地軍民的心。臨近中午時分,他們在跑道兩側燃起了3個柴草堆。滾滾濃煙直衝藍天,向飛機發出著陸信號。一架美軍貨運機從西南天空轟隆而至,在空中盤旋兩圈之後,徐徐降落。
當艙門緩緩開啟時,20位身穿八路軍制服的將領和4名美國空軍士兵依次走下飛機,將領們來不及脫下降落傘,就情不自禁地同先期到達機場迎接他們的李達等相互擁抱、共同歡呼,並在美軍飛機旁合影留念,記錄下了那難忘的時刻。
飛機平安落地後,太行軍區迅速將飛機安全著陸的情況報告給了延安。自飛機飛離延安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最高統帥部一直焦急地等待著報告。得知平安,大家都長長地鬆了口氣。
長寧村並不是目的地,這批久經戰場考驗、善打勝仗的中共將領們,先敵一步到達戰區,在機場附近稍事休息便遵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精神,從太行山出發,分別奔赴各自戰區前線。如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陳賡陳錫聯陳再道等下飛機後,由黎城星夜趕到一二九師司令部駐地河北涉縣赤岸村,留駐晉冀魯豫根據地,抓緊部署準備上黨戰役林彪等前往東北戰區。陳毅等趕赴華東戰場後也迅速展開部署。

機場現狀

1946年,長寧機場飛機跑道由長寧村的百姓恢復耕田,這裡變成一片麥浪,太行山深處的長寧機場完成了其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

圖為八路軍後代在長寧飛機場舊址合影圖為八路軍後代在長寧飛機場舊址合影
2013年11月23日至26日,原八路軍總部情報處長柴成文之女柴渝,原黎城獨立團黨總支書記張鐮斧之子張谷林、張放等一行五人來黎緬懷父輩抗戰偉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