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肥

長孫肥(?―408年),代郡人 ,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年十三歲,被選入宮侍奉昭成帝。年輕有風度,果斷剛毅少言。道武帝初在獨孤部和賀蘭部時,長孫肥常侍奉跟從,在左右抵禦欺侮道武帝之人,道武帝很信賴依仗他。 登國初年,與莫題等人俱為大將,跟隨道武帝征伐劉顯、攻打庫莫奚、討伐賀蘭部,皆立戰功。道武帝征柔然時,長孫肥降伏其頭領匹候跋。又隨征消滅劉衛辰和薛幹部,斬殺柔然別部頭領組紇提之子曷多汗。 後隨道武帝征伐中山,任中領軍將軍,中山平定,因功賜爵琅邪公,後改為盧鄉公。又降東晉將領劉該,平滅姚平。長孫肥安撫黃河以南,得到官吏百姓的歡心,威信聞名於淮水、泗水。他善於策劃,勇氣為眾將之首,每次交戰常身先士卒,前後征討,不曾失敗,所以每當有重大困難時,皆命長孫肥解決。向南平定中原,向西摧破羌寇,長孫肥其功最多,得賞奴婢數百人,牲畜財物以千計數。後來降爵為藍田侯。天賜五年(408年)去世,諡號武。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侍從道武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時,長孫肥年十三歲,被挑選入宮侍奉。長孫肥年輕有風度,果斷剛毅少言語。道武帝拓跋珪在獨孤部和賀蘭部時,長孫肥時常侍奉跟從,在左右抵禦欺侮道武帝的人,道武帝很信賴依仗他。

屢立戰功

登國元年(386年),長孫肥和莫題等人都做大將,跟隨道武帝征伐劉顯;登國三年(388年)五月,從濡源攻打庫莫奚;登國五年(390年),討伐賀蘭部,都立有戰功。

登國六年(391年)十月,道武帝北征柔然,柔然部族便遷移逃跑,魏軍追至大沙漠南床山下,將其擊敗 ,俘虜了其部族人的一半。柔然首領匹候跋和部帥屋擊各自收集其餘部逃走,道武帝派長孫嵩和長孫肥繼續追擊,穿過大沙漠。長孫嵩追到平望川,大破屋擊,並將他擒獲,斬首示眾。長孫肥追至諑邪山,逼近匹候跋,匹候跋所部全部投降。

登國六年(391年)十二月,長孫肥又跟隨道武帝征伐劉衛辰和薛幹部,打敗並消滅他們。

登國九年(394年)十月,柔然的別部頭領組紇提的兒子曷多汗與社侖等人率領部眾背棄組紇提向西逃跑 ,長孫肥率領輕裝騎兵追趕,追至上郡的跋那山,斬殺曷多汗 ,並將跟隨他叛逃的人全都殺死。

平定中山

皇始元年(396年),長孫肥跟隨道武帝征伐後燕,被任命為中領軍將軍。道武帝駐在晉陽,後燕皇帝慕容寶的并州刺史、遼西王慕容農放棄城池夜晚逃跑,長孫肥追趕他到蒲泉,擒獲他的妻子兒女。道武帝將後燕都城中山包圍,慕容寶放棄城池奔向和龍。長孫肥和左將軍李栗率三千騎兵追趕他,到達范陽,沒趕上而返回。於是攻下研城戍,俘獲一千多人。中山城內的人立慕容普鄰為君主,道武帝包圍他。慕容普鄰於是派出步兵一千多人,想伺機衝擊包圍圈。道武帝命令長孫肥挑戰,假裝退卻,慕容普鄰的軍隊追擊長孫肥,道武帝截斷他們的後路,全部擒獲斬殺了他們。這時因兵馬缺少糧草,就解除對中山的包圍,到河間謀食。慕容賀鄰殺死慕容普鄰而自立。道武帝停駐在魯口,派遣長孫肥率領七千騎兵偷襲中山,進入外城後返回。慕容賀鄰率領步兵騎兵四千人追趕長孫肥到弧水,長孫肥從魏昌攻打他,繳獲鎧甲馬匹二百套。長孫肥身中流箭,瘡傷嚴重,於是返回。中山平定後,長孫肥因功被賜爵為琅邪公。調任衛尉卿,改封為盧鄉公。

敗殺儒準

天興二年(399年)三月,中山太守仇儒不想向內地遷徙,躲藏在趙郡,推舉盜賊趙準為頭領。荒誕地編造誑惑人心的話說:“燕地向東傾,趙地當繼續,要知他的名,淮河水不足。”趙準高興地聽從他的意見,自稱使持節、征西大將軍、青冀二州牧、鉅鹿公,仇儒任長史,聚集黨羽二千多人,占據關城,勾結丁零,殺害官吏,煽動常山、鉅鹿、廣平各郡。道武帝派遣長孫肥率領三千騎兵討伐他們,在九門打敗趙準,斬殺仇儒,生擒趙準。詔令把仇儒的肉當食物,把趙準傳送到京城,在街市車裂,夷滅他的宗族。

消滅姚平

天興四年(401年)七月,道武帝委任長孫肥為鎮遠將軍、兗州刺史,給予步兵、騎兵二萬人,向南攻取許昌,攻到彭城。 東晉將領劉該派遣使者前往長孫肥那裡請求投降,貢奉地方產品。

天興五年(402年)五月,後秦皇帝姚興派其弟安北將軍、義陽公姚平率兵四萬進犯北魏,並攻陷北魏平陽郡的乾壁。道武帝將要討伐他,選拔眾將領沒有比得上長孫肥的,於是徵召他回京城。六月,派遣長孫肥和鎮西大將軍、毗陵王拓跋順等三位將領率領六萬騎兵充任前鋒。 道武帝停駐永安,姚平招募派遣勇將,率領精銳的騎兵二百人窺伺魏軍,長孫肥迎擊擒獲他們,姚平軍一匹馬都沒返回。姚平後撤據守柴壁,道武帝進軍攻打並屠殺他們。派遣長孫肥返回鎮守兗州。

威名淮泗

長孫肥安撫慰問黃河以南時,得到官吏百姓的歡心,威望信義聞名於淮水、泗水。他善於策劃,勇氣為眾將之首,每次交戰常在士卒前面,前後征討,不曾失敗,所以每當有重大困難時,都命令長孫肥去面對。向南平定中原,向西摧破羌族賊寇,長孫肥的功勞為多,賞賜給他奴婢幾百人,牲畜財物以千計數。後來降爵為藍田侯。

天賜五年(408年),長孫肥去世,諡號武,在金陵陪葬。其子長孫翰繼承爵位。

歷史評價

魏收《魏書》:①“長孫肥結髮內侍,雄烈知名,軍鋒所指,罔不奔散,關張萬人之敵,未足多也。” ;②“少有雅度,果毅少言。”

李延壽《北史》:“肥結髮內侍,雄武自立,軍鋒所指,罔不棄散,關、張萬人敵,未足多也。”

人物成就

長孫肥隨道武帝作戰,多有戰功。尤以柴壁之戰,在生擒姚平的作戰中功勳非常出眾。

史書記載

《魏書·卷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

《北史·卷二十二·列傳第十》

家庭成員

弟弟

長孫亦乾,官至羽林郎、廣平太守。

兒子

長孫翰,官至安集將軍、司徒,封爵平陽王,諡號威。

長孫受興,長孫翰弟,官至河間太守,封爵長進子。

長孫陳,一作長孫陵,長孫受興弟,官至安東將軍,封爵吳郡公,死後追贈散騎常侍、吳郡王,諡號恭。

長孫蘭,長孫陳弟,官至奮武將軍、散騎常侍、北部尚書、豫州刺史,封爵睢陽子。

孫子

長孫平成,一作長孫成 ,長孫翰之子,官至南部尚書,襲爵平陽王,後降為平陽公。

長孫安都,長孫受興之子,官至典馬令,襲爵長進子。

長孫頭,長孫陳之子,官至中散、內行長、典龍牧曹,襲爵吳郡公。

長孫烏孤,長孫蘭之子,官至武都鎮將、散令,襲爵睢陽子。

曾孫

長孫渾

長孫拔

長孫樂

玄孫

長孫盛

侄子

長孫石洛,長孫亦乾之子,官至散騎常侍、樂部尚書、寧西將軍,封爵臨淮公,諡號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