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政協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市長壽區委員會(簡稱政協重慶市長壽區委員會或重慶市長壽區政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組織,在我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職能政協重慶市長壽區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長壽區政協第十四屆委員會共設定23個界別。

簡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市長壽區委員會(簡稱政協重慶市長壽區委員會或重慶市長壽區政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組織,在我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歷史與發展

1955年6月6日,長壽縣政協第一屆一次會議召開,長壽縣政協正式成立。其間全國性的文化大革命爆發,導致長壽縣政協曾停止活動達12年,直至1979年5月才恢復活動。54年來,長壽政協始終與黨和政府風雨同舟、和衷共濟,歷屆區(縣)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在長壽區(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團結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履職為民,助推長壽經濟社會發展,為推進我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職能

政協重慶市長壽區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這三項主要職能是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國政治體制中參與國是、發揮作用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形式,體現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和特點,是人民政協區別於其他政治組織的重要標誌。
政治協商 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以及長壽區的重要人事任免進行協商。
民主監督 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
參政議政 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四屆委員會的基本情況

區政協十四屆委員會共有委員281名。其中,中共委員112名,非中共委員169名。預留12個名額,以備屆中調整增補。區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組成人員52名。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7名(其中:非中共3名),秘書長1名;常委43名,中共政協常委16名,非中共政協常委27名。
長壽區政協第十四屆委員會共設定23個界別。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九三學社、無黨派人士、共青團長壽區委員會、長壽區總工會、長壽區婦女聯合會、長壽區工商業聯合會、長壽區科學技術協會、長壽區歸僑僑眷聯合會、文化藝術界、科學技術界、經濟界、農業界、教育界、體育界、醫藥衛生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少數民族界、宗教界、特別邀請人士。
長壽區政協第十四屆委員會內設機構為“一室六委”,即政協辦公室、學習文史委員會、提案委員會、經濟委員會、社會法制委員會、社會事務委員會、城建環保委員會。政協辦公室下設秘書科、行政科、信息科,各專委會下設正科級辦事機構綜合科。設定6個街鎮聯絡組,分別是鳳城聯絡組、晏家聯絡組、渡舟聯絡組、長壽湖聯絡組、石堰聯絡組、葛蘭聯絡組。
第十四屆長壽區政協成立以來,秉持“團結民主,創新有為”的工作理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重慶市長壽區委的領導下,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揚團結、民主、和諧的精神,突出合作、參與、協商的特點,緊緊圍繞黨和政府工作中心,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成“三地一中心”“五型長壽”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