鐿原子鐘

鐿原子鐘

鐿原子鐘是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研製成功的迄今最精確的原子鐘。誤差為1/1018,是目前最精確原子鐘的10倍。新的原子鐘具有廣泛的用途,可以大大改進舊原子鐘的測量結果。

簡介

鐿原子鐘鐿原子鐘

原子鐘不像電子鐘是通過電脈衝指示秒針的滴答聲進行計時,而是用原子活動的變化來計時。用雷射來檢測原子鐘的變化是一種較新的策略,它提供了減少原子鐘“不穩定性”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滴答中發生波動的機會;不穩定性越低,鐘的運作就越準確。

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2013年8月22日對外公布,他們利用稀土元素,成功研製出迄今最精確的原子鐘。如果它從宇宙誕生之初(科學家們曾在各種不同場合推算宇宙的年齡在100億年到200億年之間,150億年這個數字一直被科學界普遍接受)就開始“滴答”走動,到今天也不會發生1秒的誤差。

技術

這一原子鐘利用稀土元素元素製成,首先將約1萬個鐿原子冷卻至10微開爾文,即在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十攝氏度,然後將其封閉到由雷射製成的被稱為光晶格的“容器”中,另一個每秒“滴答”518萬億次的光晶格則將引發這些原子在兩個能量級之間“擺動”,最終製成了迄今最穩定的原子鐘。

精度

研究人員說,鐿原子鐘的精度達10的18次方,比此前最精確的原子鐘提高約10倍。

用途

這種原子鐘有望在要求有穩定時間信號的領域派上用場,包括網際網路、金融系統和導航定位系統等。論文共同作者、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物理學家安德魯·拉德洛說:“鐿原子鐘的穩定性打開了通向許多令人激動的高性能計時實踐套用的大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