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東區[吉林省四平市]

鐵東區[吉林省四平市]
鐵東區[吉林省四平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鐵東區地處吉林省西南部,位於四平市區東部, 地處東經124°15′-124°25′,北緯43°1′-43°15′之間,南接遼寧省昌圖縣、西豐縣,北連四平市梨樹縣,東鄰吉林省遼源市,西與四平市鐵西區隔長大鐵路相望。轄1個經濟開發區,4個鄉鎮,8個街道,51個行政村,42個社區。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8.8億元。截止到2014年,面積945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鐵東區鐵東區
全區東南地勢高,西北地勢低。屬於中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呈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5.7℃,平均無霜期在160天左右,全年雨水總量約為660毫米,日照時數約為2690小時。

歷史沿革

鐵東區法院鐵東區法院
1983年9月,四平地市行政機構改革,四平行署撤銷,重新組建地級四平市,轄懷德、梨樹、伊通、雙遼4縣和鐵東區、鐵西區。

四平市區於1985年行政區劃為:鐵東區轄7個街道辦事處,3個鄉(鎮);鐵西區轄4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

行政區劃

下轄8個街道、2個鎮、2個鄉:

街道辦事處:解放街道、北市場街道四馬路街道七馬路街道、北門街道、黃土坑街道平東街道平南街道

鎮:山門鎮葉赫滿族鎮

鄉:長發鄉、城東鄉。

人口民族

截止到2014年,總人口34萬人。政策生育率93.2%,自然增長率1.3‰。共有漢、滿、朝鮮、回、苗、彝、壯、布依、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高山、達斡爾、錫伯、俄羅斯18個民族。

經濟發展

綜述

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8.8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21.5%,在全四平市6個縣市區中增幅排名第一;財政收入實現5.2億元,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實現1.1億元,突破億元大關,同比2009年增長45%,增幅排名全四平市第一;全口徑財政收入占GDP比重6%,增幅排名全四平市第一。

第一產業

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實現7057元。糧食產量達到3.36億斤,山門鎮上二台村被省政府評為糧食高產示範區。棚膜蔬菜業和特產業生產面積達6645畝,產量4347萬公斤,產值達9758萬元。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3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21戶。共建棚膜小區7個、棚室3143棟,建成標準化牧業小區30個,牧業總產值實現3.16億元,園藝特產業總產值實現7200萬元。畜牧獸醫工作獲省級先進榮譽稱號。鐵東區農機推廣工作取得了明顯實效。全年共完成農機具補貼73台套,其中,拖拉機30台,收割機29台,免耕播種機11台,1台糧食烘乾機,1台深松機,1台聯合整地機,為全年糧食豐收提供了重要保障。全年補貼金額達267.81萬元,其中國補資金232.81萬元,省補資金35萬元。農機的大量使用使農民減輕了勞動強度,享受到了實惠。

第二產業

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03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175.9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50%,工業增加值完成52.1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31.1%,工業利潤實現6.3億元,同比增長74.8%。其中鐵東經濟開發區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25戶,實現工業產值48.85億元。專用汽車產業園被列入省級特色園區。機械加工產業園、光伏產業園、文化教育產業園、現代物流產業園、生物農業產業園、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建材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相繼開工建設。實行瀋陽鈺雪明源玻璃製品新生產線改造、一汽四平輕型專用車改造、立白日化年產3萬噸洗衣液、納愛斯四平有限公司年產8萬噸液洗產品改造等技改項目。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
2010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5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36.4%,增幅排名全市第一,全年完成3000萬元以上建設項目134個,億元以上建設項目43個。中廣核山門風電場、農豐樂農業機械、慶達晶矽太陽能電池片、奮進1萬輛特種車等一批億元以上項目開工、投產。被四平市評為全市發展經濟先進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突出貢獻單位,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先進區。
招商引資
2010年赴北京、上海、南京、南昌、濟南、青島、濰坊、寧波、十堰、台灣等地招商。全年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159個,億元以上項目27個。截至2010年末,實現城鄉固定資產投資79.85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63%。吉林慶達晶矽太陽能電池片項目一期工程已經竣工投產。中廣核四平山門風電場項目全面開工。富元管塔、亨泰機械製造、樺鑫綠色包裝紙箱等項目。與則泰集團簽訂了三維數字掃瞄器生產基地建設項目。2010年鐵東區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先進區。與長春市綠園區、中廣核遼寧分公司、華銳風電集團簽署了合作框架協定。
金融
2010年,加強了與工行、建行、農行、交行、吉林銀行、農發行、郵政儲蓄銀行、東北證券等金融部門的聯繫,累計為企業融資8.9億元。與清華大學簽訂了百名幹部、百名企業家“雙百培訓工程”,組織100名機關幹部和100名企業負責人分10批在清華大學接受為期一年的培訓。

社會事業

城建

實施“門前三包”責任制。道路保潔水平提高,全天候清掃保潔面積達到260萬平方米。啟動了長平高速公路拓寬工程。修建了重工路、平東二小南路、合力路、立業路等斷頭路段。協調供暖部門,“暖房子”工程穩步推進。完成8個棄管小區的環境綜合整治。
新修農村公路排水邊溝25公里、院落圍牆1500延長米,粉刷圍牆5000延長米,清理垃圾、草垛、邊溝、廁所6000餘處。加強農村安全飲水建設,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6處,解決了6000多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力推廣環保型農家廁所,現已安裝1650戶。農村新能源建設全面展開,安排專項資金為農戶安裝太陽能1250平方米,安裝節能灶400餘個。開展“綠化美化村屯、創建綠色家園”活動,投資70餘萬元,綠化村屯30個,更新造林面積6.8公頃,高標準通過省政府檢查驗收。積極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區三個鄉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任務順利完成。森林防火實現了連續3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目標。

科技

截至到2010年,科技工作成效顯著,2個項目列入2010年度國家星火計畫立項項目行列。
推進企業自主科技創新。幫助企業申報國家以及省、市專項資金,獎勵扶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幫助企業上報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幫助企業申報國家以及省級科技企業。
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為民營經濟破解資金以及技術難題,繼續引導和支持企業實施嫁接改造合作,申請國家專項資金,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企業技術升級。

教育

截至到2010年,5家中國小校被評為四平市教學管理先進校,中考成績名列全市前茅,大課間活動取得新成果,被教育部評為“陽光體育活動先進實驗區”稱號。

體育

截至到2010年,發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鐵東區運動員在吉林省第十六屆運動會上取得了6枚金牌、1枚銀牌、3枚銅牌的成績,總分和獎牌數名列全省縣區組第三名、全市第一名。

文化

2010年新建農村文化廣場5個。房身村、小塔子村、一面城村、塔山村、山門村、英額卜村被省政府評為“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和“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新農保工作成為全國首批新農保試點工作區,被省政府評為省級先進集體。積極開展送戲下鄉活動,演出70餘場。舉辦了“絢麗鐵東,活力四平”元宵燈展及新春文化廟會活動,燈會盛況在央視新聞聯播中播出。新建了城東鄉文化站,進一步完善了山門鎮文化站和葉赫滿族鎮文化站的基礎設施。農家書屋發展到34家,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
2014年年初以來,鐵東區在全市開展“創建文化示範村”活動。城鄉共建、城鄉聯合演出27場,參演人員1790人次,觀眾達萬餘人次。推動了農村文化建設,並得到了省文化廳的充分肯定和全力支持,計畫每天在省文化廳戶外電子屏循環播放鐵東區城鄉共建工作的“文化種進鄉野間”專題片,播放半年。
推行“兵兒子”、“團女兒”的基礎上大力推廣“鄰里親”活動。總計35萬字的2009年版《鐵東年鑑》正式出版發行,《四平市志·鐵東篇》編撰工作全面完成。

衛生

2013年,新農合參合率達到在鄉人口的100%,補償5萬人次、2800萬元。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機構人均住院費用下降20%、門診費用下降30%。開展免費體檢,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22萬人。完成石嶺鎮中心衛生院改建和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管工作。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參檢率達80%以上,生育關懷和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繼續推進,投入260萬元,開展計生家庭特別扶助和獎勵工作。

社會保障

截至到2010年,城市低保對象已達14077戶、20027人,農村低保5348戶,5707人。新農保工作紮實推進,為40478人辦理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為81.5%,名列全省新農保參保率第一名,為年滿60周歲以上8671名農村老人發放了基礎養老金。新農合參合率達到87%。城市醫療救助517人,救助金額45.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78人,救助金額50.4萬元。城區5000餘戶低保家庭享受到廉租住房補貼。全力組織抗洪搶險,戰勝特大洪澇災害,實現了主要河流無潰堤、水庫無垮壩、民眾無傷亡的目標。實施工資倍增計畫,行政事業單位職工月工資人均增長600元。著力推動全民創業,全區新增民營企業118戶,個體工商戶3173戶。城鎮新增就業554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建立了2個創業市場,2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扶持440個小老闆踏上創業征程,帶動城鄉2100人就業。組織16戶規模以上企業與吉林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合作框架協定。舉辦了政校企人才招聘會,為應屆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676人。

交通運輸

鐵東區位優越,是東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哈大、四梅、平集鐵路交匯於此,長大高速和京哈、集錫、沈明、四渾等四條國道貫穿於區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使鐵東承南啟北、東西貫通,得盡地利之便,縮短了對外界交流合作的時空距離,融入了長吉圖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

旅遊資源

葉赫旅遊經濟開發區以滿族民俗特色文化為核心,以山門、轉山湖風景區為載體,發展成為綜合型山水生態旅遊度假區,“二郎山莊”被評定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葉赫那拉城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旅遊業
截止到2010年,長影製片廠攝製的大型宣傳片《中國葉赫》開機,成立了平安葉赫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建立了鐵東旅遊網站和中國葉赫旅遊網站,印製了“鳳舞神州”明信片郵冊和魅力葉赫風光冊。參加了“2010北京國際旅遊博覽會”,會上舉辦了“2010中國葉赫滿族民俗旅遊推介會”,與北京等十家埠外旅行社簽署了合作框架協定。
成功舉辦中國葉赫滿族民俗旅遊節系列活動。舉辦了“中國葉赫轉山湖開河魚美食節”,舉行“葉赫風情”大型文藝演出。引進了江西東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木結構生態汽車營地及山地越野汽車戶外運動場所項目,中福卡轉山湖旅遊度假村、石藥集團大架山生態觀光農業等項目正在全力推進,與則泰集團簽訂並啟動了數字葉赫項目,葉赫那拉滑雪場項目已投入運營。
轉山湖風景區
轉山湖水庫為人工水庫,建於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水城面積5000畝,蓄水量3700萬立方米,水面呈“S”型,纏繞葉赫那拉城所處的東山,形成龜駝城的美麗景致。轉山湖水庫截葉赫河成湖,湖岸四周青山環繞,湖山一色,美不勝收。湖面遊艇穿梭往來,水中魚翔淺底,岸邊釣者悠然自在。轉山湖遊樂園內塑有神鷹海冬青的雕塑,神態逼真,呼之欲出。
四平戰役紀念館
四平戰役紀念館是紅色之旅的聖地,是青少年教育基地。位於吉林省四平市英雄大街60號,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正門上方鑲嵌著“四平戰役紀念館”七個鎦金大字,為彭真同志親筆題寫。按使用功能共分為陳列區、藏品區、辦公區、綜合服務區和中央控制區等五大區域,其中展廳面積3000平方米。陳列區內設有序言廳、戰史廳、支前廳、英烈廳、半景畫館、影視廳、臨時展廳等8個主要展廳。
山門鎮風景區
山門風景區又名“龍興之地”。坐落在吉林省四平市外東南方,迎面是被一劈為二的半邊山門,因形得名的被當地人喚為“半拉山門”,入其內部,便可得其精華所在。它由杏花山、德仁堂山和山門水庫組成。以自然景觀為主,真山真水,加上人文景觀,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是四平近郊聞名的旅遊勝地。號稱綿亘千里的“長白大門”。
葉赫滿族鎮
葉赫滿族鎮地處長白山余脈,屬大黑山系,是一個“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丘陵半山區。境內山青水秀,自然風光旖旎。逢春百花爭艷、百鳥爭鳴,盛夏,林木蔥蔥,溪水潺潺,金秋,滿山紅葉,果滿枝頭,寒冬,白雪皚皚,銀裝素裹。葉赫河自東向西流經葉赫全境,一注碧水呈“S”型繞山而行,形成一個5000畝寬闊水域的中型水庫,湖岸林木豐美,怪石林立,素有“北方小三峽”之美稱。國家3A級旅遊景區葉赫那拉城坐落於東城山上,巧奪天工的神奇自然景觀繪就了一幅“靜水環城霞淡淡,長松繞嶺霧悠悠”的美麗畫卷。
二郎山莊
二郎山莊位於吉林省四平市山門鎮境內,建於1993年9月,位於海拔二百九十三米號稱長白第一山上,總投資410萬元,年接待旅遊10萬人次。它是“楊二郎趕山”故事的所在地,根據其優美動聽的傳說,是國家2A級旅遊風景區,總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

地方特產

葉赫三寶
葉赫榛子,外殼堅硬,果仁肥白而圓,有香氣,含油脂量很大,吃起來特別香美,餘味綿綿,因此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堅果類食品。
葉赫白蘑,屬野生食用菌的一種,分為純白蘑(香白蘑),草白蘑和趟子白蘑三種,以純白蘑為上。康熙21年東巡途經葉赫那拉時“食後,帝欽歲歲選送”。自此,葉赫白蘑一直是宮廷貢品,至今仍是人們饋贈親友的珍貴禮物。
葉赫胖頭魚也叫花鰱,是四大家魚之一,就因為它的頭大,幾乎占整個身體的三分之一,所以被人們叫做胖頭魚,也叫大頭魚。胖頭魚最美味、最有營養的部分,就是它的頭,用魚頭做的各種菜餚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鹿茸

鹿茸鹿茸
鹿茸是一種名貴藥材,多取雄性梅花鹿未骨化的嫩角。四平的地理條件很適合梅花鹿的生長和繁殖,這裡的鹿茸數量多、質量好。鹿茸具有強筋壯骨、補腎壯陽,生精益血,促進胃腸蠕動及分泌等功能。以鹿茸為原料製成的丸、散、膏、丹藥劑已達數十種。鹿茸血、鹿血、鹿胎、鹿鞭等也是這裡出產的珍貴藥材。

所獲榮譽

鐵東區先後被評為中國金融生態區、中國產業發展能力百強區、全國百佳全民創業示範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區、平安吉林建設示範區、創建國家衛生城模範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