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灣胡同

鐘樓灣胡同

位於區域西北部,鼓樓北側,屬安定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南北走向。北起豆腐池胡同,南有兩個出口分別通鼓樓西大街、鼓樓東大街,東與草廠北巷相通,西與鍾庫胡同、鈴鐺胡同、湯公胡同相通。全長757米,寬7米,瀝青路面。

鐘樓灣胡同鐘樓灣胡同

歷史沿革

鐘樓灣胡同

鐘樓灣胡同,民國36年(1947年)稱鐘樓灣,因位於鐘樓周圍而得名。1949年後稱鐘樓灣胡同。現胡同內有鼓

鐘樓灣胡同鐘樓灣胡同

樓、鐘樓,1957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鐘樓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後毀於火。清乾隆十年(1747)重建,兩年後建成。為防止火災,重建時,鐘樓全部建築改為磚石結構。底部是磚石高台,四面開有券門,周圍繞以短垣。其上為鐘樓,重檐歇山,黑色琉璃瓦綠剪邊。鐘樓南部立有乾隆皇帝御製重建鐘樓碑記。鐘樓上懸有銅鐘,重約六十三噸,是我國最重的銅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