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靜鋼

鎮靜鋼

killed steel 根據冶煉時脫氧程度的不同,鋼可分為沸騰鋼、半鎮靜鋼和鎮靜鋼。 鎮靜鋼為完全脫氧的鋼,使得氧的質量分數不超過0.01%(一般常在0.002%~0.003%)。通常注成上大下小帶保溫帽的錠型,澆注時鋼液鎮靜不沸騰。由於錠模上部有保溫帽(在鋼液凝固時作補充鋼液用),這節帽頭在軋制開坯後需切除,故鋼的收縮率低,但組織緻密,偏析小,質量均勻。優質鋼和合金鋼一般都是鎮靜鋼

基本簡介

模式

鎮靜鋼鎮靜鋼

根據鋼種和產品質量,脫氧分為3種模式:

①矽鎮靜鋼(用Si+Mn脫氧);

②矽鋁鎮靜鋼(Si+Mn+少量Al脫氧);

③鋁鎮靜鋼(用過剩Al>0.01%)。

整體分類

用Si+Mn脫氧,形成的脫氧產物有:①純SiO2(固體);②MnO·SiO2(液體);③MnO·FeO(固溶體)。對於矽鎮靜鋼,控制Mn/Si,使其生成液態的MnO·SiO2,鋼水可澆性好,但與Si、Mn相平衡的[O]D較高((40~60)×10-6),在結晶器內鋼水凝固時易生成皮下針孔或氣泡,影響鑄坯質量。採用Si+Mn脫氧後,使鋼水可澆性好(不堵水口),又不使鑄坯產生針孔或皮下氣泡,要控制鋼水中溶解氧[O]D在(10~20)×10-6。

對於含碳較高的矽鎮靜鋼(如高碳硬線鋼、彈簧鋼),為避免Al2O3夾雜的有害作用,一般不加鋁脫氧,而是用低鋁的鐵合金脫氧,鋼水中的酸溶鋁[Al]s極低(<0.002%),則鋼中溶解氧[O]D較高。為降低鋼中[O]D,在LF精煉採用白渣操作+氬氣攪拌,鋼渣精煉擴散脫氧,既能把鋼水中[O]D降到<20×10-6,也能有效地脫硫([S]<0.01%)。

3.1矽鎮靜鋼(C0.29%,Mn0.8%~1.2%,Si0.15%~0.40%),LF精煉後鋼水中[O]D與水口堵塞和針孔的關係可知:鋼水中[O]D控制在(10~20)×10-6,既可防止水口堵塞,鑄坯又無皮下氣孔生成。但鋼水中[O]D<10×10-6,水口堵塞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應控制好:

(1)合適的Mn/Si

①Mn/Si低時形成SiO2夾雜,增加了水口堵塞的可能性;

②Mn/Si高(>2.5)時生成典型的MnO·SiO2(MnO54.1%,SiO245.9%),夾雜物容易上浮。

(2)鐵合金中鋁含量。如果鐵合金中帶入的鋁使鋼水中[Al]s>0.003%,就會形成固態Al2O3。

(3)控制LF白渣精煉時間,減少MnO·Al2O3生成。

3.2 矽鋁鎮靜鋼

僅用Si+Mn脫氧,鑄坯易形成皮下針孔,除採用LF白渣精煉降低鋼中[O]D外,還可用Si+Mn+少量鋁脫氧。但如果既要保持連鑄的可澆性又要防止鑄坯產生皮下針孔,套用Si+Mn+少量鋁脫氧,形成的脫氧產物可能有: ①薔薇輝石(2MnO·2Al2O3·5SiO2);

②錳鋁榴石(3MnO·Al2O3·3SiO2);

③純(Al2O3>25%)。

要把夾雜物成分控制在相圖中錳鋁榴石的陰影區,這樣就可達到:

①夾雜物熔點低(1400℃),球形易上浮;

②熱軋時夾雜物可塑性好(800~1300℃);

③錳鋁榴石夾雜物中Al2O3接近20%左右,變形性最好;

④無單獨Al2O3的析出,鋼水可澆性好,不堵水口;

⑤脫氧良好,不生成氣孔。

理論計算指出,在鋼中Si=0.2%,Mn=0.4%,溫度為1550℃條件下,若鋼中酸溶鋁[Al]s≤0.005%,則鋼中[O]<20×10-6,生成錳鋁榴石而無Al2O3析出,鋼水可澆性好,鑄坯又不產生皮下氣孔。這對連鑄生產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高碳硬線鋼,用Si+Mn脫氧控制好鋼中的[Al]s來得到易變形的錳鋁榴石而防止脆性Al2O3夾雜析出,這對於防止拉拔脆斷是非常重要的。

3.3 鋁鎮靜鋼

對於中低碳細晶粒鋼,要求鋼中酸溶鋁[Al]s≥0.01%;對於低碳鋁鎮靜鋼,為改善薄板深沖性能,要求鋼中[Al]s=0.02%~0.05,為此要求用過剩鋁脫氧。這樣,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1)加鋁方法

如何把鋁加到鋼水中達到目標值,且鋁的回收率儘可能高。

(2)如何避免Al2O3夾雜的有害作用

對於加鋁方法,將一部法加鋁改為兩部法加鋁:

①出鋼時加鋁量脫除鋼水中超出C—O平衡的過剩氧量:

②精煉加鋁量為脫除C相平衡的氧+目標鋁含量(餵鋁線)。

鋼水中與酸溶鋁[Al]s相平衡的[O]D很低,為(2~6)×10-6,脫氧產物全部為Al2O3,其害處是:①Al2O3熔點高(2050℃),鋼水中呈固態;②可澆性差,堵水口;③Al2O3可塑性差,不變形,影響鋼材性能,尤其是深沖薄板的表面缺陷。

改變形態

為此,採用鈣處理(餵Si-Ca線或Ca線)來改變Al2O3形態。

(1)加鋁較少

[Al]s較低,採用輕鈣處理

輕鈣處理後生成鈣長石CaO·Al2O3·2SiO2(CaO20%~25%,Al2O337%,SiO244%)或鈣黃長石2CaO·Al2O3·SiO2(CaO40%,Al2O337%,SiO222%)。希望把夾雜物成分控制在CaO-SiO2-Al2O3相圖中的陰影區。夾雜物鈣長石熔點低(1200~1400℃),在鋼液中易上浮,可澆性好,不堵水口;熱軋時夾雜物易變形不會發生拉拔脆斷現象。

(2)加鋁較多

[Al]s較高,採用重鈣處理

溶解鈣與鋼水中固相Al2O3生成不同組成的鋁酸鈣(CaO-Al2O3)夾雜,CaO和Al2O3生成五個中間相,其組成與熔點見表2。應控制鋼中鈣含量,避免生成中間相CA6、CA2、CA而生成液相的12CaO·7Al2O3,有利於夾雜物上浮,也能夠防止水口堵塞。

生成的鋁酸鈣夾雜中富集CaO,具有高的硫容量,能吸收足夠的硫,當鋼水凝固時,夾雜物中硫的溶解度降低,硫化物沉澱形成中心為鋁酸鈣CaO-Al2O3,外殼為CaS的雙相夾雜。

鋼中加入的Ca除與反應外,還能與硫反應生成CaS。CaS也會引起水口堵塞。為提高鈣處理轉變Al2O3為12CaO·7Al2O3的效率,應控制鋼水中的硫含量小於0.01%。若S=0.010%~0.015%,鈣處理後有CaS生成;S=0.030%~0.040%時,鈣處理首先生成CaS,CaS堵塞水口嚴重。

鈣處理鋁鎮靜鋼,判斷鋼水中Al2O3向球化轉變的指標,文獻中有不同的說法:①Ca/Al>0.14;②Ca/T[O]=0.7~1.2。

對於鋁鎮靜鋼,鈣處理後:①解決了可澆性,不堵水口;②夾雜物易上浮去除;③消除了Al2O3不變形夾雜物對鋼性能的有害作用。

分類

1.沸騰鋼

煉鋼時僅加入錳鐵進行脫氧,脫氧不完全。這種鋼液鑄錠時,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氣體逸出,鋼液呈沸騰狀,故稱為沸騰鋼,代號為“F”。

沸騰鋼組織不夠緻密,成分不太均勻,硫、磷等雜質偏析較嚴重,故質量較差。但因其成本低、產量高,故被廣泛用於一般工程。

2.鎮靜鋼

煉鋼時採用錳鐵、矽鐵和鋁錠等作為脫氧劑,脫氧完全。這種鋼液鑄錠時能平靜地充滿錠模並冷卻凝固,故稱為鎮靜鋼,代號為“Z”。

鎮靜鋼雖成本較高,但其組織緻密,成分均勻,含硫量較少,性能穩定,故質量好。適用於預應力混凝土等重要結構工程。

3.半鎮靜鋼

脫氧程度介於沸騰鋼和鎮靜鋼之間,故稱為半鎮靜鋼。代號為“b”。

半鎮靜鋼是質量較好的鋼。

4.特殊鎮靜鋼

比鎮靜鋼脫氧程度更充分徹底的鋼,故稱為特殊鎮靜鋼,代號為“TZ”。

特殊鎮靜鋼的質量最好,適用於特別重要的結構工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