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神頭

鎮神頭

下圍棋的一種戰術。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時,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故名。為唐大中年間顧師言勝日本國王子神頭王的著法。圍棋是什麼時候傳到日本的,誰也不知道,中國人自從紀元前二世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醬得暈暈忽忽之後,這種不能希聖希賢的玩意,早已逐出腦海。就是日本人,似乎也弄不清楚矣。其實這也不能怪誰,一種藝術或一種技術輸入,不可能斬釘斷鐵地指出是某人焉,在某時焉。因為這是無形的,而且是濡染的,慢性的。好比說,現在的科學夠發達了吧,誰知道撲克牌是誰傳到中國的哉,又誰知道是哪年哪月傳到中國的哉?

鎮神頭

鎮神頭 顧師言是唐宣宗時的棋待詔,其聞名圍棋史冊的事跡主要有兩點,其一是以“鎮神頭”之招降伏日本國王子,其二是與閻景實御駕前爭奪“蓋金花碗”。
先介紹“鎮神頭”的故事。
據《舊唐書》載:“……三月己酉,兵部侍郎、判度支周墀本官平章事。以禮部尚書、鹽鐵轉運使馬植本官同平章事。日本國王子入朝貢方物。王子善棋,帝令侍詔顧師言與之對手。”可以確定顧師言與日本國王子對弈一事屬實,但史書中未對棋局過程有所描述,且未交代勝負結果如何。唐蘇鶚《杜陽雜編》對此有著詳細的描繪:
唐宣宗時大中中,日本國王子來朝,獻寶器音樂。上設百戲珍饌以禮焉。王子善圍棋,上敕顧師言待詔為對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國之東三萬里,有集真島,島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談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冬溫夏冷,故謂之冷暖玉。又產如楸玉,狀類楸木,琢之為棋局,光潔可鑑。”及師言與之敵手,至三十三下,勝負未決。師言懼辱君命,而汘手凝思,方敢落指,則謂之鎮神頭,乃是解兩征勢也。王子瞪目縮臂,已伏不勝。回語鴻臚曰:“待詔第幾手耶?”鴻臚詭對曰:“第三手也。”師言實第一國手矣。王子曰:“願見第一。”對曰:“王子勝第三,方得見第二;勝第二,方得見第一。今欲躁見第一,其可得乎?”王子掩局而吁曰:“小國之一,不如大國之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顧師言三十三鎮神頭圖。
後人沒有見到這三十三手“鎮神頭”的棋譜,便用王積薪“一子解雙征”的棋局來附會,但王積薪的棋譜是四十三著,從而使得這樣的傳說餛飩不清了。唐宣宗時日本大約是文德天皇時代,日本史學家否認了那段時間有王子來華之事。《杜陽雜編》雖是小說家言,以史實可靠的著作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和北宋王欽若等編寫的《冊府元龜》均對此有近似的記載,只是沒有提及“鎮神頭”一說。關於這個故事是否可靠,日本史學家渡部義通在日本《棋道》雜誌上對此有簡單的解釋:“日本王子可能是高岳親王(平成皇帝之子)。高岳親王於仁明朝承和二年(835年)隨十三次遣唐使入唐,於陽城朝元慶四年(880年)歸國途中歿。前後在唐共四十五年,而大中年間他當然在唐。”
對於“鎮神頭”一說,明王世貞在其《弈問》中曾有探討:
問:“顧師言三十三著而勝神頭王,信乎?”曰:“一說日本王也,弈至三十三著而決勝,可謂‘通神’者也,其猶在‘坐照’上乎?師言於品不登第一,而考之古史,未有神頭國,而日本王由來不入朝,將無好事者為此勢以附會其說乎?未對必也。”可以認為是後來附會上去的內容。
唐宣宗年代,曾經多次舉行全國性的圍棋大賽,其中一次以“蓋金花碗”為獎品的比賽最為有名。最終進入決賽的是顧師言與閻景實兩人,閻實景執白先行,最終顧師言以“一路”取勝,奪得獎品。兩人對局的棋譜,後人曾收錄《忘憂清樂集》,命名為“金花碗圖”。
”的一手

相關信息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
小城風雲
水戶洋平
麗鍾閣
帕特里莫尼托
鄭州大學環境水利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