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獸耳銜環蕉葉紋銅鍅

注音

鎏金獸耳銜環蕉葉紋銅鍅 liú jīn shòu ěr xián huán jiāo yè wén tóng fāng
鎏金獸耳銜環蕉葉紋銅鍅鎏金獸耳銜環蕉葉紋銅鍅

基本信息

西漢
一級
口徑11.3、腹徑20.8厘米。
常德市出土。

詳細信息

方形口,口內凸邊,口沿加厚,腹外鼓,兩側有對稱的鋪首銜環,圈足。頸部以下鎏金,腹部兩周未鎏,把頸、腹部分成三道鎏金紋帶,頸部和腹下部為蕉葉紋。漢代鎏金銅鍅少見,此鍅保存完整,是研究漢代鎏金工藝的重要資料。
1994年,此器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杜迺松、高至喜等人鑑定為一級文物,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背景資料:
銅鍅即方形壺,青銅製作,用以盛酒漿或糧食。方形的壺在戰國以前叫壺,到了漢代起了個專名叫“鍅”。《說文解字》:“鍅,方鍾也。”現存的漢元始四年(公元4年)銅鍅銘文稱:“銅鍅容六升,重廿九斤”,自名為鍅。用以盛酒漿或糧食。形狀方形、長頸、大腹、有蓋。盛行於戰國末至西漢初。
鎏金是用塗抹金汞齊的方法鍍金的一種工藝,又稱火鍍金。鎏金主要用來裝飾銅鐵一類建築構件和各式器皿。它約發明於戰國時期興盛於兩漢,近現代仍在使用。鎏金工藝分為4步:①配製金汞齊並用酸鹼溶液清理器物表面。金汞齊配法是先將黃金打薄剪碎,放入已經預熱的坩堝內,再注入水銀,使之摻合成膏狀。金汞比為1:5~1:7。②抹金。將配好的金汞齊用推壓法均勻地塗覆在器物表面。③開金,即烘烤鍍件,促進汞揮發,使黃金保留下來。④壓光。目的是使鍍層更為緻密、光亮。操作得當時,鍍層的顏色可長久不變。

關鍵字

蕉葉紋

裝飾紋樣的一種。一端尖銳,一端較寬,作蕉葉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稱,蕉葉即芭蕉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