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三鈷杵紋銀臂釧

鎏金三鈷杵紋銀臂釧

臂釧最早乃為“兩國之俗風”。到了唐代,婦女普遍戴釧。這一事實在敦煌煌高窟壁畫上表現為大多女性都戴有臂釧。

信息

類型:金銀器
..

名稱:鎏金三鈷杵紋銀臂釧
說明:唐(618-907)
內徑9.2厘米,外徑11厘米,重128-146克
1987年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
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簡介

釧面鼓隆,內壁平直,系鈑金焊接成形,再施以鎏金。具體做法是:先將兩塊銀塊分別錘鍱成寬約2厘米和3厘米的銀板,把2厘米寬的銀板鈑金成鐲形圓環,上下帶溝槽;再把3厘米的銀板鈑金成圓梭形圓環,截面呈半圓弧形。然後將兩塊圓環對焊,焊縫非常細密,使整個釧體渾然天成,絲毫不見人工焊接痕跡,足見唐代金銀器整體製作水平之高和工匠們嫻熟的技藝。接著在弧形釧面上鏨刻出六組三鈷杵,也叫羯摩金剛杵,間以蔓草花紋,並以魚子紋襯地。顯得雍容華貴,精美奇特,又具有濃烈的佛教色彩。
鎏金三鈷杵紋銀臂釧出土於地宮後室,一式四枚呈鐲形,不帶戳面,疊壓在一起,旁邊另有兩枚帶戳面銀臂釧。這六隻臂釧放置於後室正中鎏金五足朵帶銀熏爐之上。根據地宮後室發掘現場不難看出,在舍利入藏地宮時曾舉行過密宗的舍利供養儀式,所有供養物均按嚴格的密教儀軌有規律放置,構成奉藏佛指舍利的密宗曼荼羅壇場。這六枚臂釧無疑為密宗法器之一。
臂釧最早乃為“兩國之俗風”。到了唐代,婦女普遍戴釧。這一事實在敦煌煌高窟壁畫上表現為大多女性都戴有臂釧。據說楊貴妃戴的金粟裝臂環原為朝鮮國寶,大宗破高麗所得,後高麗素還,玄宗以他物搪塞而將它賜給楊貴妃。史載崔光遠討伐段子章時令將士四處劫掠,見到婦女就砍下手臂,搶走臂釧,殘酷之極,但從側面反映了唐婦女戴臂釧之風極盛。核查地宮出土的《物帳碑》發現唐僖宗所賜金銀器中只有“隨求六枚”而無臂釧記載,但經考證,隨求即為臂釧,是唐代對密教特有器物的稱謂。隨求是密宗菩薩名。
唐代密宗流行信仰六臂如意輪觀音。敦煌莫高窟中的如意輪造像就有60軀,同時期的四川大足、廣元等石窟中亦多有出現。《益州名畫記》中更有多處畫像。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第四重寶函正面主尊即為思維相六臂如意輪觀世音菩薩。這六枚臂釧擬是給六臂觀世音菩薩的供奉物。鎏金三鈷杵紋銀臂釧製作精良,工藝精湛,加之密宗特有的花紋,以其獨特、神秘而別具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