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德[美術家]

鍾德[美術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鍾德,廣西防城港市人,畢業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員,中國當代水墨青年畫家。作品先後參加國內外畫展並獲獎,作品分別被中共中央有關機關、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上海徐匯藝術館、新加坡書法家協會等國內外收藏機構收藏。

畫家鍾德接受新華社採訪畫家鍾德接受新華社採訪

鍾德,1985年出生於廣西防城港市,畢業西安美術學院,青年水墨畫家,藝術評論人。現為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畫研究院藝術理論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書畫作品多次參選國內外藝術展賽並獲獎,並先後在習近平、韓啟德、孫家正、王家瑞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的重要外事活動上,作品作為珍貴的國禮,贈送給多個國家元首及政要。藝術評論及隨筆多發表在《中國文化報》、《美術報》、《藝術鏡報》、雅昌藝術網、藝術國際、新浪、網易、鳳凰網等,發表出版文字計百萬字。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中國海洋網等國內一百多家媒體均對鍾德海洋水墨藝術做過專題採訪和報導。作品分別被中共中央有關機關、尼泊爾藍毗尼開發基金委員會、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上海徐匯藝術館、新加坡書法家協會等國內外收藏機構收藏。先後在市、省、國家級文藝類雜誌社、出版社工作,曾任欄目編輯、采編部主任、執行主編,採訪報導、編輯出版文字計百萬字。

藝術簡歷

2000年6月,水墨作品《港》獲得文化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聯合主辦的首屆中華世紀之光中國書畫大展優秀獎(北京);
2001年7月,水墨作品《海天》獲得文化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華世紀之光中國書畫大展二等獎(北京);

鍾德水墨作品《藍水點舟》鍾德水墨作品《藍水點舟》

2001年12月,書法作品《鷹擊長空》,獲得中國文聯主辦的“二十一世紀首屆中國書畫藝術精品大展”佳作獎(北京);
2002年2月,水墨作品《海岸線》,獲得文化部主辦的“中國國際科技文化成果博覽會書畫大展”金獎,(北京);
2009年2月,舉辦“情系北部灣—鍾德水墨畫展”(廣西);
2009年9月,水墨作品《漁港跡景》,入選中國美協“全國第十一屆美展廣西展區”;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參與執行策展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展(寧波);2011年1月,水墨作品《城市跡象》、《巢生萬物》,入選“放眼中國”——第15屆法國:巴黎羅浮宮國際文化藝術展暨2011法國羅浮宮-首屆中國美術作品邀請展(法國);
2012年7月,水墨作品《清居水韻》受邀參加由習近平、孫家正、王家瑞等國家領導人出席的第二屆中非民間論壇中國名家書畫展,參展作品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蘇州);
2012年9月,受新加坡書法家協會、馬來西亞南方學院之邀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進行文化訪問;
2012年11月,水墨作品《中華寺》參加2012年尼泊爾藍毗尼《十方》朝聖國際書畫展(尼泊爾);
2013年8月,受台灣東森亞洲衛視之邀訪談節目——解讀中國青年畫家鍾德的“藝術人生”(台灣);
2014年3月,水墨作品《大金塔影》、《月下民居》通過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評審並作為國禮贈送外國黨政領導人收藏(海外);
2014年7月,隨中央統戰部大陸海洋畫家代表團赴台灣進行全境海岸線海洋文化藝術考察(台灣);
2014年9月,水墨作品《塔影識水城》參加聯合國駐華系統和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共同舉辦的“2014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人民期盼更安全的亞洲‘中國名家書畫和平藝術展’”,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出席,作品並作為貴重國禮贈予外國政要收藏(西安);2015年6月6日,舉辦“海上之路—鍾德水墨畫作品展”(西安);
2015年6月8日,新華社播發專題中國新聞“世界海洋日鍾德水墨畫展演繹海洋風”(北京);
2015年6月12日,人民日報刊發報導“最青春:海上之路—鍾德水墨畫作品展”(北京)。

個人展覽

2015年6月9日電 “海上之路——鍾德水墨畫作品展”正在陝西西安朱雀收藏舉行。海上之路—鍾德水墨畫作品展(西安)

海上之路—鍾德水墨畫作品展(西安)海上之路—鍾德水墨畫作品展(西安)

本次展覽是青年水墨畫家鍾德首次以個展亮相古城西安,展出畫家鍾德花了十年的時間,先後考察了黃海、渤海、南海、台灣海峽、太平洋等海域,尤其是東海至馬六甲海峽段的海上絲綢之路,創作出最具代表性的水墨畫精品50幅,成為本次展覽的最大亮點。
鍾德以水墨畫的藝術形式來表達海洋變遷和繁榮,審視海洋水墨畫新的建構形態,或立意深邃,章法獨特,以形勢入形,寫意出海洋的藝術形象,被藝術評論界認為是“80後”新銳水墨畫家群體中的主要代表之一。藉此畫展表達一位青年水墨畫家在海洋繪畫創作題材和表述語言上取得的突破,以及展現出他多年來輾轉祖國藍色疆土上的心路歷程。旅美水墨畫家、收藏家范炳南在開幕致詞中說:“鍾德是‘80後’青年畫家群體中較強的文化責任感和創新意識的一位畫家。他用畫筆表現多姿多彩的海洋,探索當代水墨的新樣式表現,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而且還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希望以鍾德此次在西安舉辦個人畫展為契機,進一步促進西安的文化藝術多樣性的交流。”展覽由評論家南陽子擔任學術主持,西安朱雀收藏主辦。據悉,畫展將持續至6月21日。(完)

藝術研究

從蔚藍的世界中開始建構
——訪“80後”青年水墨畫家鍾德
對於他來說,水墨永遠是一個謎。
在他的水墨作品中,那些屢次出現的“藍色”總是被大家關注,海洋代表什麼?、老房子代表什麼?、月亮代表什麼?……他認為,那些所謂的代表,他說了不算。因為水墨的本身就是一個謎。他執著於用水墨本身來表達自己的理念,經過長時間的創作探索,他的“海洋與建築”系列作品就表達出了這樣一種境界,引起藝術界的廣泛關注。他就是青年水墨畫家鍾德。
走進鳥巢旁邊鍾德的畫室,就如同走進了他的畫裡。一張湛藍的畫氈,一扇淺藍的窗簾,一塊深藍的被單,一幅幅泛藍的水墨畫,當然還有一位正在畫紙前創作的青年——鍾德。與畫中那些藍調的海洋風景動物或者滄桑的老房子不同的是,鍾德白皙的臉上,總是一副坦然自若,灑脫不羈的神情。當水墨畫呈現出的是多樣的創作樣式和內容的景象時,鍾德以平和的心態判晰汗口刪除各種信息,堅持自己的創造理念和圖式。面對評論家與觀眾的分析與解讀,鍾德不置可否,他尊重每一位欣賞者的目光,甚至是大家不同的見解,他說:“作品一旦走出畫室,再不由自己來分說了,如逐一解說,那就索然無味了。”
“80後”一代的精神探索
鍾德,1985年出生於廣西防城港市,畢業西安美術學院,現為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畫研究院藝術理論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作品多次參選國內外藝術展賽並獲獎,分別被中共中央有關機關、尼泊爾藍毗尼開發基金委員會、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上海徐匯藝術館、新加坡書法家協會等國內外收藏機構收藏。作品先後在中國重要外事活動上,由國家領導人作為珍貴的國禮,贈送給多個國家元首及政要。被認為是“80後”青年水墨畫家中的佼佼者。因此,他的作品也被評論家們將他歸於了“80後”藝術家的評判價值體系中。

鍾德水墨作品《晨港》鍾德水墨作品《晨港》

“80後”一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但這一進程同時也伴隨著社會競爭和自我精神的物化。它充滿進步的粗放性力量,令人新奇和想像,使這一代在青春期開始就陷入一種上一代從未有過的自我矛盾和彷徨的狀態。
前段時間,鍾德撰寫了一篇《爸爸去哪兒?——探尋中國80後水墨畫家的生存狀態》,此文一出即引起學術媒體界的廣泛關注。他在開文中說:“水墨,父輩在玩,孩子也要玩,的確好玩!不過,如果非要打上“薑還是老的辣”之類的標籤予以生硬群分的話,那么這幫孩子不得不啃一聲“爸爸去哪兒?”。他就當前的畫家作品價值的評判標準是以“老辣”為好,還是“鮮嫩”為佳等問題,他逐深地闡述:“中國社會本身就缺乏對中國當代水墨的解讀,甚至是誤讀傳統水墨與當代水墨的性質,這跟當代水墨一直以來處於中國藝術的邊緣位置有關,同時也是當代水墨創作群體缺失‘80後’的重要原因。但是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某一單方面的力量來完成的,而是需要社會教育的關注和學術的支持、市場的導引、策展界的重視。‘80後’水墨畫家是否引起關注?直接影響中國當代水墨關注當下社會狀態思考的延伸,不要邊緣或者忽視缺失新生代,組合不同年齡階段創作的新樣式,構成中國當代水墨主力軍和新生代複合型的發展繁榮景象。這是‘80後’對於中國當代水墨的承上啟下的意義與責任。”
鍾德正巧踩在了“從未有過的自我矛盾和彷徨”這根線上,他更是以自己的作品來踐行,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畫面中靜秘的“藍、黑、黃”的色彩所感觸,每一種顏色都純粹到極致;他拋棄了“80後”畫家作品中普遍流行的自拍虛擬、躁動玩偶、風行卡通等元素,卻獨闢蹊徑選擇比較符合自我心靈歸宿的寂靜海洋、帆影點點、閃爍漁火、滄桑民居、蒼勁松柏為創作主題,正是他從濃郁的歷史感和文化氣質中從容不迫地尋找到了對於這個時代的思辨立場。

從蔚藍開始建構

畫如其人,他的性格大概也是這般蔚藍寧靜。出生於廣西北部灣海域的他,自幼受海洋文化薰陶,孕育了他接納包容,探索創新的海洋性格。鍾德尤其對北部灣地區的海洋民間藝術十分鐘情,選擇獨具地域海洋的創作雖是機緣巧合,但其濃郁的海洋民族特色無疑也契合了他內心對海洋文化厚重感的認同。他說:“宣紙上面的那一處寂靜的海岸線,讓我感到一種親切的生命感,這種生命感不僅僅是地域本身的生理特徵,更多的感覺是它來自民間那種具有明顯地域特徵和精神風貌等內在的文化生命,還有一種濃烈的鄉土氣息。”
鍾德選擇在這一蔚藍的世界裡,試以畫筆打破了時空的界域,以濃郁的、富有激情的筆墨來描繪他的所見所想。在這些情感飽滿、意趣盎然的藝術世界裡,畫者在語態上並沒有追求一個連貫的敘事過程,而是以跳躍式的、跨時空的方式來解析和表達,並脫離了景物的典型性,淡化了客觀真在的因素和痕跡,強化了象徵的意味。作者所表達的主題,有些是冷凝的、思辨的,富有某種程式上的哲學意味和禪機。在《造航母的工廠》一畫中,作者先將密密麻麻的腳手架、工人、電焊火花構成的線條作無序排列於畫面的左側;擁擠的工作空間,複雜的施工結構,難免讓人產生有焦慮之感,但他設法化解這一矛盾,在龐大的航母上空設計了幾大天藍色塊,畫面的右邊更是大面積的留白設計,巧妙地運用點線面的對比,緩和了整個畫面,從而營造了一種和諧的氛圍。作者強烈地傳達了一種海洋環境與人,即矛盾又統一的辯證關係,以現實主義的態度來反思當前人與海洋的關係。而更多的畫作則是溫情的、內斂的,如《我思念的港灣》《歸鄉時光》等,我們可以由然的從畫面中讀到畫者對於故土的深情眷戀。

鍾德水墨作品《水圓何方》鍾德水墨作品《水圓何方》

海洋與建築的空間共融
鍾德的畫在語態上是全新而獨有的。鍾德大膽的借鑑外來藝術的影響,積極地進行畫面的形式語言創新,向傳統、民間和西方現代攫取藝術創作的靈感,把現代的觀念體系溶解在傳統的中國畫的形式中,追求一種介乎有形與無形的文化隱喻,神秘與直白的審美意蘊。由此觀之,可以看到鍾德由海洋系列到中國古民居系列創作思索軌跡,他對傳統中國文化的深層認知。不僅如此,鍾德在古民居的傳統美學的基礎上,恰當地融入了當代的審美意識。他有效的借鑑了設計的形式、表現手法和語言,並成功擺脫了語言與思想的脫節問題,實現了個人化語言的轉換,並形成了個人化的語言風格及圖式。在其作品中,《月下民居》是鍾德的民居系列的重要代表作,我們很難看到那種由於語言運用不當而導致繪畫作品的“失語”現象,也看不到那種“製作”的跡象,中國畫中“寫”的味道依然濃郁。月牙彎彎於青天之上,天低下幾束強烈的白光把我們引向金碧輝煌的瓦頂,它們不是依靠古建築平面單一的造型變化,而是抽調出一系列的樓居之巔頂來作為突出空間豐富序列,情緒自然會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地起伏。建築群的格局也由小至大,再由大至小地變化,傳統圖式上的居式的平面序列已被打破。再由近至遠的藍—赭石—黃—藍的巧妙設色運用,將意境抒發得更為深遠,鍾德將寫意的水墨藝術和嚴謹的建築透視藝術完美結合在一起,不拘泥於東西方的藝術形式,抒發其內心激情,呈現出自然之美和詩畫意境,這種表達在中國水墨畫家中是獨特的。此作經過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評審,已經入選該部對外工作交流重要國禮,並贈送外國黨政領導人,在對外交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增進中外政黨和文化交流所作出重要貢獻,受到了外賓的一致好評。
欣賞他指畫水墨《春回彎彎》,層層疊疊居群大紅楹聯點綴其中,庭院深深深幾許,有如遠寺鐘聲,空中迴蕩。畫中蔚藍港灣、舟影點點、舞動樹枝、自上而下地映入眼帘,藝術形象在更替、變化,情思、意境層層生髮、漸漸深入。作者始終用畫面中的形象來左右著觀者的視線,激發觀者的情趣,步步引人入勝。中國文化的基本取向——中和之美,海洋生態與人類生存空間相互的獨立思考,在其作品中亦得予自然流露。這可能得益於畫者在對中國畫的探索中,對文化境界及文化價值上的自覺追尋。
“80後”水墨畫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
2011年7月30日的瑞平國際中國書畫保真專場拍賣會在北京亞洲大酒店隆重開拍。此次拍賣會精選百餘件當代、近代、現代書畫大家崔如琢、韓美林、范曾、劉文西、徐希、王成喜、於志學、范揚、張大千、齊白石、吳作人、傅抱石等名家作品。本場拍賣會總成交額3872萬元,成交率達到99%。其中鍾德更是以本場拍賣會最年輕的藝術家作品《海天語錄》高價落槌成交。
鍾德水墨作品《浮世》鍾德水墨作品《浮世》

此次的拍賣會中鍾德的《海天語錄》能一舉得魁也並非偶然,據現場拍得此畫作的新加坡收藏家林先生透露,中國現當代的書畫收藏是正當時機,而要在眾多作品中挑得有價值的作品更是一門學問,重中之重當屬作品的獨特性與意義性,而非常有發展潛力的青年畫家鍾德的《海天語錄》則是他心目中的不二之選,這次來到拍賣會也是看準了鍾德的海洋水墨而來了,所以勢在必得。從此次的拍賣會上也不難看出現書畫收藏的大環境需求,書畫收藏市場更需要的是像鍾德這種能凸顯個人獨特魅力的具有靈魂的作品,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收藏有潛力青年畫家新水墨作品的大好前景。
當藝術市場濾去繁華的泡沫後漸漸回歸理性,畫家的學識修養越來越成為衡量藝術作品價值的重要標桿。這在“80後”青年畫家群體發展中尤為明顯。評論家這樣解讀鍾德的作品:他將地域、海洋、歷史、文化、記憶與現實、理想、思考相融匯,表現出海洋與人的生態。當代水墨的表現技法,神秘莊嚴的畫面氛圍,有機構成的畫面特徵,複雜深邃的思想意境,共同構成了他個人獨特的藝術氣質。某種程度上,他的藝術,與他潛意識成長記憶中的文化根源與身處當代現實中的碰撞思考相關,以試圖在地域文化和心理層面上尋求當代人的深思共鳴。他專注於繪畫的純粹性,更善於吸納藝術精華,更敢於直面社會的問題,其獨特的風格式樣、創作思想、創作觀念、表現形式日臻成熟。毫無疑問,鍾德是“80後”水墨畫家發展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我們期待他在今後的藝術創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現。
載自2014.04.11《中華建築報》第16版文∕中華建築報記者周東領

藝術理論研究

鍾德藝術評論發表目錄:

1、《爸爸去哪兒?——探尋中國80後水墨畫家的生存狀態》
騰訊網2014-01-09
雅昌藝術網新聞藝術市場頻道2014-01-08
藝術中國網2014-01-13
2、《老不死的水墨》
搜狐網文化頻道2014-05-12
中國南方藝術評論頻道2014-05-13
3、《當繪畫扯上了理論》
藝術中國2014-05-07
新浪網2014-05-06
4、《朱軍跨界辦畫展動了誰的乳酪?》
新浪網2014-05-27
網易2014-05-28
雅昌藝術網新聞媒體關注頻道2014-05-28
5、《誰在刷新水墨畫?》
搜狐2014-06-03
中國國家美術家網2014-05-31
6、《當世再無朱乃正》
發表在共青團中央主管刊物《中華兒女》2014年08期
中國青年網2014-04-21
中國論文網2014-04-25
龍源期刊網
中國基礎教育期刊全文資料庫
7.《擦亮眼睛看中國新水墨》
搜狐首頁2014-06-18
中國文物網2014-06-26
雅昌藝術網新聞媒體關注頻道2014-06-18
新浪網2014-06-18
8.《85美術新潮與80後美術新觀》
光明日報網2014-06-27
騰訊網2014-07-01
99藝術網2014-06-27
新浪網2014-06-26
藝術國際網【首頁頭條】2014-06-26
9.《誰畫出來的美術圈?》
光明日報網2014-07-02
中國網2014-07-02
新浪網2014-07-02
鳳凰網2014-07-04
10.《即時體驗的藝術是幸福的》
中國國家美術網2014-07-02
11、《視而不見:意味著繪畫的終結?》
網易2014-07-03
藝術倉庫2014-07-03
北京文藝網2014-07-03
12、《非要唱衰中國當代藝術不可?》
雅昌藝術網2014-07-04
北京文藝網2014-07-04
藝術國際2014-07-04
13、《停水了,還搞水墨嗎?》
藝術鏡報2014年07月15日第105期02版評論
新浪2014-07-10
藝術國際2014-07-9
雅昌藝術網新聞人物頻道2014-07-12
14、《美院若懂你們,那好極了!——致寶玖同學與丹青教授》
雅昌藝術網2014-07-15
藝術國際2014-07-13
雅昌藝術網——【李寶玖退學之藝術教育思辨】欄目
15、《喂!你是美協會員嗎?》
文化發展論壇2014-08-20
新浪網2014-08-21
99藝術網2014-08-20
16、《哪產這么多“名家”?》
雅昌藝術網【觀點評論】2014-09-06
藝術國際網【推薦評論】2014-09-02
17、《青年水墨最好是種未決的狀態》
新浪網2014-09-12
藝典中國【深度文章】欄目2014-09-10
中國藝術品網2014-09-12
藝術中國網2014-09-12
藝術國際網2004-09-08
18.《重要的還是作品》
中國文化報2015-01-04
新浪網2015-01-04
鳳凰網2015-01-12
中國作家網2015-01-04
中國網-藝術中國2015-01-05
19、《水彩畫的困局》
雅昌藝術網2015-04-18
藝術國際網2015-04-18
20、《不像中國畫的中國畫》
2015年4月25日美術報評論欄目
(中國文化報)中國文化傳媒網2015-04-27
中國文化藝術網2015-04-27
新浪網2015-04-27
網易2015-04-27
鳳凰網2015-04-27
21、《超越“出軌”的傳統》
美術報2015年5月9日00003時評版
網易2015-05-09
22、《從實驗水墨到新水墨》
美術報2015年6月27日00016評論版
網易2015-06-27
23、《實驗藝術之路在何方》
美術報2015年8月29日00018評論專欄版
中國網藝術中國2015-09-01
雅昌藝術網媒體關注欄目2015-08-29
中國文藝網2015-09-02
中國收藏網2015-09-02
網易新聞2015-08-29
南報網2015-08-31
新浪評論收藏2015-08-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