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居

劉和希 劉和雲 劉及英

簡介

鍾 居 東留鹽坪村人,1910年生。1928年入伍,為第七區情報員,共青團員,1930年10月在東留鹽坪被捕遇害。後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有關資料

豐順縣留隍在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陣亡、殉職的經上級機關確認的烈士,均列入英名錄。烈士英名錄如下:
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37年8月以前)
翁有桂 劉開英 林 井 張 省 翁大金 劉子枝 鍾 居 李佐賓
翁南溪 郭裕業 郭碧月 洪先城 劉如川 陳獻瑞 劉和紅 劉金標
劉遇生 劉郁原 劉遇安 李贊壽 劉和甘 劉春蘭 陳淑蘭 陳由
劉和希 劉進興 劉和黎 陳芝盛 胡崇雅 劉及雲 鄭順勝 劉及幫
劉和雲 劉和惠 劉和田 劉及火 劉慈楊 劉玉浪 胡應舟 吳 鏡
劉及英 陳士珍 杜福榮 曾廣喜 朱芝娘 朱為台 胡亞真 朱鹿
朱祖耀 朱喜紹 朱學連 朱文榜 朱方曉 朱欽娘 朱喜湊 朱忠潔

其他資料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揭開了我國土地革命戰爭新時期的序幕。9月23日,撤離南昌的起義軍揮師南下廣東,經留隍分別占領潮州、汕頭。豐順農軍、農會在留隍配合起義軍入境,同時在縣城舉行暴動,以此牽制國民黨保全隊和警衛隊。 1928年初,留隍就建立共產黨組織,即中共豐順縣第二區(留隍)委員會,陳英喬任書記。不久,黃炎、羅欣然、鄧鳳翱、李井泉、李在新、張師武、阿景姑、羅華明等10多人,先後從大埔來到鐵坑,後會同陳士珍、朱達邦等,前往黃石示開展工作,建立黃石示革命根據地。先後成立二區農會、黃石示鄉赤衛隊,並把黃石示武裝、九龍武裝合編為教導連,集中到黃石示進行軍事和政治訓練。同時,在留隍集鎮店員中發展黨、團員10多人,加強工運方面的革命力量。1929年1月,中共東江特委機關從潮安遷駐茶背西山南寮和黃石示一帶;二區委發動民眾籌款籌糧,保障東委的給養問題。3月下旬,在黃石示舉辦有9個縣黨、團負責人共30人參加的軍事訓練班。自此,本縣東南部的黃石示、東聯一帶,與揭陽東北部的五房、坪上一帶,潮安西北部的居西溜一帶,以釋迦崬為中心,建立起潮梅第二個游擊區域。黃石示根據地也成為東江革命領導機關的指揮中心,並為它創造了穩定的條件。 與此同時,中共五華縣委書記、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第七團團長古大存從五華來到茶背崬下大坪埔,組織農民協會和赤衛隊,在崬下、龍潭、西山等村成立蘇維埃政權,發動民眾打土豪分田地。1929年5月30日,紅四軍政治部主任陳毅從閩西來到西山南寮;10月底,中共廣東省委常委、軍委書記聶榮臻也從香港前來西山,進行巡視指導工作。隨著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茶背建立了革命據點,在東委和縣委的領導下,組織民眾開展了反對地主和土豪劣紳的鬥爭,革命力量日益發展壯大。 1929年3月5日,中共豐順縣委在黃石示召開擴大會議,研究鬥爭策略,提出儘可能地發動大小游擊戰爭,以鼓起民眾的革命鬥志。4月7日,縣委根據東江特委指示,舉行威震東江的“豐順暴動”,一舉攻陷黃金、留隍2個區公所和蔗溪、西留等13個鄉公所,給了反動派以沉重的打擊,迫使敵人只龜縮在縣城、留隍、湯坑等集鎮。6月15日,縣委在黃石示召開農民代表大會,提出抗租口號,布置開展夏收鬥爭,會後,二區有三分之一區域的農民在夏收抗租鬥爭中取得勝利。為配合紅四軍進軍東江,縣、區、鄉赤衛隊與剛成立的紅軍第四十六團、四十七團乘機攻占留隍,動搖敵人後方;當紅軍迫近高華、砂湯交界時,與敵激戰兩個小時,後來雖未能攻陷留隍,但給敵人很大的威脅。 在縣委和縣革命委員會領導下,用革命武裝反對國民黨的反動武裝,經過艱苦奮鬥,流血犧牲,擴大了赤色區域。1929年秋成立豐順縣蘇維埃政權,隨之設在黃石示的二區蘇維埃政府也成立起來,包括黃砂田、崬下、西山、黃石示、金崗、黃沙坑、高華、富足、溪北、大坪等蘇區鄉村,各村組織土地委員會,進行分配土地,使百分之七八十的農民自耕足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