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寧樺

鍾寧樺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經濟學與金融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

鍾寧樺現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2015年12月破格晉升)。2015年6月受聘為博士生導師,2017年11月起擔任經濟與金融系主任 ,套用經濟一級學科負責人、博士後流動站副站長。曾經兼任世界銀行短期顧問,目前兼任上海市經濟學會副秘書長 。 2015 (32歲時) 獲得中國經濟學領域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還曾獲教育部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上海市社聯2015-2016年度十大推介 、上海市哲社優秀成果一、二等獎、“青木昌彥經濟學論文獎”提名獎 等重要獎項。2018年獲得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 (其中經濟類全國共5人),並獲得同濟大學青年五四獎章 。 2017年入選由中組部實施和選拔的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其中套用經濟類全國共4人)。2016年當選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併入選上海市曙光人才 和上海市年度“社科新人” ;2014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他的研究以我國經濟改革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為出發點,重點是通過考察微觀企業、銀行與家庭的經濟決策,來理解我國各類巨觀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

教育背景

他於2013年1月從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獲得博士學位(導師:Vidhan K. Goyal教授)。在此之前,他於2008年從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導師:姚洋教授),於2005年從 復旦大學經濟系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總基點位列109人第一名,免試直升北京大學CCER)。

復旦就讀期間,獲上海市高校優秀畢業生、第18屆復旦光華“自立獎”學術研究類二等獎、復旦大學優秀團員等榮譽,並獲得秦惠莙–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基金“莙政學者”稱號、以及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在就讀碩士期間,他獲得北京大學學術類創新獎,由中國發展研究青年獎學金資助 ;他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實習一年,並參與了由世界銀行下屬國際金融公司、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以及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的大型調研項目:“中國私營部門可持續發展研究”;他還擔任CCER團委副書記,並獲北京大學優秀團幹部、北京大學社會工作單項獎等榮譽。

中英文學術發表

鍾寧樺的學術研究強調 現實問題導向 ——以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的現實、重大問題為出發點。他在 《經濟研究》上發表論文5篇,其中的2篇為 獨立完成 ;《金融研究》上發表論文4篇。在《經濟社會體制比較》上發表1篇;在《世界經濟文匯》上發表2篇。這些論文涉及我國經濟、金融、社會改革中諸多重大問題,包括:我國企業債務的結構性問題 、我國城投債的評級和定價 、我國證券市場的散戶化特徵與債券的定價 、我國證券發行的保薦制度與企業的定向增發融資 、基於購買力平價方法估計人民幣均衡匯率 與中國經濟的實際規模、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與鄉鎮企業的發展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以及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等。

這些論文被其他學術類期刊多次轉載,其中包括《新華文摘》(2次)、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3次)、《新疆社會科學》(翻譯成 維文)(1次)等。根據 中國知網(CNKI)的統計,它們 被引用次數的總數超過600次。他曾受邀在大陸和港澳各大高校的經濟、金融系報告這些文章超過100場。他 近期的研究主要關注於我國金融體系配置資金的效率以及中國企業的公司金融問題

鍾寧樺在國際一流經濟、管理期刊上已經發表了4篇英文論文,主要是在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和公司金融學的交叉領域的套用微觀研究。 他的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在我國整體經濟轉型和巨觀經濟結構失衡的大背景下考察微觀企業與家庭的經濟決策。他與姚洋教授考察了近十幾年中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重大轉型以及我國企業內部工會組織的發展和轉型,2013年在勞動經濟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他與陸銘教授、陳斌開教授分析我國的戶籍制度是如何抑制了我國城市中2.6億非戶籍居民的消費、並導致巨觀上消費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他們的合作論文2015年發表在 World Development(發展經濟學領域國際上排名第二的期刊)上 ,該文的初稿2012年曾被英國 Economist期刊所引用 。他獨立考察了我國大規模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非上市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的發展,該文發表在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上(國際上有關中國經濟問題的最好的刊物) 。進一步,他將公司金融學與勞動經濟學相聯,在我國外部勞動力市場對於勞動力保護的標準非常低的背景下,討論企業的治理與融資對於員工利益的影響,其中的一篇合作論文發表在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上 ,該期刊為《金融時報》MBA項目國際排名45本參考學術期刊之一。據 Google Scholar的統計,這些論文 被引用總數接近400次。他曾多次受到國外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的邀請和資助參加國際會議,其中包括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德國CESifo(德國最著名的政策研究機構)、英國駐香港領事館和ICFR(國際金融監管中心)、荷蘭丁伯根研究所等等。

主要科研獲獎

鍾寧樺研究的一個特點是我國經濟改革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為出發點, 交叉性、開創性較強且包含大量基礎性工作;因此 幾乎每一篇代表性論文都獲得了重要獎項的認可。2015年8月,鍾寧樺 獲得 了中國經濟學領域最高獎——第十六屆(2014年度)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當年共4篇獲獎論文) ,成為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

獨立署名的研究論文還獲得過:教育部 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國內最高獎)二等獎 、第六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論文獎((又稱“杜潤生”獎,當年共7篇)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首屆“青木昌彥經濟學論文獎”提名獎 、第十屆 "茅理翔家族企業研究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全美華人金融協會(TCFA)2009年中國資本市場最佳論文(當年共6篇)、中國金融學年會(CICF)博士生論壇二等獎。

他合作完成的論文還獲得過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上海市社聯2016年度十大推介論文 、第二屆《金融研究》論壇優秀論文、中國消費經濟學會第二屆中國消費經濟學優秀成果獎(當年共5篇) 、2001-2010年前十屆“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優秀論文獎(前10屆最優秀的10篇論文)、上海交通大學第八屆和第四屆《中國金融評論》國際研討會唯一最佳論文獎“Emerald Best Paper”、第三屆錢學森城市學優秀獎。

入選高層次人才計畫及主持各類基金

2017年9月,鍾寧樺 入選了由中組部牽頭實施和選拔的 第三批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其中經濟類總共4人),並主持一個課題併入選同濟大學“青年百人計畫”(A崗)。2018年3月,他獲得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其中經濟類共5人) 。2016年他當選 上海市“社科新人” 、併入選上海市曙光人才 ,主持一個省部級項目(編號:16SG19)。

2015年開始,他主持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71402123);當年,他還入選同濟大學“青年教學科研骨幹計畫”。2014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 ,主持一個省部級項目(編號:14PJC104)。此外,他曾經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與兩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項目編號:09ZD&020和15ZDA027),並主持過一個同濟大學人文社科交叉學科項目 。

學術評審及其他兼職

2012年年末(30歲時),他入選了 《經濟研究》編輯部學者庫,成為其中最年輕的專家學者。他還是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Organization Studi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I ndustrial Relations、Urban Studies、Human Relations、ILR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China & World Economy、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 《管理科學學報》《金融研究》、《世界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態》、《經濟科學》、《世界經濟文匯》和《財經研究》等期刊的匿名審稿人。

他目前還任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八屆編委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博士學位論文通訊評議專家、上汽教育基金會“資助出版項目”以及“獎勵項目”匿名評審專家,和全國金融專業學位案例的評審專家。2015年起,他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的邀請成為基金委評議人;16年起任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評審專家;17年起任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評審人;18年起任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此外,他也不定期地評審外校高級職稱的申請材料、以及大量博士碩士論文。

他曾經兼任兼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中國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由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會員John Whalley教授聘任,由此參與到由其主編的討論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政策問題的書籍中 。目前,他兼任 上海市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參與上海青年學者論壇的組織、評審等) 、上海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參與金融學會重點課題的評審、交流等)和上海市數量經濟學會理事 。此外,他是國家社科基金決策諮詢點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副所長 ,(同濟大學)中意可持續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以及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建項目“綠色技術銀行”專家 。2016年起,他兼任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經常參加由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主辦的經濟學人上海圓桌會議 。他還是復旦當代中國經濟與社會工作室的校外成員 。

中英文授課及教材、教學案例寫作

在英文授課方面,鍾寧樺常年為來自於歐洲的留學生用英文講授“公司金融原理”(本科)以及“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專題”(研究生)。他 將自己對於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原創性研究帶入課堂,與標準的教科書相結合。同時,他鼓勵並指導學生在課上做中外比較分析和討論,例如比較阿里巴巴和亞馬遜這兩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及比較中國的戶籍制度與08年金融危機後歐洲各主要國家的移民政策。留學生對他的課程的打分持續位列所有英文課程的第一或第二名。此外,他多次為 國際EMBA項目的學員(包括來自美國、歐洲和非洲的企業高管)講解“中國經濟再平衡”、並介紹中國企業在公司金融和公司治理上的特點。也曾為澳大利亞CPA培訓項目講授公司治理的課程。

由於他在英文教學上的優異表現,2016年暑期,學院資助他 赴哈佛大學商學院( HBS )參加案例教學方法培訓(the Global Colloquium on Participant-Centered Learning)。他近期也開始整理、撰寫對於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有著顯著影響的商業案例;他和學生一起撰寫的案例《“野蠻人”緣何敲門—對萬科股權結構的思考》獲第二屆全國金融碩士教學案例大賽優秀案例獎 案例《公司治理之殤——大股東華潤與“野蠻人”對萬科的內外夾擊》獲第三屆全國金融碩士教學案例大賽優秀案例獎

他為國內的研究生講授“基於微觀數據的實證方法” 以及“中國公司金融問題專題”,為國內的MBA學員開設“中國巨觀經濟分析”課程。從17年開始,他參與到全校公選課《形勢與政策》的教學中,為逾千名學生講解我國當前經濟形勢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國家重要經濟政策的意義 。17年3月,應上海市委組織部的邀請,為“ 上海市局級幹部專題研討班”授課(40人)。也在“ EDP培訓項目”中為陝西省各級人大官員(150人)、寧波市發改委和海關的官員(90人)、勝利油田高管(50人)等學員 講解“中國近期巨觀經濟的表現與問題”

17年9月,他受聘成為了同濟大學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 。18年5月,他任同濟大學首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殷夫班”班主任 ,為從各個學院中挑選出的學生骨幹授課。18年6月,他參與撰寫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18年7月,他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參加國家青年英才研修班。

行政管理理念、系和學科發展舉措

從2017年下半年起,鍾寧樺任經濟與金融系主任、套用經濟一級學科帶頭人。他強調以制度來激勵教師從事、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擅長做的工作(實現人盡其能),並對之前重科研、輕教學的激勵機製做出調整;他推動制定各類成果之間的換算標準,並作為年終考核和獎勵的主要依據。又制定副教授招收博士生資格認定方案,促進教師和(碩)博士生更好地匹配。推進系(學科)管理制度化、決策民主化,使得各項制度能夠有利於大部分教師的切身利益。

對外,他邀請國內外頂級專家,圍繞社會、經濟熱點問題展開高質量的討論。如2018年10月,組織、主持姚洋講座“理性看待我國經濟的高槓桿問題” ,逾700名聽眾參加;18年12月,邀請史丹福大學羅斯高和上海交通大學陸銘教授共同做題為“中國經濟路在何方?空間的思維及方案”的講座 ,逾250名聽眾參加。還邀請海外資深學者前來訪問,推動學科融入主流。他還經常組織舉辦香樟(上海)經濟學論壇 、上海青年經濟學家學術沙龍(見徵文啟事 ),每次約有50-70名師生參加。舉辦這類活動的目的是促進(長三角地區)高校的年輕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探索

在國家、社會高度關注區塊連、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背景下,依託同濟大學在相關學科上的優勢,經濟與金融系聯契約濟大學金融碩士項目(MF)致力於推進金融科技的發展。具體而言,1)成立同濟金融科技協同創新研究中心;2)與蘇州同濟金融科技研究院(馬小峰院長等)合作,推進區塊鏈在金融場景的套用,並舉辦同濟金融科技大講堂、區塊鏈技術及套用研討會 等大型活動;3)與羽時金融合作,成立同濟大學智慧型投顧實驗室 (任實驗室執行秘書),撰寫並發布智慧型投顧白皮書 ;4)與巴黎金融學會等海外專家組合作,聯合開出《大數據與資產管理》 、《Python與量化投資》等課程,引入校外優質實踐型師資,補充、提升學生對套用性知識的需求;5)引入暑期學校 等新的金融碩士(MF)招生方式,組織金融職業發展論壇,調整相關課程設定,特彆強調計算機編程的套用能力。此外,鍾寧樺還在亞洲投資論壇 等高端會議上主持金融科技圓桌討論並發表觀點。

組織、參與大型會議和公益性培訓

在任系主任之前,圍繞著他的研究重點,鍾寧樺多次組織學術論壇,並邀請政府官員和大量媒體參與。比如2017年,他獨立組織“ 國企改革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學術研討會” 、協助組織並主持“新型城鎮化與農民工市民化學術論壇” 。在這兩場活動中,總計有12名(青年)長江學者發言,每一場都有200多名聽眾參與。他還不定期(參與)舉辦內部討論會,邀請學界、政界、業界的專家就某些熱點問題一起交流討論(見“國企改革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研討會 ,以及主編的、由格致出版社出版的研討會論文集 )。

此外,近年來,他連續三年參與上海“套用微觀計量經濟學”研究生暑期學校 ,每年有近500名學生參與培訓 。連續兩年參與全國產業經濟學研究生學術論壇 ,每年有近200名學員參加;也在清華大學CIDEG2018學術年會 、在同濟MBA講座 、同濟MPA講座 、安泰·問政(14) 、上海高校智庫復旦沙龍研討 、上海高校智庫戰略思想沙龍 等活動中做公開演講。

2018年9月,他參加黃浦區委聯合中共市發改委有關黨支部開展主題論壇 並做發言。

媒體影響力

鍾寧樺以通俗的文字向社會介紹他的研究的成果,在國內外很有影響力的 非學術期刊 上發表過不少文章。其中包括《解放日報》(1篇) ,(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3篇) ,《中國社會科學報》(3篇),財新《中國改革》(1篇)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1篇),《董事會》(江蘇人民出版社) (2篇),《經濟學家茶座》(3篇)等。這些文章被廣泛地轉載,其中包括“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即“人民網”) (2次)、“新華網” (2次)、“光明網” (2次)等官方網站,《黨政幹部參考》、《黨政幹部文摘》、《領導文萃》、《今日國土》、《中華文摘》、《黨政論壇(幹部文摘)》、《共產黨員》、《政工師指南》等平面媒體,以及新浪網 、鳳凰網 等大量知名網站 。大量的轉載使得這些文章有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近年來,他也經常參與 第一財經·頭腦風暴 第一財經·財經頭條 等電視節目的錄製中,接受解放日報-上海觀察 、澎湃新聞 等媒體採訪20餘次 ,在其中基於自己的研究成果探討中國經濟的熱點問題。

學生培養

鍾寧樺目前指導了5名博士研究生,他還指導過近30名不同學位的國內外碩士研究生。每年也指導本校的本科生做畢業論文,曾兩次獲得同濟大學校優秀畢業論文指導獎;還曾指導過多名德國的本科留學生做畢業論文。他曾指導過一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近年來每年都指導兩項學院的創新項目(SEM-SITP) 。

由於他在教學、科研、行政、社會影響等方面的綜合表現,2018年5月,他獲得 同濟大學青年五四獎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