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嶺國際生態旅遊區

銅鼓嶺國際生態旅遊區

銅鼓嶺為海南景點,位於文昌市龍樓鎮,距文昌市區40公里,以銅鼓嶺為中心,包括淇水灣、月亮灣、石頭公園、寶陵河、雲龍灣、大澳灣等組成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銅鼓嶺西連內陸,東瀕南海,銅鼓嶺綿亘20多公里,是海南的最東角。這裡山美石奇,傳說動人,素有“瓊東第一峰”之美稱。銅鼓嶺主峰海拔338米,三面環海,地貌奇特,植被繁茂;景區有神廟、和尚屋、尼姑庵等古蹟,有仙殿、仙洞、風動石、銀蛇石、海龜石等奇岩異石。

基本信息

旅遊區簡介

銅鼓嶺國際生態旅遊區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東部濱海地區龍樓鎮,屬海南島最東部,東南兩面均臨南海,西至衛星發射基地,北靠鋪前旅遊區,規劃總面積約8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30公里,包括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含石頭公園、淇水灣近岸)、月亮灣、寶陵河等。旅遊區具有我國稀有的熱帶季雨矮林、珊瑚礁、紅樹林等熱帶自然景觀。旅遊區規劃陸地面積為46平方公里,該區域將與文昌航天城交相輝映,形成國內著名的旅遊休閒、觀光度假以及科普教育基地。按照規劃旅遊區將打造成為集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生態濱海旅遊區。該項目已列為海南省“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

銅鼓嶺景區相冊 銅鼓嶺景區相冊

區內分為銅鼓嶺國家自然保護區、淇水灣濱海度假區、月亮灣濱海度假區、寶陵河公共中心區、龍樓旅遊風情小鎮區、沿海生態保護區、外圍生態控制區八大組團,集中了文化體育運動公園、五星級酒店、遊艇俱樂部、高檔住宅、生態公園、濱海浴場、石頭公園、景觀大道以及中國最長的濱海景觀步行走廊等項目。據悉,該項目由魯能集團、華隆集團做整體規劃。

景區概況

歷史沿革

銅鼓嶺素有“瓊東第一峰”的美稱,“銅鼓鳴韶”為文昌老八景之一。據傳東漢馬伏波將軍率部交趾在此紮營,班師回朝時遺銅鼓,後人掘得,故名銅鼓嶺,迄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了。1983年6月經文昌縣(現文昌市)政府批准其為縣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海南建省辦特區後,海南省人民政府將銅鼓嶺自然保護區列為省級重點自然保護區。2003年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資源概況

銅鼓嶺自然保護區位於南海之濱的瓊東北沖積—海相堆積階地平原之上,因銅鼓嶺地形和水熱氣候因素等生態條件的差異。1987年開展的銅鼓嶺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發現植物種類有908種,分屬162科587屬。有蕨類植物16科26屬32種,裸子植物2科2屬2種,被子植物154科559屬874種。其中有9種國家珍稀瀕危植物:蕉木、土沉香、海南大風子、粘木、野生荔枝、龍眼、白桂木、苦梓、小花龍血樹等,此外,還有4種海南特有種:海南蘇鐵、瓊刺欖、草豆蔻、林仔竹(山竹仔),3種海南新分種:沙漠馬齒莧、水蕪花、海南青牛膽。動物有獸類10種、鳥類20餘種及爬行類、兩棲類、昆蟲等。在這些動物中,蟒蛇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獼猴、穿山甲、海南兔、褐翅鴉鵑、原雞、貓頭鷹、海龜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004年,開展銅鼓嶺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核查,發現銅鼓嶺自然保護區植物種類有984種,隸屬168科,629屬。其中蕨類植物41種,隸屬20科,31屬;裸子植物2種,隸屬2科,2屬;被子植物941種,隸屬146科,596屬,在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799種,隸屬119科,502屬,單子葉植物142種,隸屬27科,94屬。在984種植物中海南特有種:海南蘇鐵、茶槁楠、古山龍、海南青牛膽、瓊刺欖、草豆蔻、林仔竹(山竹仔)等35種,約占海南特有植物的5.7%左右;瀕危植物種類和保護植物種類:金毛狗、蕉木、白木香、海南蘇鐵、海南大風子、紅花天料木(母生)、白桂木、海南石梓、野生荔枝、野生龍眼、毛茶、粘木等12種。銅鼓嶺自然保護區植物經過二十多年的有效保護,比1987年多記錄了69種維管束植物。森林面積得到擴大,原先的灌木林已經演替成次生林,竹林面積在變小,森林樹種在增加,生物多樣性在增加;熱帶低地季雨林種群與樹高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系統日趨成熟與穩定。

保護區範圍內珊瑚礁資源尤為豐富,保護區的淺海珊瑚礁為典型的岸礁類型,主要有造礁石珊瑚、珊瑚藻、軟體動物及其它造礁生物,種類有100多種,其中優勢種為各種鹿角珊瑚。珊瑚的豐富度為2-3級。非造礁珊瑚、軟珊瑚,魚類、藻類、其它與珊瑚礁有關的底棲生物的種類也較豐富。重要水產資源還包括鮑魚、麒麟菜等。其北部出露有王五——文教深大斷裂構造遺蹟,同時受新構造運動地殼間歇性上升作用的影響,岩漿岩節理髮育,經風化和海蝕作用,形成海蝕崖、海蝕穴、海蝕龕、海蝕柱、海蝕槽、海蝕磨菇、海蝕平台等海蝕地貌。這些地質地貌資源,在國內實屬罕見,是地質科研和教學的活教材。

旅遊景點

銅鼓嶺

通常所說銅鼓嶺指的是338米的主峰。據調查外,保護區內生活著10種獸類、20多種禽類、6種蛇類以及各種昆蟲類和兩棲動物,其中有獼猴、穿山甲、海南兔、褐翅鴉鵑、原雞、貓頭鷹、蟒蛇和海龜等8種珍稀、國家瀕危保護動物;植物至少在908種以上,分別隸屬於162科587屬。上山可以沿著盤山公路開車或步行;如果在半山腰雨林棧道入口處鑽進新修的登山古道拾級而上,可以真正領略到許多珍稀植物及根抱石等各種熱帶雨林自然景觀,一路上擷趣一定不少。

山頂一部分是雷達部隊的營地,北端是觀景台(旁邊有一個風吹能動、搖而不倒的"風動石")。登高遠眺,月亮灣海浪翻湧千層,海天一色空朦,漁帆游弋群鷗翱翔,遠眺七洲列島如彩珠灑落海中……

月亮灣

沿著自西向東的寶陵河,繞過那些就象長在美人臉上的疤痕一樣的無數蝦螗,到了出海口就是月亮灣。從旁邊的山頭上俯瞰月亮灣,25公里長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如同一鉤明亮的彎月;南海層層疊疊的滔滔白浪又如一條條銀白色的緞帶,漣漪萬千;海中一座座小島、礁石好似中流砥柱迎接著海浪的拍擊。

大澳灣

銅鼓嶺與銅鼓角之間有許多海灣,其中位於銅鼓角山下大澳港的大澳灣特別美麗。從銅鼓嶺主峰下山向南走,在到達南端的石頭公園之前,大澳灣是必經之地。大澳灣兩端是蔥鬱的山峰,中部是只有1千米多的白色的沙灘,"U"型海灣中海浪也如月亮灣一樣浪如花涌。海水非常純淨,沙灘非常細膩,用腳後跟蹭著沙子可以聽到“吱吱”的響聲。

大澳灣入口處有一戶殷實人家,一個大院子,放養著一群羊、幾頭牛,時常在大海中釣魚、網魚自給自足,自駕車可以在此停車過夜;海灣中也有一位老者居住在臨時的草屋中,可以給偶爾來此的背包族提供些服務,草屋旁有一窪泉水,可以引用和沖浴。

石頭公園

石頭公園位於雲龍灣和銅鼓嘴之間的銅鼓角山下。這些石頭其實在海南島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因為依附於銅鼓嶺,更因為這些石頭是地球深部玄武岩漿沿斷裂帶上升噴溢地表而形成的玄武岩,石頭公園的石頭就不平常了。海灘上的大小石頭早被海浪和風雨侵蝕得如鬼斧神工般形態各異,顏色不一;坐在礁石上,看著海水扑打巨石掀起的陣陣巨浪,聽著那隆隆的巨響,你會深深體會到大自然的威力與魅力。

銅鼓嘴

也許海南島最具有震撼力的海邊景觀就是銅鼓嘴了。在石頭公園入口外附近的荒坡上仔細尋覓被茂盛的雜草覆蓋的石階小路,行走500米,就看到山頂被遺棄的軍事地堡和緊鎖大門的燈塔。站在燈塔下,面向大海方位左手方向,密林中有一條隱隱約約的小徑,貓腰鑽進,竟豁然開朗,原來是一條800米長由高大的野波蘿和不知名的熱帶灌木、騰類編織成的遮天蔽日的綠蔭小路。路的盡頭便是廣闊的懸崖,懸崖下面便是無際的大海,這就是銅鼓嘴山頂。

銅鼓嘴山頂是面積達十幾畝的起伏不平的草坡,草坡上長滿一叢叢低矮的野波蘿樹和狐尾椰,草坡面向東南滑向懸崖,讓人不敢靠前。面對浩淼的大海,迎著肆虐的海風,看著凹凸猙獰直墜200米深淵的懸崖峭壁,人只能匍匐向前。剎那間,你的勇氣蕩然無存,你的人格變得如此卑微,你的煩惱和疲憊也都消逝在這無盡的山海間。

雲龍灣

雲龍灣的奇異不在海上而在海底。幾千米長的海灣下面竟然分布著100多種保護完好的珊瑚資源,以及依賴珊瑚礁棲息的海草和400多種珊瑚礁魚類。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岸邊清澈的海水下面生長著許多令平常人恐怖但並沒有任何危險的蜂窩珊瑚,巨大的膠質狀蜂窩珊瑚有的面積甚至達一、二十平方米,有的象鍋蓋,有的象牛糞,布滿海底礁岩;海底緩坡和巨石崖壁上生長著搖曳漂浮的海草,海草叢上是四處游弋的寶貝、螃蟹和五彩繽紛的小魚。

民間傳說

交通指南

汽車

火車

地方特產

規劃介紹

目標定位

以沙灘、海灣奇石、稀有的海底珊瑚礁生態系統為主要資源特色,以生態觀光遊覽、休閒度假、時尚運動為主導功能的熱帶海濱型國際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目的地。

用地規模

銅鼓嶺國際化生態旅遊區的規劃總面積為86.6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6.64平方公里,包括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寶陵河、淇水灣、月亮灣地帶;海域面積4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914.7公頃,其中接待設施用地303.4公頃,度假設施用地381.0公頃,商業設施用地156.7公頃,遊樂用地73.6公頃。

總體功能布局

總體布局以銅鼓嶺國家自然保護區為核心,設定8個功能區:銅鼓嶺國家自然保護區、淇水灣濱海度假區、月亮灣濱海度假區、雲梯創意園區、寶陵河公共中心區、龍樓旅遊風情小鎮區、沿海生態保護區、外圍生態農莊區。 銅鼓嶺國家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30平方公里,核心區8.3平方公里,是非常珍貴的生態旅遊資源。 淇水灣濱海度假區:規劃建設初期主要旅遊接待和服務基地。擁有整個銅鼓嶺國際化生態旅遊區50%左右的海岸線,主要功能有休閒度假、休閒運動、旅遊社區、海底探險等。 月亮灣濱海度假區:規劃建設酒店、濱海度假、旅遊服務設施等項目。 雲梯創意園區:規劃以商務旅遊、休閒居住、科學研討、創新創作產業為主,吸引國內外創意設計公司、創意團體、創意工作室到這裡來開展創新創作、居住休閒、舉辦文化活動等。 寶陵河公共中心區:規劃成為避風條件好的天然良港,作為遊艇港和水上運動基地。 龍樓旅遊風情小鎮區:規劃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情旅遊小鎮,成為旅遊區建設初期的服務基地。 沿海生態保護區:規劃建設海濱浴場、小木屋、觀海木棧橋、沙灘運動場等設施。 外圍生態農莊區:規劃保護周圍生態公益林地、水系、農田等自然環境資源。

其它相關

銅鼓嶺一直被東郊椰林的“美麗”光環掩蓋著,同在文昌境內,也許是路途的不便,也許是她真的身在閨閣,但這反而減少了人為的侵擾和污染。去過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那裡風情萬種的山、海、灣、林、石!

據記載:“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率部征交趾(現越南)在此紮營,班師回朝時遺銅鼓,後人掘得,故名銅鼓嶺”。似乎2000年前軍隊的號角聲、銅鼓聲、鐵蹄聲,還在今人的耳畔迴響著……

銅鼓嶺人稱“番薯嶺”,地處文昌市龍樓鎮,共有18座高低起伏的山峰,最高峰海拔為338米,有瓊東第一峰之稱,也是海南的最東角。2003年初,銅鼓嶺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4400公頃,保護這裡獨特的熱帶低山常綠季雨矮林生態系統及其野生保護動物、地貌景觀(即海蝕地貌)、珊瑚礁及其海底生物。銅鼓嶺區域三面環海,地貌奇特,植被繁茂,不僅景觀奇秀,而且自然資源豐富,有名貴的珍禽異獸、多種藥材、檀香木以及大面積的青皮林。

銅鼓嘴山道邊樹上常有一種紅澄澄的果子,格外誘人,但是有毒;銅鼓嘴山頂十分險峻危險,千萬要注意腳底光滑的草地,不要接近懸崖。 雲龍灣海灘如今已無潛水公司駐紮,單獨潛水和游泳要注意那座露出海面的礁石周圍的海底水草纏身、水流方向和海浪衝擊,安全第一。銅鼓嶺幾乎沒有螞蟥侵擾。

大澳灣海邊的草坡是絕佳的露營地,沙灘草叢中的泉水是可以飲用和沖浴的淡水;銅鼓嘴山頂的草坡萬不可搭帳篷露營,夜裡如果突遇大風十分危險。

天氣晴朗少雲的日子看海效果非常好。通常冬季如果刮北風,空中霧氣就大,能見度和大海的色彩就不是很理想;如果刮南風,不僅浪花好看,大海也多姿。所以,想專業攝影的話一定要諮詢天氣狀況。

銅鼓嘴是海南島最東角,是欣賞海南島第一輪日出的最好觀測點。日出時間大約在早上06:00左右,冬天會晚些。

銅鼓嶺各處一般都有手機信號,但有的地方信號微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