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貝

銅貝

銅貝無文;蟻鼻錢“哭”字、“紊”(wěn)字 ...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至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是中國最早的貨幣,是錢幣的始祖。它的誕生,極大地方便了中國古人生活物資的交換和流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換不斷的增加,交易範圍不斷的擴大,人們對貝幣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概述

貝幣———是中國最早的貨幣,是錢幣的始祖。它的誕生,極大地方便了中國古人生活物資的交換和流通。

產生

銅貝銅貝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換不斷的增加,交易範圍不斷的擴大,人們對貝幣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由於貨貝產地遙遠南海 ,中國北方及中原地區因不易獲得數量眾多的南方海貝,只有通過貿易交換和貢賦等渠道才能傳到內地。所以出現了真貝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時,人們就開始尋找各種代用品,就以其他材料仿製貝形貨幣的方法,如陶、石、骨、玉等。到商代晚期,隨著青銅冶煉技術逐步成熟,又出現了用青銅鑄造成仿銅貝。其銅仿貝的發明是中國金屬鑄幣的開始,其貝面凸起,還模鑄一道貝齒。由於沒有文字,古錢學家稱為“無文銅貝”。到春秋戰國時北方地區的金屬貝還有“金貝”、“銀貝”、“鎏金銅貝”等,“仿銅貝”的出現是中國貨幣發展史上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把中國貨幣發展歷程大大地往前推進了一步,並以其大小、重量、價值比較統一,而且能夠大量的就地鑄造等優點,與其他“貨貝”和“仿貝”無法相比的優勢進入了流通領域。

特徵

最初的銅貝摹仿原始貝幣形態,人們可以控制它的大小、重量、造型,因而具有天然貝錢無法比擬的優越性。銅貝的出現,開啟了金屬鑄幣的先河。戰國時期,人們更加關注貨幣的可識別性和便利性,於是產生出體積規整,質量衡定並鑄有銘文的銅貝。這種銅貝除形制仿照磨去背面的海貝外,面部鑄有陰文,陶、金、行、君等數種,以“〓”字為最多,即如圖示,因其逼肖人面,故俗稱“鬼臉錢”,亦曰“蟻鼻錢”。戰國時期,鬼臉錢以楚國數量居多。銅貝的市場價值不高,殷周時期的銅貝估價約人民幣45元,戰國時期蟻鼻錢由人民幣3元至80元不等。

地位

在西方,公元前七世紀,有個裡底亞王國首都薩德斯發行一種呈橢圓形,像顆蠶豆一樣的“白金”鑄幣,被認為是金屬鑄幣的開始。其實非也,中國商代銅貝的出現,要比里底亞人的鑄幣早上幾個世紀。因此,把商代銅貝稱之為人類最早的金屬鑄幣,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它為人類貨幣發展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