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金融機構培訓系列教材·問題貸款識別與防範

我國銀行問題貸款的現狀 我國銀行問題貸款的狀況 問題貸款的預警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立信會計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裝: 28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2925688, 7542925687
條形碼: 9787542925688
尺寸: 23.8 x 16 x 1.8 cm
重量: 399 g

作者簡介

顧曉安,副教授,經濟學碩士,中國註冊會計師、中國註冊資產評估師、經濟師(金融),就職於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主要研究領域:金融理論與實務(貸款風險管理、表外業務管理、銀行稽核、風險資本管理及銀行穩定性研究等)、會計、審計、公司及個人理財、資產評估。已經在《財會月刊》、《財會通訊》、《財經論叢》、《會計之友》、《廣西會計》、《中國注朋會計師》等雜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在國內較早提出從銀行個體的角度研究銀行穩定性,並構建了一個開放式的銀行穩定性測度柔性系統;率先系統地論證並構建了資產評估項目的審計監督體系;首次運用功效係數法創建了一種正確率和實用性為學界認可的財務預警方法;首次對我國上市公司利用“合併範圍變動”手段粉飾財務報表現象的普遍性和嚴重性邊行了實證研究。學術研究創新頗多,以跨學科、複合型研究見長。

內容簡介

《銀行業金融機構培訓系列教材?問題貸款識別與防範》可以作為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信用社的高層經營管理人員、信貸管理人員、風險管理人員、審計稽核人員、信貸業務人員從事貸款業務與管理的指定手冊,也可以作為商業銀行和信用社相關員工的培訓教材。另外,關注問題貸款的讀者也可以此為參考。
迄今為止,信貸業務仍是我國銀行業的主要業務和收入來源。問題貸款是困擾我國銀行業經營管理以及銀行業體系的一大頑疾,是我國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體系揮之不去的夢魘。
經歷了2009年高達9.59萬億元的超常規天量信貸擴張以後,問題貸款更是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防範和控制的嚴峻問題。與此同時,很多商業銀行和信用社對問題貸款的認識仍相當淺顯,甚至沒有意識到其潛在危害的嚴重性。
面對2008年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的全面爆發和持續蔓延,如何提高防範、處理問題貸款的能力,已經成為我國銀行業的當務之急。
風險是導致問題貸款的主要原因,按照新巴塞爾協定,風險可以劃分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培訓系列教材?問題貸款識別與防範》圍繞這三種風險,探討了問題貸款的識別與防範。
全書分為認識篇和實務篇。認識篇闡述了問題貸款的界定和成因等。而實務篇則提供了從巨觀分析、行業篩選到借款人評價等一系列實務操作方法。

目錄

第一部分 認識篇
第1章 認識問題貸款
引言:問題貸款“孰是孰非”
1.1 什麼是問題貸款
1.1.1 問題貸款的含義
1.1.2 問題貸款的特徵
1.1.3 問題貸款的預防控制是貸後管理的核心
1.2 如何界定問題貸款
1.2.1 貸款風險五級分類法
1.2.2 五級分類法的現狀
1.2.3 貸款風險分類的具體實踐
1.3 我國銀行問題貸款的現狀
1.3.1 我國銀行資產的分布情況
1.3.2 我國銀行問題貸款的狀況
1.3.3 我國銀行問題貸款的處理模式
1.4 我國貸款管理的相關法規
1.4.1 《貸款通則》
1.4.2 貸款管理“三個辦法一個指引”
1.4.3 《貸款通則》與“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聯繫
思考
第2章 問題貸款的產生
引言:尋根溯源,探本求質
2.1 市場風險——引發問題貸款的外部環境
2.1.1 經濟運行周期與問題貸款
2.1.2 財政、貨幣政策與問題貸款
2.1.3 國際資本流動與問題貸款
2.2 信用風險——產生問題貸款的內在原因
2.2.1 來自第一還款來源的風險
2.2.2 來自擔保的風險
2.3 操作風險——造成問題貸款的隱性殺手
2.3.1 銀行內部管理缺陷與問題貸款
2.3.2 銀行內部人員欺詐與問題貸款
2.3.3 借款人外部欺詐與問題貸款
2.4 產生問題貸款的中國特殊原因
2.4.1 體制性原因
2.4.2 政府過度干預
2.4.3 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管理問題
2.4.4 其他原因
2.5 我國問題貸款成因的統計分析
思考
第二部分 實務篇
第3章 如何識別和管理與問題貸款有關的市場風險
引言:監管、內控“雙管齊下”
3.1 行業分析——找準行業——以彩電行業為例
3.1.1 行業巨觀經濟和政策環境分析
3.1.2 行業周期分析
3.1.3 行業需求和供給分析
3.1.4 行業成本結構分析
3.1.5 行業盈利性分析
3.1.6 行業依賴性分析
3.1.7 行業可替代性分析
3.1.8 行業集中度分析
3.1.9 行業風險綜合評價
3.1.10 汽車行業分析綜合案例
3.2 《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的要求
3.2.1 市場風險管理體系的基本要素
3.2.2 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式的主要內容
3.2.3 報告統計的內容
3.2.4 提取市場風險資本
3.3 缺口管理——一個度量市場風險簡單而實用的工具
3.3.1 利率缺口
3.3.2 流動性缺口
思考
第4章 如何預防和管理與問題貸款有關的信用風險
引言: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4.1 貸款發放前的篩選
4.1.1 別把貸款給錯了人——借款人分析
4.1.2 問題貸款的緩衝墊——擔保的設定和評價
4.1.3 給借款人的信用排隊——信用評級
4.1.4 可以給你,但不完全滿足你——信貸配額的確定
4.1.5 把雞蛋放在幾個籃子裡——信貸資產分散化
4.1.6 貸款中的價值規律——合理進行貸款定價
4.2 貸款存續中的監測與管理
4.2.1 給問題貸款上保險一貸款準備金制度
4.2.2 用資本覆蓋非預期風險-一經濟資本的套用
4.2.3 為貸款作體檢——問題貸款的早期信號
4.2.4 貸款分級實踐——貸款五級分類的管理
4.3 問題貸款出現後的管理
4.3.1 確定問題貸款的管理目標——銀行與其他主體的博弈
4.3.2 分析問題貸款的產生根源——對症下藥
4.3.3 選擇問題貸款的管理對策——具體應對方法
4.4 個人貸款信用風險的預防和管理
4.4.1 個人貸款的面談面簽制度
4.4.2 個人信用風險評估
4.4.3 個人貸款的貸後管理
4.5 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貸款的信用風險防範
4.5.1 固定資產貸款的信用風險防範
4.5.2 流動資金貸款的信用風險防範
思考
第5章 如何管理和規避與問題貸款有關的操作風險
引言:消除潛在威脅,謹防隱性殺手
5.1 控制操作風險的指導思想
5.1.1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控制的要點
5.1.2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面臨的挑戰
5.2 控制操作風險的具體應對措施——完善銀行信貸管理制度
5.2.1 信貸決策科學化
5.2.2 良好的信貸監督機制
5.2.3 完善的貸款質量評估與控制體系
5.2.4 標準化的信貸操作
5.3 “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規定的信貸操作
5.3.1 《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相應的信貸操作規定
5.3.2 《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相應的信貸操作規定
5.3.3 《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相應的信貸操作規定
5.3.4 《項目融資業務指引》中相應的信貸操作規定
5.4 問題貸款和欺詐的預警識別
5.4.1 問題貸款的預警
5.4.2 貸款風險預警處置
5.4.3 企業欺詐的預警信號
5.4.4 企業欺詐的測試
思考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